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考研改革破除“唯分论”!复试新增材料评议!双非考研党或更难上岸!

上调油价

近日有关于上调油价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上调油价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上调油价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上调油价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上调油价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对于每个考研小伙伴们来说,最不愿意听到的话之一恐怕就是“今年考研要大改革了”,毕竟改革可能会导致命题难度增加,复习压力增大。

所幸,对于普通同学来说,遇到这样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几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书,增加几个知识点。但是,报考中传的小伙伴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对比往年的招生简章,不难发现中传的21年很多专业的初试专业课都变成了783主题写作和883人文社科基础,人文社科还要学4本书,心态崩了,之前复习的全白费了!

随后,安徽省跟进了,发布了《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其中,最大亮点就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也就是说,安徽省的改革跟中传类似:

将加大推免生比例!

减少考研名额!

优化考研复试考核!

增强能力考察!!

重大改革举措中,除了“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关于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

所谓的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也就是说,学校放宽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的要求——只要你们达到了国家线即可;但同时加强了对过往成绩、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察——要求你们专业足够优秀。之前经常说本科成绩低不会影响考研的录取,但现在情况变了,本科成绩过低你很可能在复试环节就会被刷掉。

不再分数“一考定终身”。首先,初试分数必须要过国家线。但只要过了国家线,分数就不是唯一标准,还要考虑你的“材料评议分”(目前信息是初试分数占据70%,材料评议占据30%)。

这样其实降低了复试分数门槛,必将导致进入复试环节的人数大大增加。在招生人数不发生大改变的前提下,复试考察将变得更为严苛。打个比方,过去5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筛选出10人,淘汰掉40名同学;那么今年则有可能是100位同学进入复试,最终淘汰掉90名同学。

而“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对于专硕来说,“实践能力”意味着考试将更加灵活,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题,甚至可能有现场创作题。

这个改革举措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很不友好的:

1,零基础选择跨考的小伙伴来说,很明显难度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很明显这是对于本专业的能力考查,跨考谈何科研和实践呢?

2,平时成绩不好,想靠考研逆袭的“黑马党”,由于改革要求既往成绩,平日成绩不好、挂科等情况,就成为了短板,可以预想到,以后的“逆袭”故事只会越来越少了。

3,高考失利,双非本科,想靠考研作为二次高考改变命运的同学,感觉还没考就受到了“鄙视”,不禁让人感叹,原来高考才是最后的机会,是否寒门再难出贵子?

4,材料评议环节,是争议点最大的,由于是人为操作,所以如何评议,标准是什么?是否会存在暗箱操作,中国的“人情社会”,会不会使考研变成:过了国家线,爸爸帮你找人,咱就能读研?

下面是中国传媒大学有关负责人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答记者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权威解答:

目前中传率先官宣改革举措,其他院校是否效仿暂未可知,但是从考研扩招、报考人数将增加的趋势也可以分析出,未来考研竞争压力都不会太小!

看到这里,大家内心是不是已经都瑟瑟发抖了呢?

但是大家千万别就此打退堂鼓,直接放弃!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好的办法是提早准备!

对于“增加材料评议”,可能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非本专业,学校、履历都很一般,没有什么可以交的。但是实际上,距离复试还有半年时间,认真准备材料,仍然可以有很多亮点。

根据大多数申请制学校的惯例,我们把材料分为包含“三硬四软一推荐”

三硬:就是三项最难变化的,也是老师最看重的,在校成绩GPA、学术成果、获奖证书。

四软:自我陈述,告诉老师你的优势和情况;科研设想,你读研期间的科研打算(专硕也可以写作品规划);个人作品,此前你留下的最优秀的个人创作。实践经历:你的个人实习履历。

还有最后一个,是推荐信。和西方不同,中国高校对推荐信这一点并不是强行要求,但是如果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老师的推荐,可以想到会有正面作用。

目前来看,三硬可能很难变化,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运作可能性。例如大四上参加新项目或评选新奖项。但可能性比较小。

那么,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四软”的一些方面:例如:

  • 你能不能总结好、分析好自身的优势?
  • 你此前的经历中,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可以向老师介绍的部分?(例如同样是暑期实践,有没有报告就是两回事)
  • 你有没有做过的比较好的个人作品?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同学,有没有自己拿的出手的一些参与的项目和成果?
  • 实习经历中有哪些是值得深入介绍的?

如果想清楚,剩下半年时间,如果能够有心,还是可以做出很多改变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改变的,帮帮不信初试第一,会被轻轻松松的刷掉!不给考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大家都不会买单,说到底:破除唯分论≠分数无用论

还是那句话:只要还有考的名额,就可能考上。即使只有一两个考的名额,也总有人会上的。那个人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呢?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