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名家解析高考作文:需把握名句内涵找好切入点

  人民网重庆6月7日电(陈易)今日上午, 2017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第一科目语文结束。今年重庆采用的国家卷2,备受瞩目的作文是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名句写出感受。针对这样的考题,市教育考试院邀请西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董小玉进行了解析。

  董小玉认为,这次的材料作文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思想性与导向性结合”、“情感性与审美性结合”三个特点。

  “杜甫、李清照、魏源、鲁迅、等是我国历代文化名人,这些名句揭示了他们的品性志趣、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精神,既深度关注现实,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董小玉认为,这次作文给出的材料均是古今名言名句,材料分别以《周易》、杜甫、李清照、魏源、鲁迅、等古今名人名言引入,围绕胸襟抱负、人格养成、品行修养、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维度展开,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使命担当、志向高洁、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质,不仅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更考察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当代经验,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第四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

  第五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

  第六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我们需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这些语句既充满思想性,又具有导向性。

  同时,这些名句也都是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名句既蕴含着警醒世人的精神力量,又蕴含着一种审美的卓越,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温情之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鲜妍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宏阔之美。

  “这些名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有筋骨、有品味、有温度。”董小玉认为,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理想抱负、现实社会谈体会、谈感受,这样才言之有物,实实在在。另外,考生在平时要注意阅读景点,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这样才能有感而发。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做客人民网,围绕北京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高考改革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经验,以及如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享。…

  编者按:2021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起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将实行“3+1+2”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