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发展乡村文旅不能脱离“农业”要素

原标题: 发展乡村文旅不能脱离“农业”要素

  原标题:发展乡村文旅不能脱离“农业”要素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这不仅为繁荣乡村文化增加了新的维度,而且赋予了乡村振兴战略更具体的内涵。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加工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代产业形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需要找准支点、把握重点,明确其主要发展路径。

  一要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各地要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辟建壮大文化企业为载体,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构建地域风格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乡村文化产业基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要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对投入力度大、成效显著的示范乡村和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显著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范围内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发挥乡村文化企业具有融合性、灵活性和渗透性的原生优势,探索“乡村特色文化+科技”“乡村特色文化+创意”“乡村特色文化+金融”等新型业态,促进乡村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植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要支持和引导乡村文化企业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依托本地特有的文化禀赋、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和开发成长性强、关联度高、附加值大的乡村文化产品,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持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原创能力和竞争能力,推动更多更优的乡村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

  二要丰富乡村文旅业态。各地要遵循“生活即体验、生活即旅游”的时尚理念,着眼于乡村独特的文化、生态、民俗等资源,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和民间性,在一定范围内把乡村旅游要素聚集起来,通过设计导入、整理风貌、微调空间、再造功能,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不断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逐步把都市近郊乡村打造成文化遗产活态博物馆和艺术家村落,将都市远郊乡村辟建为现代都市农业公园和休闲观光度假区,努力使传统村落向体验生活乐趣、感受四时变化的现代旅游景点转变,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业与农业景观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最基本标志,发展乡村旅游不能脱离农业要素。要在修缮和新建乡村景观的过程中,立足于农田广袤、作物摇曳、水网密布、荷田飘香的实际,在乡民房前屋后栽培果树,在乡民院子里种植蔬菜,逐步形成农业生态景观。要组织开展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等活动,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加以链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满足城乡居民和国内外游客的精神需要,创造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新的价值增长空间。要打破地区界限和行业分割,主动开放农村文旅市场,鼓励外地企业到本地乡村投资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乡村旅游产业,把引入外部资源和做优乡村文旅产业有机结合。

  三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各地要加大农村传统工艺这一无形文化资源的转化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启动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培养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工艺美术、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仪式与节日、文化空间等文化资源,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运用产业化传承方法,促进乡村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做大品牌。要遵循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传统工艺领域,注重传统材料与新工艺、新材料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开发高品位、高起点的乡村文化产品,强化乡村传统民间艺术品牌的延伸和创新,推动乡村文化的赓续传承。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