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文化  教育

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

原标题: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

王孝成(中)现场解决扶贫产业发展问题。 本报记者 张权伟摄

记者 张权伟

“陕西脱贫看安康,安康脱贫看汉滨。”这是王孝成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话语背后,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区、革命老区汉滨区所面临的巨大脱贫压力。

作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汉滨区有20个镇分布在山大沟深、灾害频发的南北两山。全区有贫困村23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579户202416人,占全省的4%、全市的25%。汉滨区是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区。

“可以说,我们区里的大多数贫困户聚合了多种致贫因素,需综合施策才能脱贫。”王孝成说,“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对今年年底实现整区脱贫有充足的信心!”

深山看病有名医

“汪大娘,区医院的医生已经看过您的心电图了,没有多大问题。平时多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就行。”12月17日,在茨沟镇景家村卫生室,71岁的汪金链做完心电图之后没几分钟,村医生陈守军便告诉了她检查结果。

事实上,检查结果能快速出来并不全是陈守军的功劳。在网络另一端,来自汉滨区第一医院的心脏专家也在实时为陈守军诊断病情提供帮助。“对于我们无法处理的疾病,我们只需要把相关数据采集到位,及时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就能让城区更为专业的医生帮助我们诊疗!”陈守军说。

“我们这里大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在偏远的山区里,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垮全家的事时有发生。调研后,我们尝试用互联网技术去解决这一问题。”王孝成说。

在他的筹划和推动下,汉滨区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智能终端”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等相关医疗服务,使“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分级诊疗目标得以落实,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

截至目前,智慧医疗平台已覆盖汉滨区近65万人口,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

众志成城聚合力

“脱贫攻坚不是‘独唱’或者‘独奏’,而应该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采访中,王孝成反复强调这一点,“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压力最大的一个县区,要想实现整区脱贫,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谭坝镇前河社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但近年来,在返乡创业人士王俊的带领下,乡亲们逐渐顺利走上致富道路。目前,他已在前河社区租下1500亩土地发展观光农业,种植杨梅1000亩、套种金丝皇菊300亩。

“王书记鼓励我们带着情感回到家乡创业,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俊说。

据统计,2016年以来,汉滨区已动员24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全区231个贫困村,实现了企村对接全覆盖,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2亿元,助推2万余名困难群众脱贫。今年,针对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75个村,汉滨区又安排了90家企业进驻,加大帮扶力度。

“汉滨区的脱贫攻坚形成了一种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有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我们坚持用开放理念指导扶贫,用市场办法推动扶贫,用社会资源助力扶贫,用群众力量主导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王孝成说。

坚持不懈抓产业

最近几天,茨沟镇王莽村党支部书记王远志一直在思考王孝成给他说的几句话:“远志,咱们村上发展产业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要开动脑筋,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长长久久为群众增收着想。”

2017年,王孝成包联了王莽村这个深度贫困村。在走访完全村的贫困户后,他认为产业基础薄弱是致贫的首要原因。于是,在他的谋划下,王莽村先后有了千亩林果园示范基地、社区工厂、电商服务中心等。

“这几年的实践表明,王书记为我们村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是符合实际的。全村的贫困户从他包抓时的118户降到了4户。”王远志说。

据悉,脱贫攻坚中,汉滨区累计投入涉农整合资金15.4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均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85个、培育龙头企业52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851家;完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机制,累计带动贫困户1.95万户。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1.4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党委统筹统揽、协调各方,是讲政治、聚合力的关键,夯实责任、埋头苦干是推动工作、收获民心的保障,对标对表、精准施策是确保脱贫、巩固成效的根本。”王孝成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