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红色往事•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董健民:誓与密码共存亡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然后一群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 到各个方向去。他们学习、歌唱,过着紧张而快乐的日子。”这是作家何其芳对延安的描述。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是中央所在地,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却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1939年春,在叔父(地下党员)的引领下,年轻的董家三姐妹从河北老家静海县(今属天津市)渡海南下,历时近一年,辗转来到延安。其中最小的妹妹董健民年仅 16岁,正值青春芳华。她活泼、聪明,积极上进,受叔父的影响也最深。

  那时的延安,是进步青年的“乐园”。街衢清洁,植满槐桑 ;不见烟馆,没有赌场 ;耕者有田,百事乐业。1940年,姐妹三人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又相继加入中国党。

  可以说,当时每一位爱国青年都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奔赴延安,实现抗日救国的梦想。他们每个人来延安之后,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41年,董健民被调往中央社会部机要科,从此与机要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名机要员,她怀着满腔热情努力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乐于助人的品质使董健民很快在同事中树立起威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信任。在这里,她不仅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还遇见了生活上亲密的伴侣——她的丈夫,党员钟琪。

  1942年,在枣园一间普通的窑洞里,这两名机要员结为连理。婚礼是朴素的,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他俩的誓言却隆重而庄严:“为了千百万人能够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主义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不泄露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

  婚后,这对伉俪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工作上互相激励,在生活上互相体谅,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扬。

  1945年,举国迎来抗战的胜利。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定:成立中央东北局,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这就意味着要抽调大批干部和部队北上。钟琪和董健民夫妇接到了党组织的派遣,他们坚决服从安排,决定立即动身。

  1946年,带着刚刚两岁的孩子,夫妇俩告别延安,携带秘密文件由海路经大连奔赴东北,踏上了新的。

  刚开始,一切都显得那么风平浪静,一路上,他们心里想着到东北后要开展的工作。可当船只驶进渤海水域时,突然遭到军舰的拦截,炮弹击中了他们乘坐的商船,孩子也不幸被弹片击伤。

  眼看着穷凶极恶的军警就要登船检查,搜捕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夫妇两人冷静片刻,迅速作出抉择:宁可牺牲全家人的生命,也绝不能让党的机密落入敌人手中!

  他们默契而坚定地看了对方一眼,把所携带的密件紧紧贴在胸前,又把孩子揽入怀中,一家三口相拥着,毅然跳进波涛滚滚的大海。那一年,董健民才23岁。

  翻滚的海水瞬间将他们吞没,但结为连理那天的誓言却久久回荡在一代又一代机要人心中,从未消逝。后来,有人将夫妇俩的事迹谱成一首诗:“夫妻幼子海中魂,保密捐躯党所尊。真爱无分生与死,心存真理万年春。”

  (摘自《红色往事 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金城出版社),根据辽宁省国家保密局提供素材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