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辈子只看一部美国电影的话那一定是《美国往事
如今的美国电影,基本上我们熟悉的影像都来自漫威和迪士尼。美国电影已经失去了作为一种光影和画面艺术的内涵,而只剩下了拉洋片之初的视觉奇观。
电影发明至今,从最初仅仅满足于观众对能够动的画面的好奇,到能够用画面讲好关于我们社会和人生的故事,起起落落,有时候技术的进步引领了新的潮流,有时候深邃的思考又重新降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
但无论如何沦落到只有视觉奇幻场面,不是我们想要的电影。面对如今的美国电影,除了吐槽,我无线年代的美国电影,那个还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
毫无疑问,《美国往事》是一部跨越漫长时代,主题深邃而浩大的集大成之作。这部电影包罗万象,描述了关于那个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爱情也有友情,有忠贞也有背叛,有欢喜也有幻灭,浮生如梦。
如果只能选取1个镜头,来代表《美国往事》这部电影的内在,我觉得一定是老年面条回到当年酒馆,再次走进卫生间,透过那个窗口,试图找寻属于他的少年记忆这个场景。那一刻,属于老年的面条眼睛,透过那个小小的窗口,他想看到什么?
你一定要仔细品尝这个镜头,站在观众的角度,再试图切换到电影里主人公的角度。这个孔是一个窗口,电影院的银幕也是一个窗口,在那一刻,两个窗口重叠了。
当电影里的人物,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试图看到里面的内容的时候;电影之外的观众,正在通过那个大银幕,看着电影里面人物的故事。而恰好,电影里人物的眼睛,和电影之外观众的眼睛,正在对视。
在那一刻,你一定能够体会到,我们在看属于别人的故事同时,其他人也在观看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到底谁是观众?谁是谁的观察者?抑或我们都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呢?
电影就是人生,人生就如同一场梦。这一刻,如梦如幻。而我们由此能够深刻体会出,那种非常真实又非常梦幻的感觉。
而这双眼睛看到的内容,正是惊艳了整个影史的那个镜头,恐怕也是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镜头。
所以,多少年以后,他再次回到这个房子,一定要再去看看这个窗口。他当然无法再看到记忆中那个少女,但是人的一生,很多经历无非就是一刹那间,而后的回忆才是属于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会激发大量观众无穷无尽的解读,甚至超越了导演最初的设想。比如《大话西游》关于后现代解构的种种讨论,甚至连周星驰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才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坦白讲,一个电影的主创想要表达的意思,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和观众看完之后的理解,甚至能相差万里之遥。
不过没关系,关键就在于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思考,有时候一部电影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要引出的无非是观众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
在我看来,《美国往事》最终想表达的可能是一种人生的幻灭感。而这种巨大的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面条身上。
电影时长有4个小时,在所有电影里面都算是长篇中的长篇。但这么长的片幅,却不曾有一秒的镜头被浪费。电影铺陈了4个小时的故事,跨院3个年代,分别是1921年,1933年,和1968年,47年的漫长人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流长。
但不管这部电影关于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戏份有多漫长,我们要注意的是,电影是以老年面条的视角展开,此前的人生都只存在于他的回忆之中。
1968年已经风烛残年的面条,背负着“出卖兄弟”的愧疚,在异乡隐姓埋名35年,再次回到儿时的家乡,他将面对35年前的。
他知道这一切的线年对于过往生活的缅怀就彻底失去了意义,当然他可以彻底放下曾经出卖兄弟的愧疚;代价是自己儿时的女神成了别人的,自己最珍视的好兄弟从头到尾在算计自己。
不管是35年来东躲生活潦倒的面条,还是志得意满攀上人生高峰的麦克斯,岁月流逝以后,不管是曾经的风光,还是曾经的落魄,都是过往。
对于已经年迈的面条,最宝贵的就是自己那些回忆。所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哪一个过往。
可能很多观众,都无法真正体会他们对于时光和岁月变迁的感悟。但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阅历的观众,哪怕只是已经青春不再的我们这辈80后,想必都还是能够轻易领悟到时光的残忍,和我们对逝去过往的无力感。
其实很多优秀的电影,都在于展现真实的生活,而这些真切的生活感悟,大多数都是关于时光。无论是和《美国往事》相近的《教父》系列,还是后来风靡一时的《泰坦尼克号》,最终将电影里那种感情深刻发酵,已致于沉重到我们无法承受的,都是时光的力量啊。
可惜,《美国往事》在问世之初,却不像《教父》和《泰坦尼克号》那样受到观众的追捧,票房也比较失败。
这主要是因为1984年电影公映版本只有139分钟,比起戛纳影展的导演剪辑版229分钟,整个故事线被剪得有点薄弱,而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感染力。
人们常说《美国往事》是和《教父》齐名的黑帮电影经典。其实《美国往事》的叙事节奏更像一部文艺片,而不像《教父》的故事那样节奏明快,更加吸引观众。
片长从来也不是影响一部电影票房的主要原因。《泰坦尼克号》同样长达3个小时以上,并没有阻止观众对这部电影爱得死去活来,因为它有一个吸引人的爱情片外壳。
事实上,《美国往事》是需要仔细品味才能很好感悟的那种电影,很少有一部电影,看了前半个小时依然会觉得云里雾里,你只能慢慢看完全片,才能感受到导演前面埋下的伏笔,可是这种节奏的电影,在问世之初恐怕观众都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各种时代的闪回,各种面条的回忆而来的插叙,显示了导演高超的技法。如果不是看2遍以上的观众,根本无法体会导演的用心良苦。
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3个年代共计近百个场景,时空交错,每一次时间线的闪回,都可见导演的深厚功力。
前文咱们说了老年面条透过孔,闪回到少年面条的镜头非常精妙。实际上这部电影每一次时间点的切换设计,都非常精巧,花费了导演很多心思。
比如电影的第一个时间点切换,是青年面条在车站买了张车票逃离家乡,他站在那里过了好一会,才推开那扇门离去。背景音乐是“yesterday(昨天)”
一部电影,看遍面条的人生,也照见了我们自己的人生,这种时光变幻的沉淀,给故事的戏剧冲突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这方面,《美国往事》和后来《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相似,最初观众没有发现它们的美,不仅票房失败,在包括奥斯卡奖项在内的专业评价方面,二者也收获很少。
而华语电影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是在上映之初票房和评价都比较失败。
但是优秀电影的光芒终究无法掩盖,在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观众发觉了《美国往事》的魅力,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它们在各种影评网站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大话西游》也是在网络社会兴起以后,才被更多的80后观众接受。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希望你可以花上4个小时,最好是在一个人的夜晚,安静把它看完。相信我,你一定不虚此行。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