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参考 张小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基础、质量目标和发展空间——基于三种不同
原标题:职教参考 张小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基础、质量目标和发展空间——基于三种不同起点职业本科学校的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2015年启动的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较早启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2020年6月启动的本科职业学校试点,目前已有27所职业技术大学,包括民办高职和独立学院转设以及高职“双高”校升格两种;三种不同起点的学校组成职业本科教育。但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是什么关系,两者是类型不同?还是层次不同?这些问题也导致了目前相关政策推进的困扰。本文基于地方本科转型应用试点院校、职业技术大学试点,以及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分析职教本科发展的类型基础、建设目标和发展空间,提出三种不同起点的学校具有相同的类型基础和趋向,但办学形态、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和多样化格局,且没有形成贯通的体系。因此,我们需要摆脱固有思维,在强化类型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融合多元的职业本科教育,即办学形态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融合发展一体化。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个新概念,类似“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共同点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国家工业化、化进程中的新事物,以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趋向建立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类型特色的发展模式。应用型本科转型院校、独立学院转设以及高职“双高”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三种学校虽然起点不同,分析其服务导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具备共同的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地方本科转型应用的办学目标是“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转型成为“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职业本科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为更高质量就业而建,为提高企业效益而建,为服务区域发展而建。高等职业教育“双高”校建设的目标是: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在政策导向的办学目标设定中,三种不同起点的职业本科学校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服务区域、产业,对接新兴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增强“四个契合度”,即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契合度、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应用型本科转型院校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和结构,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形成若干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围绕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设置专业。高职“双高”学校,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参与制度,要求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明确的质量标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方案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求,面向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较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应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双高”学校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按行业分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实用和技术性,是三种不同起点学校的专业建设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课程内容体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占比文科类专业不低于20%,经管类专业不低于25%,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形成实习、实训、实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协调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职教本科大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比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以“创业者的摇篮”为育人定位,密切服务区域产业需求。高职“双高”学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因此,三所不同起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趋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部署,教育部制定了《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适用,试行),后续还将制定《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管理办法》,总体原则以“不同类型,同等地位”进行标准研制,立足高标准、高起点设置具有辨别度的遴选性指标,保证职业本科学校的高质量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职业本科学校的硬件设置标准以普通本科学校为主要依据,但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数字校园建设三个指标上有变化。办学硬性指标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高投入、现代化等特点。其中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800亩,高于普通高校设置的500亩,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可以预见,职业本科学校硬件设施是为职业教育需要高比例的实验实训、仿真实践基地和技术开发作准备,同时也是为承担大量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文化辐射做准备,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是为职业本科教育的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依据这些硬件指标,呈现新型的、区域“参与式”职业大学的标识度,即大学的场所既是教学中心,也是服务区域的文化中心,承担区域职业培训、文化活动。
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以产业发展为基点,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学科逻辑起点。应用型本科转型指导性意见中提出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比如浙江省在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应用型专业和新兴专业概念,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和结构,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形成若干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应用型专业占学校专业数的70%以上,校企合作的专业不少于学校专业数的50%。职业本科学校设置中关于专业设置指标,要求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不少于20个专业,至少2个专业符合《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形成集群发展优势。因此,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将是这类学校的专业主体。
