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让教育充满思想 化隆县第一中学建校50周年巡礼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伴随着北京奥运会闭幕的胜利之声,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春华秋实五十载,自强不息铸辉煌。时间镌刻了她的历史变迁,时间也给她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文化魅力。这所地处化隆腹地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历经了很多的坎坷,凝聚了历任校长和教师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汗水铸就沧桑;看今朝俊美年华,智慧秀露锋芒。如今的化隆一中在经过历代校长和教师的开拓、拼搏,更加引人注目。学校领导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德育为先、贵在全面”的办学理念;本着“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的永恒追求,履行“办知名学校,造福一方”的神圣职责,践行“创优质教育,回报社会”的光荣使命,“提升教育的品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正阔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巍巍青沙山下,浩浩黄河岸边,有一个美丽的古城——巴燕镇。化隆一中陪伴着这座古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古城见证了化隆一中的发展壮大,一中的发展壮大也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走进如画的化隆一中,难觅昔日校园的景象,一切显得那么的新鲜:多功能的教学楼、宽广的体育场,优雅的就餐环境、漂亮的学生公寓楼、图书室、微机室一应俱全,还有知识渊博的老师、充满智慧的学子,校园内到处洋溢着温馨的画面。

  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曾哺育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中央财政部教育财政预算司司长李萍,国家级医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生张效公,青海省原教育厅厅长杜小明,青海省委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包仲平,海西州副州长并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吕刚,青海省交通厅高级工程师马忠英,湟源县委范新良,兰州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崇英,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优秀专家杜常顺,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道明,青海民族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物理学教授赵顺珍,代表并担任青海省公路设计院副院长的房建宏,赴四川抗震救灾荣立二等功的青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所长唐千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散文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化隆文联主席李成虎,化隆县移动公司经理并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谭春亭……

  五十年栉风沐雨,五十年春华秋实。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中,化隆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化隆一中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短短8年时间共培养了两千余名大学生。其中有两百多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近六百名学生考入一般本科院校,一千两百多名学生考入各类专科院校。同时,在“神笔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学校组织参赛的学生马艳荣获初中年级组二等奖;李雄荣获初中年级组三等奖;丁佳蕊荣获高中年级组三等奖;李佩、刘莎莎荣获高中年级组二等奖和优秀奖。2008年4月,在全国第十八届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中,管晓丽获得全国三等奖,朱婷萼等9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石海伟等15位学生获得二等奖。第三届“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选拔赛中,21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名学生获得参加决赛权。2005年以来,在全国英语、物理、数学大赛中,化隆一中学生多次取得青海赛区良好成绩,309人次取得省级以上奖励,为学校赢得了更高的荣誉。这一切骄人战绩的取得,得益于化隆一中的优秀领导班子和师生,这一切和化隆一中师生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建校五十年来,教师队伍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又一批园丁为学校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教师默默无闻,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一中的花朵,为一中的明天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有教师王国昌、吴外保被评为青海省优秀教师,在全国中学教师讲课比赛中,教师黄青华、李玉花、马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2007年2月,教师王国昌被评为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6月,教师马克勤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全省优秀班集体,在第二届全国英语人才选拔总决赛中,韩旭云老师获优秀辅导奖。在“神笔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泰哇、宋桂莲、李玉功、巴燕芳老师获优秀辅导奖。2008年,在全国第18届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中,莫尚祯、孙琴、苏安邦老师获得优秀指导奖,第三届“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选拔赛中,教师孙琴获优秀辅导奖、赵恒林、泰哇教师荣获优秀组织奖。教师王卫东、吴株琳、杨有茹、李玉花在省初、高中思想课说课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教师李银、靳培妍、张香英、马跃文在全省课件制作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05年以来,有131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化隆一中占地面积6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3788m2,绿化面积约4600m2,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4万余册,教学仪器价约35万元。有综合实验楼一栋,逸夫教学楼1栋,教师住宅楼2栋,科技楼1栋,教学楼1栋,学生公寓楼1栋。有200米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打开了历史的追忆。

  自1958年建校起,化隆一中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同时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岁月。先后有12名校长在这块沃土上撒下辛勤的汗水,他们是贺兴安、王忠邦、夏为昆、王弘毅、包发祥、曹汝楫、苏珠、宋克狄、王国均、刘文琮、康建文、辛全海,是他们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隆一中原名巴燕初级中学,1963年与甘都中学合并为完全中学,曾是省属19所重点中学之一。1984年更名为化隆县第一中学。十年来,化隆一中先后获得了80多项集体奖。2001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2002年8月被省招办、省人才交流中心授予“青海省名院名校”称号。2003年4月被省体育局授予“1996-2002年青海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获地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团省委命名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5年省妇联授予“青海省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07年化隆县委授予“200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2007年1月,青海省教育厅等四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和英语教学成绩突出奖”;4月被地区教育局授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称号,同时,化隆一中还荣获了第十七届全国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一等奖;2007年11月,在2006至2007年度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专项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2007年11月,海东地区教育局等四单位授予化隆一中“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4月,在“首届中国和谐校园网上推选”活动中,学校被授予“2007网上中国和谐校园推选绿色学校”称号,并荣获全国第十八届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一等奖;5月,荣获全国化学素质与试验能力竞赛优秀组织奖;6月5日授予化隆一中“青海省绿色学校”称号,同月,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五”成果调研“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称号。

  近几年,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达1100多万元,绿化、硬化、美化校园,修建教学楼、公寓楼、天文台、清华大学扶贫教育地面接收站,开通校园网“三线”后,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成功的摇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教学的生命。化隆一中从建校起,历来注重各年级各班教师合理配备,实行宏观调控。

