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老照片记录中国教育70年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均衡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一些成就,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现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培养人才的方式更加度,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辐射到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我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仅五十年代的十年就掀起三次扫盲。
扫盲运动呈现出范围广、程度深、方法多。不局限于汉族群众,还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仅是青壮年,还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扫盲内容包括扫识字盲、扫文化盲、扫科学盲。在此过程中,业余学校、识字班、快速识字法纷纷涌现……
1949年的中国,人口约有5.5亿,文盲率高达80%。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争取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在农村,人民利用冬季农闲的时间组织了“冬学”,这成为农村扫除文盲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是1952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上,运动员进行识字赛跑比赛。岳国芳摄(来自新华社)
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不仅包括汉族人民群众,还辐射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1953年9月,北京市南苑区人民政府红星集体农庄里一所小学孩子们上课的情景。红星集体农庄为了便于农庄庄员的子弟和附近农民的子弟求学,积极筹办小学,使当地90%的学龄儿童得到入学机会。喻惠如摄(来自新华社)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号召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这是1956年4月6日,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开幕。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全国各高等师范学校和省、市教育厅、局的代表320人。时盘棋 摄(来自新华社)
1958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个省市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指出,扫盲是使6万万人民睁开眼睛的工作,非干好不可。于是第三次扫盲运动吹响了号角。在福建省闽江两岸的水上居民,长期浮舟泛居于船中,文盲比例很高。但是在第三次扫盲运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学习认字。
这是1958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水上居民在当地小学教师的辅导下学习写字。潘其西 摄(来自新华社)
1964年上半年,山东、山西、河北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普遍举办了简易小学。这些小学办学形式多样,儿童就近入学,课程精简集中。中央政府指出:应将简易小学、农业中学放进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并在经费和师资方面给予资助。
1964年9月,贵州省清镇县马郎公社大队成立了巡回耕读小学,每天分别在三个点上课,离教学点最远的人家也只有二里多路。白天教师在教学点上课,晚上到学生家个别辅导。这是教师黄建伦在学生家里辅导功课。王翼南摄(来自新华社)
1955 年,我国开始试办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专项运动教学训练。此后,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在全国普遍建立。
七十年代,高等教育经过曲折发展后迎来生机,1977年5月,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线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让义务教育有法可依;一次又一次特殊教育会议的召开,特殊师范学校的建立,让残疾人同样可以接受教育;一所所希望学校在不发达地区落成,照亮了孩子们的求知之路。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党全民办学”和“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厂矿企业都纷纷办起职工子弟学校。1978年,喜马拉雅山海拔5000米的曲错公路日当养路段办起了一所职工子弟小学,使全养路段所有适龄儿童都入了学。这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场景。顾绶康·摄(来自新华社)
1979年11月,中央批转了湖南省桃江县《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情况报告》。中央在批示中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基础在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中央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把普及小学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要切实抓好。
76岁的退休老教授吴道存和老伴李玉蓉自筹资金,自编教材办起家庭英语辅导班,为愿意学习英语的青少年进行义务教育。开班三年多,有300多人参加了吴道存夫妇的英语班,并取得良好成绩。
上图是吴道存为参加辅导班的青年上课;下图是李玉蓉在教小学班的孩子唱英文歌曲。(1980年9月摄)徐光春摄(来自新华社)
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召开,对幼儿教育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之后又相继颁布各种文件,恢复和健全幼儿教育管理机构,明确了幼儿教育的地位及幼儿教育改革方向。
这是1982年3月17日,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李冠莲(右一)在给学生纠正高低杠动作。除上好体育课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培训学校运动队,使学校在全市中会比赛中跃为团体冠军。李玉龙摄(来自新华社)
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在立法上把残疾儿童列为了义务教育的对象。这是1987年4月,北京市第一聋哑学校有残存听力的一年级学生使用组合式的语言训练设备进行听说训练。
这些原来只能说单词的孩子,经过助听器的帮助和老师的悉心施教,半年后已能说出不同类型的句子和完整的话。顾德华摄(来自新华社)
辽宁省沈阳市球迷协会会长黄祖刚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足球学校——绿茵东北风足球学校。这是1989年3月20日,被首批录取的学员在接受训练。李永宏摄(来自新华社)
