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刷新“定势”才能成功“出圈”
原标题:科幻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刷新“定势”才能成功“出圈”
不少案例都证明,科幻小说“破壁”需要更多“借力”。眼下,许多原创科幻产品从多方面作了尝试,比如,今年推出的原创科幻动画《灵笼》概念片及现象级手游《明日方舟》都火得令人意外。(均为海报)
近日,“《庆余年》居然是科幻片”的讨论冲上热搜。这部从开播就被打上了科幻标签的网络热播剧,直到真正出现了狙击枪、机器人和冰河时代,观众们才发现“编剧诚不欺我,这居然真是一部科幻片”。不过也有人并不这么认为,“难道中国传统故事裹上一层硬科技的外衣,就能称之为科幻?”
其实,要回答《庆余年》究竟算不算科幻片,并不容易也没必要。因为科幻小说的定义有上百种,按照不同的概念它就处于“是与不是”的薛定谔状态。不过,这条上热搜的梗却让饱受“流量”之苦的科幻作家眼前一亮:借助中国观众熟悉的古装、玄幻等元素,“小冰河期”“人工智能”等科幻概念更容易走红。
这波讨论也再次证明,科幻不止一种打开方式,想要成功“出圈”,既需要创作者丰富手法,也需要读者、观众刷新对科幻的刻板定义。
有爆款但缺乏流量,科幻小说“破壁”需要更多借力
“科幻小说的春天还没有来。”军事科幻小说家达世新说。不久前,他创作完成的长篇科幻小说《玄机无界》付梓,无人机、创客、信息战、脑机融合……书中的各个“脑洞”都是当下“爆款”,可是书的讨论度却不高。
达世新遇到的问题可能是除刘慈欣之外的国内科幻小说家们共同的烦恼。有线上电商平台分析了过去一年的读者购买数据发现,刘慈欣作品以高达近九成的比例,遥遥领先其他国内原创科幻小说的销量。所谓“春天”,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景象,需要有一大批作品被读者认可,显然,科幻小说的“流量”还远远不够。
在科幻文学市场,刘慈欣或许只是个特例。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顾备表示,靠卖小说卖出了国民热度,这在科幻圈内实属罕见。事实上,一部科幻小说能卖出10万册,已经算是现象级作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科幻作品,无论是《海底两万里》还是《星球大战》,都是借助影视的力量,才从纸面跃升到公众的口耳相传中。
事实上,不少案例都证明,科幻小说“破壁”需要更多“借力”。刘慈欣曾坦言,英国科幻作家阿瑟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