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往事细章②

  在历经两年平庸平淡的企业工作后,岁月的指针来到了1991年,那是我的本命年。这年初夏,杭州市人事局发布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选调70名市级机关干部的公告,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招考。那时候,我觉得通过自身能力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降临了。在做好应考准备后,7月的某一天,我同1000多名报考者一起在杭州市第十一中学的教室里参加了一天的笔试,上午考语文写作(总分150分),下午考法律(总分100分)。考题难度比较高,考完后自我感觉不是很好,还不如1985年参加高考后的感觉,因为高考后当我的恩师、班主任程建鸣老师问我时,我自信满满地说:肯定能考上了,并且成绩在550分以上。当时他还提醒我,叫我低调一些、不要吹嘘,结果我的高考成绩是577分(那年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分),也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分,排在全县第四。张榜公布全体报考者笔试成绩的那天,却给了我一个惊喜,我的总分154分(语文写作97分,法律57分),居然在1000多人中排名第三(第一名164分,第二名156分),远超当时117分的选调体检分数线人左右报考杭州市纪委,最终有12人进入面试。8月13日上午到杭州市中医院体检合格后,我们又参加了不同方式和内容的两次面试。第一次面试在8月16日上午,记得内容是问答式的,其中有3个问题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是问《党章》规定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另一个是谈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三个是问在1989年那个“事件”中有否行为。当时的面试考官都是市纪委相关领导,后来他们也是我的领导和师长。第二次面试时,参加人员略有减少(好像是刷掉了两人还是4人),考试内容是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不少于一定字数(记不得是800字还是1000字)的命题作文。然后通过组织考察、政审等层层把关,我有幸同陈章永(现在中央纪委机关任职)、林水荣(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任上退休)、马峻杰(在市委巡视组副组长任上退休)、季刚(现在市体育局任职)和来伟祥(现在市机关任职)一道被市纪委录用,季刚、来伟祥和我于1991年11月25日正式到市纪委报到上班,成了一名被誉为党的“忠诚卫士”的纪检干部,从此结缘纪检工作。

  当初为何要报考纪委?这里有我的小考量。我的直觉认为,纪委是公正公平的。如果按照专业对口的角度(我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我报考市经委、计委、机械工业局等单位更加合适,但我没有报考,原因有二:一是当时选调干部在程序、纪律等方面不像现在公务员招考这么规范严密,事实确也如此。在公布笔试成绩的那天,我发现报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岗位的体检分数线分。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总共招考70名,按1∶4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如果该岗位上线人数不足,完全可以从其他岗位调剂。二是我这个从四明山区出来的农家子弟,在杭州人生地不熟,一丁点社会关系都没有,即使成绩最好也不一定会得偿所愿,所以我最终报考了市纪委。最后的结果也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从那时起,我先后在市纪委党风室、宣教室和办公厅工作,1997年10月满30岁时任办公厅副主任,2002年6月任宣教室主任,2007年2月当选市纪委,直到2011年11月调任余杭区委、区纪委,在市纪委机关整整工作了20年;在余杭工作3年差半个月时,2014年10月又担任市委宣传部派驻纪检组长,并于今年6月轮岗至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组任组长,一直没有离开过纪检监察岗位。到2021年11月,我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就满30周年了。30年,相对于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恰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但对于“人生不过百年”的每个个体而言,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蓦然回首——

  那时的我,风华正茂,青春正好,意气风发;而今的我,丝丝白发见证岁月的沧桑,条条皱纹印记人生的积淀,而这些恰好是我三十年纪检情缘的佐证。(未完待续)

  (作者晨曦,1967年出生,浙江余姚人。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专业;1991年起长期供职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之余喜好诗文写作,偶有作品见诸报刊、网站和新媒体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