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世界遗产教育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召开,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在这之前,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呼吁与会各国把青少年作为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重点。在2021年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会议重申了中国在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作为倡导者与实践者的重要使命和突出成就。面向未来,深刻认识世界遗产教育在促进个体生命价值与文化认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展示国家软实力与增强不同文明对话等方面特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从古到今,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产生了独特的地方风俗习惯、错综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居住的地方、生活方式以及把这些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制度,无不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文化遗产作为千百年来人类生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物质与精神交织的宝贵资产,负载着无处不在的文化特性及其所衍生的独特教育价值。
世界人类教育的本源,是关乎导引生命价值的实践活动,需要浸润在鲜活而多元的人类文化生态环境之中。逼近本真的教育形态,更加贴近人们的文化生活世界,并使教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体现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和文化表达多样性的需要出发,国际组织重视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教育方案来实现个体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实践,体现了文化遗产教育作为非正规的终身学习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性。在它们看来,遗产教育的对象应该指向所有人群,无论他们的教育水平、年龄、社会地位、文化归属或经济状况如何。通过反思性与批判性的教育,让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日常生命历程紧密相连,成为多元文化社会中促进人们心性健康的重要教育力量。
20世纪后半叶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倡导,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政府积极回应并创新制度与政策,通过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教育方案与计划,激励社会部门、儿童青少年、父母等成年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的重要资源,成为促进和利用文化表达人类多样性的重要载体。通过世界文化遗产教育,文化遗产成为每个人终身教育与学习的鲜活生命体验内容,每个人身处其中不断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形成归属感,从而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及人类的生命发展的演变关系。世界文化遗产教育促进公众了解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性,让每个人以批判的态度与反省的方式,增强对文化遗产所表达和传递的文化力量的自觉而深刻的认识,逐步形成对国家以及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主动担当。
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人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不断定义五彩斑斓的文化景观遗产,并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创造着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建立其成员所接受的文化实践,使之成为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向所有人的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协助学习者对人类社会文化产生新的理解,发展同理心,建立彼此的文化关系,并将个体与他人以及他们的文化和自然环境重新联系起来,带给人类一种明晰的意识与坚定的信念,即他们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化整体动态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佩纳(K. N. Penna)指出,一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越低,就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批判性和反思性的世界文化遗产教育行动,致力于培养有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使他们能够理解文化和环境保护,是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将推动他们随时准备处理本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从而使得社会凝聚力与文化的包容性得到增强。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也会得到促进,从而使社区、区域、国家与全球焕发活力,最终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今天,人类生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正面临诸多挑战。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饥饿、取得全面性别平等与改善医疗服务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攻坚克难。这需要无数的行动者被动员起来,通过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在内的可持续性教育的力量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大成果。在执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可将世界遗产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指导下,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渥太华会议上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目标》,全面系统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挥其在文化、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关键作用,加强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现有法律框架的建设,希望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和变革性的世界遗产教育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参与塑造可持续社会的未来公民。
近年来,相较于物品的流通,思想的全球流动显然更加重要。全球化议题的文化交流维度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同时又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成为全球化深度发展面临的突出主题。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将有益于促进和平、与性别平等,培养全球公民,为文化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加强世界范围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使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并确保其在全球发展中发挥适当的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教育被认为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在当地社区与国家内部,还是在全球区域层面。诚如我国艺术大学原校长黄光男指出的那样,人类遗产范畴就时间的纵深与空间的广度无与伦比,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发展层次的向度,它的丰富程度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教育,能够将民族的人类历史生活经验与生命价值所依据的资源汇聚,使之成为国家软实力展现的现场,并积淀发展成为国家与民族继续前行的重要创新力量。
世界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国际间互通有无的凭借,需要具备国际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眼光开展跨文化学习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代代传承与人类遗产有关的知识技能,也曾经是各国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全球化、科技革新与追求经济增长的后现代世界,当地历史和习俗文化被视为旧时代遗物而被当今社会所排斥,年轻一代与他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脱节,和文化遗产有关的科目从学校课程中被删除。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往往却被视为时代变迁的一种正常结果。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看,推进世界遗产教育的动因在于提高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告知人们关于人类既往生活永恒的价值理念值得世代相传,应将其汇聚类社会砥砺前行的力量,使之成为全球文化与文明交流的基础。以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计划为代表,培育、激励未来的青少年从地方性与世界性维度,通过全球共同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相互依存。
当今社会正迅速步入复杂的“深度全球化”阶段,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凸显出不同文明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性。现代社会需要利用前辈传下来的资源和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城市化和移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最近在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时说:“让我们重申教育、科学、文化和知识的首要地位,以帮助我们克服危机。”人类遗产的丧失,将导致文化特性的丧失,这可能为人类带来普遍的贫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将面向儿童青少年的世界遗产教育与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世界遗产教育服务的供给,发挥世界遗产教育开启与推动人类文明的对话、互鉴与合作的独特作用,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应成为今天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更加普遍的样式与途径。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关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研究”(FJ2021Z030)阶段性成果)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正确认识世界遗产教育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召开,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
- 中国教育部部长强调大学对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性
- 教师是深化“双减”的关键
- 钱锋委员:建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江苏:以高校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推动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
- 程明: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 成员台
- 让通识教育结出更多硕果
- 深化家庭教育内涵建设 长三角家庭教育论坛在沪举行
- “i亲子”带您解读“隔代教育”新内涵
- “i亲子”带您解读“隔代教育”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