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武汉医疗队:扛起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原标题: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武汉医疗队:扛起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武汉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更是因为,前者是英雄的城市,后者是英雄辈出的团队。在国家遭受重大磨难之时,一附院人从未缺席,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战场,都留下了一附院人不朽的功勋。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危难关头,交大一附院人站了出来,全院5000余名职工纷纷请战,“我要去前线”,成了全院职工共同的心声,经过遴选,153名勇士分四批出征武汉!危急时刻,为国分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这是一附院人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底色。
最强阵容驰援武汉前线
“观古今,凡主帅出征都意义非凡,是家国情怀,是危难时刻的赤血忠胆,这次施院长将领命远征,独扛千钧重担,队员们壮志凌云,都是一附院的英雄,我们为英雄喝彩,为最美的逆行助援。”这是2月4日,施秉银院长领命亲征武汉前,在送别仪式上院党委书记马辛格慷慨激昂的送行语。施秉银院长既是全国内分泌领域内的权威学术大家,又是卫生健康战线上的一名资深管理专家,虽已年过六旬,却依然冲锋在前,率领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奔赴前线。
针对新冠肺炎的疾病特征和武汉当地医院的实际需求,医院集结了三支精锐部队,主力军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个学科的中坚力量,又涵盖了心血管、神经、肝胆、感染等相关学科的精兵强将,三支医疗队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达到25人。重症医学科石秦东主任、刘昱副主任,呼吸与为重症医学科石志红副主任、朱柏副主任纷纷带头领命抗疫。
医疗队专门配备了精神卫生心理科的专家,其中包括陕西省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队长、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马现仓教授。医疗队绝大多数队员都是80后,甚至不乏95后的年轻护士,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严峻的考验,到达武汉后,一刻也未停歇就投入了战斗,特别是在接管病区后,一些队员便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医生的作用在此时便凸显出来,经过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很多队员又重新树立信心调整状态,继续与疫情抗争。
控制感染是传染病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支医疗队都配备了控感专业的专家组织研究控感方案,制定流程,确保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最严管理保障医疗质量
“朱柏,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武汉人民。你作为队长,带领11名同志上前线,保护好同志,就是保护好11个家庭。“1月31日,在与医院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朱柏视频连线时,她的丈夫郭朝锦先生反复叮咛妻子。
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医院定下的铁律,既是为了冲锋在一线职工,也是避免医患交叉感染。三支医疗队出征前,医院发布了两条军令,一是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二是防护物资不到位不能上岗,所有队员必须牢记,互相监督、共同落实。
“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人出了问题,一个团队都遭殃,我给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交大及一附院的领导都承诺过,一定带领大家平安归来。”没有硝烟,亦是战争。带军打仗,纪律先行。三支援武汉医疗队无一例外把严明的纪律摆在了首位,制定了八大铁律,要求队员戴口罩、勤洗手;严禁在医院多停留、不能在医院和酒店大厅吃饭,吃饭只能在自己的房间清洁区内;每个人房间内进行相对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的划分,同时对上班途中、返回酒店、返回房间、注意安全和其他事项均有明确的指示,要求每一位队员都按照制度执行、按照流程实施。根据每支医疗队实际情况,制定了《集中生活驻地卫生防护安全管理办法》,要求队员严格遵照执行。马现仓说:“我们制定的防护安全管理办法,陕西省卫健委将以文件形式发布,要求参照执行,武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要求协和医院全院按照这个执行,并要求协和医院十支医疗队参照执行。”
医疗队实行三级联动模式,严格按照半军事化要求进行管理,设置了医疗组、护理控感组、综合协调组、新闻宣传组,通过队管组、组管人,加强上下联动,打造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纪律,坚持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最强大脑全力挽救生命
抵达武汉第一天,施秉银院长就在战前誓师会议上要求医疗队在汉期间要拧成一股绳,建立重病例讨论机制,集合多学科力量,尽最大努力提升重症患者治愈率。“有必要时打破队伍之间的界限,通过远程会诊同在院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讨论,把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当做头等大事。”
医疗队建立了碰头会机制,每天由各组负责人汇报本日工作,提出存在问题,商讨解决方案,确保以最快速度理顺流程,全力投入到病人救治工作中。施秉银院长多次深入临床一线指导救治工作。并亲自参与到每一位重症患者的诊疗中,实时与前方医生联系,通过微信传输病人检查资料,实时查阅患者的各项检查,给与专业的指导意见。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让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医院顶端专家团队的合力救治。
较早进驻的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重症组组长刘昱副主任医师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开展了首例床旁重症患者超声检查、首例床旁CRRT,并亲自为患者做喉镜直视下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因地制宜改造了呼吸机,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经我院第一批医疗队救治,已有3名收治患者康复出院,其中,包含一名入院体温42度的重症患者。第二、三批医疗队进驻接管医院病区后,医疗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重症患者比例明显降低。
“我们刚到的几天,病房的气氛很沉重,病房配有电视,可更多的患者还是呆坐在病床上,也不和我们沟通。”呼吸科石志红教授明显感受到了病人的恐惧与压力。“经过这几天的治疗,病人看到了战胜病魔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重塑信心。”2月11日,一位年龄大的老奶奶对护士白洁说:“听我女儿说,你们是西安最好的医院,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如果我能活下去,一定到西安看你们!”