高等教育的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不同类型大学承载功能定位不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在研究型大学以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为主;应用型本科以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指标要求是:协同创新平台、横向科研和应用研究和转化;职业本科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侧重技术开发和职业培训。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对技术服务设定的指标是:至少有1个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5年内有专利总数不少于100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近5年年均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1.5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中,重点列入一级指标职业培训和技术技能积累,替换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级指标。这也契合了近年来国际R&D经费统计规则变迁,R&D经费统计从传统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发展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专项统计。技术开发和职业培训将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错位发展的优势。以浙江省财经类高校为例,比较浙江工商大学、宁波财经学院和浙江商业职业学院,分析三校2015—2017年科研和服务成效指标,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建设中对校地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育人的理念关注度较高,平台数较高,3个学校分别是7个、47个和1个;但高端协同创新平台与普通本科差距较大;横向经费2016年的数据分别是2529.81万元、1900万元和48344、75952万元;专利数分别是145项、63项和19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别是2529.81万元、596.834万元和460.8万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处于“夹心饼干”状态,高端协同创新能力不够,技术开发和职业培训缺乏平台,而高职学校的横向经费和专利转让数额有比较优势,因此,技术开发和职业培训是职业本科学校的错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5B”,主要布点在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层次没有关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表述。而2011年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个并存的体系。高等教育分为职业(专业)高等教育和普通(专业)高等教育两个类型。职业教育发生了“上移”。“以职业目的为主”的高等教育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教育中。从国际趋势分析,职业教育可形成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层次的类型体系。我国要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的建设成为关键环节。在完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基础上,未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空间有以下几个特征。
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办学要素必将发生变革,从而导致办学形态的变化。在伯顿·克拉克关于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角关系协调模式中,职业本科学校处于政府和区域产业并驱的框架中,其办学资源也发生了变化,区域产业成为办学第一资源要素。比如一个没有区域机电产业的职业大学设置机电专业,必然会面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困境,学生就业也必然弱于区域机电产业强的大学。第二办学要素是政策资源。在2008年应用性本科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的法尔克·霍恩博士提到:“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分支纳入学位教育的轨道,这是一种决策。”比如,浙江省10所应用型本科试点示范,其中宁波市就有4所,这与宁波市对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密切相关。宁波市近几年在政策环境上,出台了系列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措施,实施新一轮宁波市高校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四年内推动建设50个市级重点学科、85个市级重点专业,主动对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改革、“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支持在甬高校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学科、专业共建,引进先进技术、高水平团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流科研合作和产教融合平台。第三办学要素是学校治理和决策能力。能迅速对社会变化做出反应并寻求对策找到路径决策能力的学校会获得更多资源。第四办学要素是学校学科和专业资源。在对接产业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储备的不胜任情况。比如宁波工程学院在分析应用建设问题时,就提出“新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电子商务、移动医疗服务、云医院、互联网安全产业、智能安防系统等新兴产业和业态,而现有的专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在对接区域产业的职业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中,学院自身的学科专业资源决定着专业建设广度和高度,也决定着培养本科、硕士或博士的资质。第五办学要素是学校办学机制的创新要素。政府、产业并驱的学校发展,对办学机制的变革产生新要求。比如从内部质量改革到经费二级制,发展到契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双元制”模式等。机制创新也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区域产业资源为第一办学要素的学校,将形成全方位开放型办学形态,融入区域中心,与区域互动互融,共同生长。区域产业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需向上争取政策资源或学术资源,以自身办学的技术研发能力服务区域,办学形态是半开放半环形的。总之,学校的办学形态在自我评估五大资源优势前提下,进行优化的办学形态生存和发展,可以是政府主导一元模式,也可能是政府、企业二元模式,还可能是政、校、企三元模式,呈现多元化。
目前,纳入职业本科教育体系的院校自身办学实力、办学目标和面对行业各不相同,院校面对的区域需求和产业人才需求各不相同。比如新建的27所职业本科大学,22所是民办高职学校升格职教本科,4所独立学院和高职学校合并转设职业本科学校,1所公办高职院校升格职教本科,高职“双高”校建设基础也有不同,行业背景各不相同,自身专业学科类别各不相同。而应用型本科转型院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历史也各不相同,有百年名校的地方大学,也有1999年后的新建本科院校。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第一批试点示范的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学校类型和办学体制各不相同,以1999年设立前后划分各5所,其中杭州师范大学是百年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是“综合性应用科技大学”,以专业转型为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设目标是“转型为一流本科教育品牌的高水平新型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型为“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设目标是“一流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转型为在应用型建设中走在全国经管类独立学院前列的“高水平新型大学”;宁波工程学院、衢州学院以新工科发展方向为主,建设目标是“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建设目标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浙江树人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10所院校中有8所学校学科分布超过7个以上,5所学校专业数超过40个,4所学院专业数在30—40个。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科分布10个,专业数79个,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其他还有3所院校已开展研究生教育。