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打造八千年文化长廊
原标题: 阜新打造八千年文化长廊
● 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
● 查海遗址发现的距今7600年的“石堆塑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 查海附近的医巫闾山有4000余年的镇山文化史,是“天下一统”的象征
一般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然而在辽西阜新,却有“比它还要早2000年的查海文化”。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近期播出的节目中,对査海遗址进行了详细报道。
查海遗址,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西南2.5公里山坡处。自从1982年首次发现以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查海遗址进行过7次发掘。
这里是“中国万年文明起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指着查海遗址这么说。
中华文明起源力证
查海遗址不仅出土了玉器、石器(石磨、石斧、石轴承)等文物,而且有龙纹陶片和“石堆塑龙”等重要发现。经考古学测定,其年代为距今7600年左右,查海遗址由此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聚落遗址。
“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苏秉琦认为,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的查海遗址,是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堪称“红山文化的根系”。查海的玉器、房址、陶器、龙纹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这已是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
以阜新为代表的辽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从距今约8000年的查海文化开始,一直到距今约5000余年,这一带分布有考古发现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及夏家店下层文化等。这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主线,也是系统连贯的文明史,在文化内涵上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承继关系。
它们组成了文化共同体,其中的玉文化、龙崇拜、日崇拜、坛冢庙祭祀制度等都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元素,并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一直延续。曾主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红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顺明确指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以查海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辽西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根系中直根系的一部分,并可能与五帝前期的代表人物有关”。
查海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龙文化。
查海遗址发现长19.7米的龙形堆石,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将其命名为“石堆塑龙”。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龙的出现不仅是多种文明因素的结晶,更是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作为神物的龙,是人类历史由原始公社向文明社会过渡时期社会和思维观念的产物,体现了上古先民特有的社会意识和逐步趋于统一的民族信仰。
象征江山一统的镇山文化
查海附近的医巫闾山有4000余年的镇山文化史,是“天下一统”的象征。《周礼·职方》云:“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镇,安也,所以安四方”,有“通灵助化”“庇佑民庶”之功。
相传大禹治水后置九州,每州选一高山作为镇山。战国时,随着疆域拓展,又出现十二州的划分。历史学者崔向东指出,十二州划分已经超越了地理意义,具有了疆域意义,镇山原有的自然山神的神性和大一统的政治性相结合,民间的山神崇拜与国家祭祀联系起来,便赋予山神崇拜以新的含义,镇山也就成了大一统的象征。
医巫闾山是中国古代五大镇山之一,历史悠久,名冠东北三大名山之首。隋朝在医巫闾山“就山立祠”,封其为“北镇名山”,始建医巫闾山庙。此后历代王朝对医巫闾山的祭祀从未间断,给医巫闾山加封各种桂冠,唐封闾山为“广宁公”,宋封为“医巫闾王”,金封为“广宁王”,元封为“贞德广宁王”,明、清封为“医巫闾山之神”。渐渐地,医巫闾山也就成为“天下一统、江山永固”之象征。
阜新海棠山作为医巫闾山北部山脉之主峰,具有绵延4000余年的镇山文化,是“江山一统”的重要象征。
民族与宗教融合之地
阜新自古即是民族与宗教的集聚与融合之地,在中国民族与宗教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以阜新为代表的辽西是多民族部族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中原的汉族与北方的东胡族系、东北的肃慎族系等民族共同聚居融合的重要地域。据研究,历史上起源于辽西地域的民族主要有先商、孤竹、屠何、山戎、俞人、东胡、肃慎、库莫奚、契丹等,在辽西地域流转迁徙过的部族、民族众多,主要有匈奴、乌桓、鲜卑、吐谷浑、高句丽、渤海、女真、蒙古、满族、锡伯族和汉族等。多民族的聚居与融合,使阜新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这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多民族聚居区,自然有多种宗教信仰于此交织、碰撞、融合。萨满教是阜新当地的民间信仰,一直传承至今。辽代时道教在当地比较兴盛,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就是阜新人。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阜新,至辽代发展兴盛,仅阜新境内考古发现的辽塔就有17座(现存3座)。清代以后,藏传佛教传入海棠山,与蒙古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藏佛教造像艺术。
据记载,海棠山共有造像1400余尊,迄今保存下来有龛刻183龛,造像270余尊。其布局以宗喀巴大师造像为中心,其余造像环绕拱卫,共同构成一座密宗坛城。“这座坛城作为极为罕见的格鲁派资粮田,和普安寺一起,共同见证了清代藏传佛教在蒙古东部地区的传承和发展,是一座鲜活的蒙藏佛教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博物馆。”普安寺管委会主任一希说。
草原丝绸之路重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振兴战略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新时代发展契机,东北地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合作,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阜新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镇,更是新时代“一带一路”的重镇。
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亚欧东、西方商贸重要通道之一,横跨欧亚大陆诸多地区。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线,从伊犁、哈密出发,途经额济纳、呼和浩特、大同、张北、赤城、宁城、赤峰、朝阳、阜新、义县、辽阳等地,再经朝鲜而至日本。以阜新为代表的辽西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重镇,比如阜新的海棠山摩崖造像,作为中国藏密摩崖造像艺术的典型范例,就是中国石窟寺艺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向东部传播的重要见证。
“在新时代振兴东北之际,阜新地区要以查海文化为龙头,打造八千年文化长廊。”阜新市文旅局局长张晖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