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中国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也是新主义时期中国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厚的高等艺术院校。鲁迅艺术学院从1938年4月建立到1945年9月迁出延安,根据教育形式的差异可分为前中后三期:1938年4月到1942年5月为前期,即探索与正规化时期;1942年6月到1944年6月为中期,即下乡时期;1944年7月到1945年9月为后期,即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时期。鲁艺三期都施行实用型艺术教育,只是根据社会境遇的差异与社会需要的不同而进行了调整。综合前中后三期,鲁艺的艺术教育构建了一个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
课有李富春讲授的“中国党”、杨松讲授的“列宁主义”、李卓然讲授的“中国问题”和“辩证法”等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思想教育。鲁艺课程的突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课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鲁艺前期作为全院必修课的课与文艺理论课的比重占25%。课有李富春讲授的“中国党”、杨松讲授的“列宁主义”、李卓然讲授的“中国问题”和“辩证法”等。文艺理论课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看待文艺现象、分析文艺问题,是课的应用,如周扬讲授“艺术论”和“中国文艺运动”、沙可夫讲授“苏联文艺”等。延大时期鲁艺课与文艺理论课占比近50%。1945年5月鲁艺的必修课为“时事政策”“人生观”“文艺运动”三门大课。“时事政策”课每月一次由吴冷西作报告;“人生观”课由张如心讲社会发展史,讲党员的修养,高岗讲作风;“文艺运动”课由何其芳讲大后方文艺运动,舒非讲边区秧歌运动,周巍峙讲前方文艺运动,周扬讲文艺运动史。
通过《黄河大合唱》、新秧歌、歌剧《白毛女》、木刻新年画、街头诗等民族艺术形式从事工农兵启蒙和宣传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合发布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说:“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培养大批能传播我党思想、满足抗战需要的文艺干部,这是的需要,因此鲁艺一切活动的目标都是满足社会需要。先后在鲁艺工作的成员有一百多人,包括周扬、沙可夫、吕骥、张庚、何其芳、江丰、冼星海、李焕之、王朝闻、古元、贺敬之等文艺大家,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中坚与新中国文艺的基石。五期学员共685人,第六期学员数量缺失,但应不少于150人。各种普通科人员和各种短期培训班学员数量无法统计,但总数近1000人。这些文艺工作者通过《黄河大合唱》、新秧歌、歌剧《白毛女》、木刻新年画、街头诗等民族艺术形式从事工农兵启蒙和宣传,同时完成了知识分子改造、工农兵启蒙和宣传等任务。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方法是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鲁艺以培养需要的文艺人才为己任,必须在短时间让学生学会创作,教学中非常重视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1942年美术系第一学年的专修课有素描、透视学、解剖学、中国美术史、自由创作、构图学、美术概论、色彩学。第二学年专修课有素描、中国美术史、名家研究。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开设木刻、漫画、绘画、雕塑、图案五门选修课,限选两门。无论是基础技法课还是创作实践课,教学都是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鲁艺学生在掌握了一学期素描和透视后即开设创作课,创作课与解剖课、构图课同时学习。这种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的同时即学习创作,将基础的坚实与创作的自由同步发展,以基础为体,以创作为用,加快了学生美术创作的进程。蔡若虹担任“创作实习”课教师时帮助学生分析题材的选择运用、创作者的立场、造型比例、色彩调配等问题。“‘创作实习’既是技术课,又是思想课,在艺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条件下,因创作练习多,迅速生产了大批急需的美术作品。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原则是民族化大众化。鲁艺后期美术样式极大丰富,不仅木刻、漫画、雕塑全面开花,新年画、新连环画、拉洋片、剪纸等也都发展得十分繁荣。这是鲁艺美术彻底民族化大众化的成果,既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思想政策,又受到工农兵喜爱。鲁艺的新年画、新连环画、剪纸都是用木刻版画的形式与方法制作的,是来自欧洲的木刻版画传统与中国民间年画传统的融合,内容是中国工农兵的生产和斗争,内容与形式均前所未有,是鲁艺美术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创造。甚至到改革开放初期,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是接受最广、影响最大的美术形式。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保障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鲁艺第一年,前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和简单的专业课,之后三个月到抗战前线或各根据地实习,之后再返回学校学习高级的专业课,社会实习占教育制度的三分之一。1939年开始鲁艺每年不定期安排学生在陕甘宁边区实习,并成立了美术工场,是创作和研究基地,也是学生重要的实习基地。下乡期间鲁艺师生全部在农村、工厂、军队从事实际工作。延大时期鲁艺施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制度,学校教学时间占60%,社会实习时间占40%。鲁艺教育体系同后来艺术教育体系最大的区别是,鲁艺是在实践中开展教育,而不是在教育中辅以实践。鲁艺能在七年半中培养近2000名实用型文艺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的理念与制度是重要保障。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拓展是体育、美育、劳育融合。1939年2月大生产运动开始,1943年至1945年达到。鲁艺师生广泛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将生产劳动当作教育制度中必要的环节。由于鲁艺没有体育课,而生产劳动又是必需,因此劳育便与体育结合,青春年少的鲁艺学生既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强健了体魄。根据1944年的鲁艺课表,每周六天课,各系的生产劳动时间不同:戏剧音乐系每周只有半天多生产劳动,美术系星期三、四白天生产劳动,文学系星期二上午、星期三到星期六白天全部是生产劳动。总体上鲁艺的劳动时间占了三分之一。
延安文艺是在党领导下形成并发展的文艺,是新中国文艺最重要的源头。科学地继承鲁艺艺术教育体系对构建新时代实用型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中国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也是新主义时期中国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厚的高等艺术院校…
- 爱上它·点点英语全国助学公益行走进山东济南
- 最新一期“中国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启动 这两家机构联手将打造哪些不同?
- 一起教育科技发布“一教一学”SaaS教学平台
- 爱贝英语荣获“2019年度中国王牌教师”大奖!
-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名字(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 高颜值女老师邀请男生上讲台肉眼可见害羞了网友:想回炉重造
- 如何跟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如何跟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的书)
- 又一小众行业悄然兴起月薪可达2万+只是说出来容易引人侧目
- 英语老师课上大秀热舞穿着得体动作自信潇洒家长却不是很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