分析三种不同起点的职业本科学校,目前已具备本科、专业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的雏形。因此,多样化发展为职业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教育部正在超常规研制“技能中国建设方案”。通过技能中国建设,完善处处能学的技能教育网络,构建技能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健全技能中国共建共享机制。职业本科教育是完善处处能学的技能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对应现代产业体系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和高技能并行,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复杂技术问题,比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职业本科教育是为高质量就业而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乐业者兴业。这也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要从单一需求走向整合的多元需求,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走向“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的“不二论”思维。职业本科教育的融合包括三个层面。①体系建设中标准的融合。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存在专业学士学位缺失,以及职教本科与专业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建立不同类但等值的国家资历框架,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构建职业教育国家资历框架需做好六个融合:融合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分互认制度;将新型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融入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到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不同层次;借鉴国际通用的工程专业认证经验,融合新工科、新文科职教本科专业认证体系;增设职教本科职业学位;拓展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布点(目前我国的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40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等5种,学士层次专业学位只有建筑学1种);改革专业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纳的国家资历体系和标准。②教育组织中的融合。一是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包括校企共建职业培训综合体、校企综合数据平台,依托区域产业平台建设产业学院,使企业资金、师资、技术标准融入学校,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把办学延伸至产业园区,使技术融入学校,学校融入技能型社会,建立“无边界”职业大学。二是学校组织内部的融合。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融合趋势,或一所学校组织中的不同规格并存趋势。比如技术学院和工程学院融合在一个大学。类似美国普渡大学,应用工程学院融合了工程学院与技术学院两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不但具备技术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在更高层次教育中继续学习。技术学院侧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对接传统产业、新工艺、新流程;侧重教学改革和职业培训,开发大量课程标准。工程学院侧重培养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对接传统产业、部分新兴产业、新科技,培养产业改造升级所需人才,以及部分新兴产业人才。③数字化社会中的融合。数字化正在改变传统工作。比如,造纸厂的操作工已经从木片制成纸张,转移到阅读各种信息控制产品质量,工作从动手变成了推理。农民的工作从耕种,转变为购买和操作机械,进行财经分析和出售产品。数字化社会也改变了技能的获得方式。领英统计的数据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干了超过4年才更换,80后为3年半,而90减少为19个月,95后平均在职仅仅7个月就选择辞职。90后职业流动频繁,数字化的技能培训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获取方式。职业本科学校的社会服务需融入数字化社会。职业本科教育通过三个融合,体现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教育公平,增强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处于“一主多翼”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将发生性的变化,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意义重大。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打造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的关键环节,也是技术大变革时代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回应。分析三种不同起点的职业本科学校布局,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基础初步显现。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能促使院校迅速适应社会需求、技术革新需求,契合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形成专业发展和专业集群优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能保证高质量就业,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兴业。基于应用技术研发的服务区域产业能力,能使学校融入区域产业技术中心,区域产业技术融入学校,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有力支撑。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目标高起点高标准,为高质量发展和强化类型特色奠定基础。体现在学校场所和基础设施的高要求,高于普通高校设置面积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为职业本科学校“社会参与”奠定基础;职业培训和技术开发的指标设计,突出培育职业本科学校服务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错位优势。未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一是要强化类型特色。充分认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使命担当。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既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30年发展形成的内涵特征,也要运用地方本科转型应用的成效经验,强化类型特色。二是融合多元发展。融合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势,建立全纳的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和标准体系。融合社会力量、企业资源,将技术引入学校,学校与企业互惠互融。融入数字化社会,开发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课程,满足职业技术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要素的变革,促使办学格局多元化、办学形态多样化,多元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促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融合多元发展。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职教参考 张小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基础、质量目标和发展空间——基于三种不同
原标题:职教参考 张小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基础、质量目标和发展空间——基于三种不同起点职业本科学校的分析 教育部…
- 两张对比明显的照片刺痛了父母的心这就是让孩子读名校的意义
- 教育相册 均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 首页教育小图
- 微党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
- 626969澳门开彩
- 教育目的之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 教育热点汇总!建议大家收藏!
-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教育教学名词解析二
- 名 词 解 释
- 江西中小学生在线上课平台使用指南来了!快收藏转发(附收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