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是否有弦外之音?刘备真舍得将江山社稷赠送给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刘备征伐东吴失败后,在白帝城过世,在去世之前刘备将储君刘禅托付诸葛亮,说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在感动和惶恐中涕泣叩首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我们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的关系可非一般,一个愿意将自己的江山托付给辅助自己的功臣。一个愿意以死来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这对君臣可谓是千古的典范。不过有人对刘备的托孤之言存在质疑,认为刘备所说的“君可自取”是来试探诸葛亮的。有人觉得刘备是因为对诸葛亮的信任才说了这句话,那么刘备的这句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
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基本没有哪个君王能将自己的皇位拱手让与功臣,都是传给了自己的子孙们,没有子孙的都是穿给了侄子或者兄弟。对于刘备来说,他的基业可以说是来之不易的,经受了十几年的奔波,受人欺辱、冷眼,年过半百才走上了人生巅峰。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将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与他人吗?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有很多开国的君王都杀掉了社稷功臣,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一些开国的皇帝。
帝王在临终之前都会除掉能威胁太子皇位的人,这样他的江山就可以世代相传。也有临终托孤的事情,比如太子尚在年幼,不能执掌大权,所以帝王在临终之前会安排几位亲信或者兄弟来辅佐太子执政,“顾命大臣”最起码是四位以上,这是为了保证权力不会被一人独掌,不过这些托孤的大臣在太子掌权后基本都没有好的下场。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下刘备的托孤吧!我们先看下刘备对诸葛亮是不是完全的信任。实际上不是完全的信任,因为刘备临终前还召见了一个大臣,他就是在蜀国和诸葛亮齐名的李严,李严在蜀中的威望很高,诸葛亮毕竟不是蜀中人,这两人之前的关系也不是太好。据《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刘备知道诸葛亮和李严两人都是声望很高的人,所以托付与两人,是想起到制衡的作用。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把李严这段删去了,只写了托孤诸葛亮。
也许《三国演义》是想打造一段完美君臣的佳话,才删去了李严的事情,这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我们接下来分析下这位储君,现在人们还用”扶不起来的阿斗“和”乐不思蜀“这些话来评价一些人。我们要知道刘备完全知道刘禅是不是一个值得辅助的帝王,毕竟知子莫如父。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这样说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段遗诏可以看出刘备知道刘禅是个没有大作为的人,所以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提醒罢了!
结合到历朝历代皇帝的做法,我们就能看出刘备既然知道刘禅没有什么作为,他还安排了两位“顾命大臣”,显然刘备的期望是放在了刘禅后代身上了。那么回头看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就有点不可信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李严也在场,那么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这些话就是试探和警告了。刘备在江湖立足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帜,那汉朝的唯一继承下来的就是蜀汉了,因为汉朝在这之前已经被曹丕废黜了,那么刘备对诸葛亮说这句话是不是也有这一方面的提醒呢?
不管是什么史书记载的三国,都提到了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的君臣关系都是很好的,没有一点的缝隙。不管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去找的刘备,在他们后期的合作和发展上,君臣可谓是鱼水之情了。诸葛亮是个奇才,他肯定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伴君如伴虎,再加上诸葛亮的功绩已经超过了刘备,那么功高盖主的后果可是不小的,一般的君王是无法容忍这样的人继续管理政权,不过刘备却能做到,一直以礼相待,所以被后人称赞。不过将江山拱手相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 标签:北京 洗浴中心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