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在三国登场极少,做事随性,为何被称为三国顶级谋士?
乱世三国出英雄,在乱世之中,正是男儿建功立业,出将入相的时候。武将则要开拓疆土,保家卫国,文臣则出谋划策,治国安邦,如此一内一外,则天下可得。三国出色的谋臣不再少数,如诸葛亮、荀彧以及司马懿,可以说他们是谋臣,但同样也可以说他们是政治家。要是说言可以兴邦,也可以误国的,非三国谋士贾诩不可。贾诩为人低调不声张,实力不外露,可每到关键时刻便能显示出他的重要性。贾诩看似随意,做事好像取决于心情,其实他的真实目的往往是人们所想不到的,这到底是怎样有传奇性的谋士呢?
言可以兴邦、也可误国
早年的贾诩并不为天下任何一个诸侯所有,但并不会影响他发挥才能,因为他的主公是董卓,可贾诩对董卓并没有献一言。此时的贾诩不过是西凉军中的辅军,身居这个职位的人,董卓怎么可能瞧得上。后来董卓被杀,贾诩的谋士能力便体现出来了,司徒王允打算清除董卓余党,这让西凉军各将心里都是不安定,纷纷想外出逃亡。这时贾诩阻止了他们,并认为如果这些将领带着部队向西而行,沿途招纳贤才和士兵,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再次兵临长安城下。而事实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西凉将领带着十几万大军奔袭长安,守城将领吕布战败逃走,司徒王允被杀。除了这些人,官吏、百姓伤亡不再少数,长安城已没有往日的辉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散发着尸体的腐臭。整个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天下诸侯也是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割据一方,天下正式进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后来的官渡之战,贾诩也是给曹操建议,算是对官渡之战的一个提前总结,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贾诩功不可没。不过,后人只记得这份功劳是许攸、郭嘉、荀彧等人,却忽略了同样起关键作用的贾诩。许攸给了曹操取胜的机会,郭嘉给了曹操决战的信心与决心,而贾诩也让曹操知道如何打好官渡之战。小编觉得贾诩对天下局势的把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一面之词,让东汉陷入四分五裂都局面中,同样也是三言两语,却让北方呈现安稳的状态。贾诩的能力并不体现在攻城略地,而是体现在对于大局的判断,甚至能很好拿捏局势走向。况且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局势之争从来都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远见卓识,眼光独到才能让人佩服。
助张绣败曹操
曹操与袁绍发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的实力就已经壮大起来,为了全心全意的与袁绍决战,曹操首先要安稳自己的后方,张绣便成了曹操首要进攻的目标。当时的张绣仅仅占据一个城池,面对曹操的大军来袭,心里自然是有些害怕,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不过这时候贾诩建议张绣,可以和荆州牧刘表联合对抗曹操,并且分析了曹操的形式。曹操北面有袁绍虎视眈眈,南面有张绣和刘表联合,如果攻打张绣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这一点贾诩也是看在眼中,因此张绣虽然前期节节败退,可战局拖到后期,倒也让曹操头疼。后来,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之下,投降了相较于袁绍较弱的曹操,也正如贾诩所料,张绣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还得到重用。
小编认为贾诩可以说是料事如神,分析天下局势以及抓住战场瞬息万变的机会那也都是顶级的,恐怕就连诸葛亮在这方面也要自愧不如。一个顶级的谋士真正的能力体现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诸葛亮如此,许攸、司马懿等人也是如此。但贾诩在这方面显然是要胜过三国其它谋士,临危不乱是本性,做事分寸是能力。
结语
在小编看来,贾诩的结局可以说是三国谋士中最好的,封侯拜相,一生荣华富贵、善始善终,这也与贾诩骨子里的随性有关。从国家层面考虑,贾诩能辨局势、深谋远虑,对一切都是运筹帷幄,可从个人层面来看,贾诩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或许是为了保全自己。纵观整个三国史,再也找不出贾诩这样的人,诸葛亮才能突出,可他是胸怀大志,为天下苍生所考虑,他是兴国的能臣。司马懿和贾诩很像,可司马懿一生都是自私的,甚至对权力的欲望有点大。诸葛亮和司马懿算不上是谋士,谋士是谋事先谋人,贾诩的无为随性是天下谋士远远不能及的。
- 标签:男人帮 迅雷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