最优护理提升医疗品质
三支医疗队接管的武汉几家医院,几乎都存在原有病房布局、区域划分、人、物流向设计不符合收治传染患者要求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合理分区、控制感染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加之109人护理团队几乎都是从各科室抽调的护士,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并没有接触过传染病护理,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谨防职业暴露是一大难题。护理团队首先将护理人员按照高低年资,ICU专业与其他专业搭配的原则进行人员分组,每个责任组设置组长一名,并设置各病区感控护士。进入病区后,责任组护士立即奔赴一线照护患者,其余人员在护士长及感控护士的带领下将科室清洁区及污染物的环境进行整理整顿,重新布局,明确各类标识,使各区域最大化发挥功能。在原工作流程基础上结合医院日常工作习惯进行修改,以确保患者相关治疗按时实施。
由于隔离病房没有家属照料,护士还要承担生活护理的重任,特别是对一些病情较重不能自理的患者。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有限的隔离防护物资,护士们6个小时进行一次轮班,看似时间不长,但没有穿上隔离衣,一般人很难体会到在隔离病房里行动不方便带来的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消耗。防护服下的洗手衣一个班下来完全湿透,身体浸泡在湿淋淋的洗手衣内如同身着铅衣,很容易造成虚脱,护目镜里面凝结的雾气极大阻碍了视线,但也无法擦拭,面戴口罩长时间缺氧带来了强烈的窒息感。“一下班走出病房,最想做的事就是赶快大口吸上几口新鲜空气。”“上班的时候精神紧绷,一心只顾患者,但一下班放松下来,那种疲惫感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但在困难面前,没有人退缩,疫情面前,看似柔弱的女子都化身为了女战士。
最全保障助力生死营救
来到武汉前,不少队员担心物资供应跟不上,但实则是多虑。马辛格书记要求全员干部职工必须优先保障前线同志的物资供应,“不能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到达武汉后,医疗队最大的感触就是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为了抗击疫情,大家都是一家人。受援医院纷纷表示全力保证医疗队的医用防护物资需求。医疗队入住酒店和当地管委会为了做好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几乎是全天24小时待命,餐厅为了保证下夜班人员的餐食供应,24小时提供餐食。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出门上班增加感染风险时,餐厅经理告诉笔者:“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为人父母和子女,你们都勇敢来到武汉,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服务呢?”车队为了接送每名医护人员准点上下班,避免增加等待时间,全天共设13个班次循环发车,同时备有机动车辆保障不时之需。武汉当地爱心人士为了医疗队的物资需求也在积极奔走,初来乍到,担心北方人不适应南方阴冷的天气,主动联系了电热暖气和保暖衣物,为了保证医疗队多样化的餐饮需求,一大批蔬菜食材免费提供给驻地酒店,这些,都让医疗队感到了浓浓暖意。“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武汉这座城市带来希望,给武汉人民带来健康。”元宵节当天,医疗队队员梁晨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也许下了特殊的生日愿望。
“此次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医疗队出征,使命光荣,是每名队员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国家将重任交给我们,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定要以坚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高超的技艺,与武汉当地医务工作者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坚决完成国家赋予交大一附院的光荣使命,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施秉银满怀信心。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