2007年4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乡王太小学学生在计算机室练习键盘指法。截至2006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已基本实现全区覆盖。(来自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从初步创立、平稳发展跨进了现代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的新时期。自治区民族教育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合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办学体系,走上了质量、效益、特色相统一的发展之路。
这是2009年10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蒙古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张领摄(来自新华社)
重庆市忠县通过两年的努力,于2012年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进的“营养促进工程”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忠县投入1500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共计8.6万人享受到“营养促进工程”。
这是2012年3月30日重庆市忠县复兴镇水坪村小学的学生在吃当天发放的鸡蛋。刘潺摄(来自新华社)
20世纪80年代,湘西民族中学拨出经费使二百多所中小学都有了进行电化教育的条件。该校学生中,土家族、苗族学生占大多数。一些成绩优良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与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不少学生在全国性知识竞赛中获奖,回苗山土寨工作的毕业生也都成为当地的科技骨干,对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做出了贡献。
针对贫困地区颁布多项优惠政策,惠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建校舍、营养餐计划、普惠学前教育政策、国家助学政策……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部推动的重点方向。
与此同时,教育搭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江苏省于2012年启动了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五个领域推行信息化改革和创新。
这是2013年9月11日,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五(3)班学生在数学课上使用触屏电脑和教学网络完成习题。李芒茫摄(来自新华社)
中国教育水准的提升和环境的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深造。这些留学生在中国得到中国学生的欢迎,与中国的学生们相处融洽。
这是2013年12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国际教育学院700余名外国留学生与中国老师和同学一起举办2014年新年联欢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新年联欢会上狂欢。(来自新华社)
2017年,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梳理这一年教育改革大事,思政工作意见发布、沪浙新高考落地、“双一流”名单出炉……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深化教育改革,未来更可期。
这是2017年12月22日,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老师张利带着学生,通过远程在线教育系统,与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上音乐课。沈伯韩摄(来自新华社)
2018年1月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景行小学柳东校区,来自大山的留守儿童体验游乐项目。
当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举行关爱留守儿童城市圆梦活动,邀请25名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大山里的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学校、主题乐园、科普基地等地方开展体验活动,感受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来自新华社)
2019年2月13日,上海科普大讲坛寒假科学营的首场活动在上海科技馆举行。6位来自化学、天文、生物、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将在为期4天的科学营活动中与小营员们面对面,带来融科学、文化和艺术与博物馆课程教育为一体的“大餐”。
海南省海口市坡博实验学校为全校1200多名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与父母一同寻找自家的“家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这是2015年1月28日,海南省海口市坡博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家训”。赵颖全摄(来自新华社)
59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常用段子将高深的数学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一线老师。为了让更多的校内外学生分享他的课程,苏老师开始尝试网络直播上课,目前每次直播课都有上万学生听课。
这是2017年5月6日,苏德矿在浙江大学的剧场内与学生们聊数学、聊人生、聊爱情。王定昶摄(来自新华社)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这是2018年6月7日,山东青岛通济实验学校举行“科技课堂”活动日。山东青岛通济实验学校面向学生开设自主选修科技课,学生们结合自身兴趣,进行机器人足球等特色科技课程的学习,激发小科技爱好者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梁孝鹏摄(来自新华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支教存在的时空隔阂,得以将高品质教育送达更多地区,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组图 老照片记录中国教育70年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均衡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一些成就,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现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 创客教育本义的科学界定
- 教育是什么-是什么所大学-北方网-新闻中心
- 教育--广西新闻网
- 网友]:关于基础教育的定义、范围和阶段
- 【中国高等教育】北理工包丽颖:论教育之本义 发思想之先声
- 回归家庭教育的本义
- 关于教育这是习的最新思考
- 国学教育的概念应明确
- 详情公布!菏泽常住人口8795939人!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
- 各省受教育程度排名北京第1内蒙古第4山西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