  建校以来,化隆一中成绩喜人,中、高考升学率遥遥领先,学校管理全面考核连续获奖。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其中,2007年,李江、罗颖两名学生考入了清华大学,为学校的50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2008年学校更上一层楼,包揽了全县中考的前5名,化隆县被鞍山班录取的31人中,其中,化隆一中占有21人。2001年以来,有130名学生送入鞍山班。2008年高考180名学生达本科线人,创化隆一中建校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良好成绩的取得,是化隆一中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学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分不开,学校的领导、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为之付出了心血,为学校增添了光彩。化隆一中在校长辛全海和学校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理校、科研兴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此理念指导下,学校遵循服务每个学生的宗旨,为贫困生的正常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助学环境。积极多方筹措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明德奖学金、志奋奖学金、一橙奖学金惠及很多贫困学生,圆了许多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现任校长辛全海以服务教师,献身教育为办学宗旨,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始终做好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校长辛全海曾荣获国家级“科研兴校”模范校长称号,2008年7月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授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称号,是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学》杂志特邀通讯员,《为校园建设谱上“和谐”之音》等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教育》等杂志上。教师是立校之本,化隆一中深谙教师的培养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学校一直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切入口,通过实施“青年工程” “岗位能手工程”和“名师工程”,构筑了多层面、风景独特的“人才高地”。

  如今,化隆一中名师荟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在这里辛勤耕耘,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6人,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75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3人、青海省优秀教师14人、全国优秀班主任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曾获县级以上优秀的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有道是“谁赢得了教师,谁就赢得了教育的未来”。正因为有了一批学者型的人才,化隆一中才创造了如此的辉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化隆一中为培养青年教师骨干,制定了“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如今,青年教师继承和发扬了化隆一中“敬业奉献”的精神,茁壮成长。

  教学研究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近年来,化隆一中教师潜心于教学科研,结下了累累硕果。“十一五”期间,化隆一中承担的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研究”子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向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提交的35篇研究成果——论文,28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进行阶段性的教育总结,三年来,有论文46篇在省级以上获奖,10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奖项。2005年以来,在全国英语、物理、数学大赛中,化隆一中学生多次取得青海赛区良好成绩,309人次取得省级以上奖励。

  学校现有36个班级,学生1500多名。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旋律教育,坚持开展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每年组织师生开展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经典古诗文、诗歌朗诵会,开展学生手工制作、展板评比活动;组织高一新生军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意识教育;“两刊”“两报”的发行、广播站等社团的建立和若干学科兴趣小组的开展,化隆一中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提升校园建设的文化品位。现如今,校园内繁花似锦,橱窗、阅报栏、名言警句、文明警示牌构筑起校园文化长廊。有形的景物陶冶着无形的精神,有效地拓展了育人空间。

  2000年以来,学校新建科技楼一栋、逸夫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一栋。校园环境幽雅,绿化率达40%,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教育网络,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等较先进的教学设施。

  “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诚如狄金森所言,文化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线年来,学校传承了爱国、敬业、勤奋、创新的光荣传统,老一辈师长们专心治学、拼搏创新,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抒写了化隆一中发展的精美篇章,用自身的精神与光辉承续并奠定了属于自己更属于化隆一中的文化内涵与传统。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其中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志愿者行动的主要项目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扶贫接力计划志愿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促进人力资源向西部有序流动,团中央、教育部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于1998年开始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每年从国内部分知名高等院校中通过志愿报名、公开选拔、统一审批的方式,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组成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国家级贫困县从事支教志愿服务一年。地处我国东部的知名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响应号召,不远万里,来到青藏高原,和化隆一中组成帮扶连点对象后,选派优秀的在读研究生到化隆一中支教,如今已整整10年了,他们积极开展教学工作之余心系贫困学生,赵一橙、陈晓辉、李洋、韩冰、秦仕伟、崔强等一批批支教研究生,发起并传承“碧海——雪山”“一橙”奖学金,给优秀的贫困学生发放100元到300元不等的奖学金,激励贫困学生发奋学习,大连理工大学第九届支教团团长秦仕伟还为化隆一中设计了校徽。

  走进走过半个世纪历程的化隆一中,你时刻会感受到那种“融融兮师生,浩浩兮前程”的和谐奋进景象,会聆听到“劝而勤学业,勿负此佳名”的谆谆教诲,会看到所有教师忙于科研、探讨、交流的身影。

  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辛全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是的,这是发自内心的笑。辛校长说:“一所学校要实现快速、长久发展,巩固并取得创新发展,必须要建立一支善于‘打硬仗’的和谐团队,加强课题研究,加大科研力度。当然,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育人,队伍建设、科研工作最终为育人服务,在教学的同时抓好德育工作。”

  逆然而势凌霄,方显龙腾雄姿;东风万里,助我扶摇青云。秉承“严谨、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化隆一中以其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跨越了五十年。对于永恒的教育事业而言,五十年仅仅只是她青春的开始。一中人有一中人的追求,一中人有一中人的豪情,一中人更有一中人的思考:远瞩,迎立潮头,和谐共进,创一流名校,谱写一曲化隆一中新的青春之歌!化隆一中今日的宏伟蓝图,就是莘莘学子的辉煌未来!

  回顾50年的办学历程,化隆一中的全体师生备感欣慰,因为他们无愧于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展望未来,化隆一中未雨绸缪,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化隆一中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新的春天到来。 (作者: 赵俊杰)

  ★“形成五大特色”:教育教学高质量特色; “爱国尊师求知尚美”的校风特色;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特色;敢为人先的改革特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