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赵国国运的沙丘政变究竟让赵国承受了多大的损失?
公元前326年,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即位,这位赵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君王从此开启了赵国称霸的时代。
即位之初,赵武灵王就出色的完成了历史对他的考验。在五国犯边赵国之时,他在大臣肥义的指导下,对欲以会葬为名而欲行瓜分赵国之实的列国实行雷霆手段。
首先整个赵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告知列国,只允许列国使者携带国君的吊唁之物进入赵国,同时对五国实行分化瓦解的战略,迫使其退兵。
此时列国君王看着这位年轻的君王以如此雷霆手段就瓦解了赵国的危机,无不对其另眼相看。在此阴谋无法得逞之后,各国便递交国书重新与赵国修好。
当时的赵国在赵肃侯时代开始新进崛起,可是有一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赵国列国君王的心间。这无疑是赵国历代君王心头的一根刺,那就是将整个赵国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中山国在战国时代虽说在战国时代没有战国七雄那么大的影响。但是他当时也号称是千乘之国,实力绝对不可小觑。中山国几次被覆灭,又几次奇迹般的复国。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别的国家参与在其中,为何?因为只要有中山国在,那么赵国的后方就永远无法安稳,赵国自赵肃侯时代开始崛起,当时的赵国俨然是新的三晋领导者。为了制衡赵国,中山国就必须得一直像一颗钉子一样楔在赵国中间,让他不得动弹。
赵肃侯至死都没有能解决中山国这个问题,最终带着这个遗憾永远的离开了尘世。即位后的赵武灵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然他也知道要解决这个祸患并不容易。
撇开中山国本身的实力不说,列国的眼睛一直盯着赵国。他们不会愿意他们的周边有一个强国实时威胁他们的国土安全,因此只有赵国自身的实力强大了才能彻底解决这个祸患。
公元前317年,在魏相公孙衍的主持下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开始。此战秦国针对五国人心不齐的局面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秦惠文王命樗里子率秦军在修鱼之战中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
也就是此战,赵武灵王意识到了秦国变法的强大,而赵国想要变强也要变法。此时中原乱战,赵国倘若再牵扯其中,对赵国的发展则将会很不利,因此赵武灵王下了两个重要的决定:
其一:改变赵肃侯以来的南下战略,改为北进,从北方胡人手里夺取土地来扩大赵国地盘。
其二:学习胡人的骑兵战术,穿胡人的衣服,改变以往战车作战的方式,是为所谓的胡服骑射。
这两个政策的下达从此让赵国在七雄的争霸之中如鱼得水,赵国因此而扩地千里。并且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战争,赵国终于将中山国收入囊中,从此赵国再也不用担心后方不稳。
本以为赵国可以在此时崛起了,可是就在公元前295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战国命运的事件。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之变中被活活饿死。 此次事件可谓影响深远,对于列国来说这可谓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赵国来说又是一件非常不利于赵国的恶性事件。沙丘政变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对赵国来说其损失不可谓不大:
其一:秦国从此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赵武灵王在世时为了削弱秦国曾经深入秦国腹地专门去观察秦国咸阳附近的地利位置。但是很不巧的是,他不凡的气度引起了秦国当政者秦宣太后的警觉,赵武灵王此时知道秦国不能久留,当天就在赵国大臣楼缓的帮助下逃回了赵国。
自秦国归来之后,赵武灵王心中有了一个灭秦计划,当然至今看来这个计划则是相当的大胆,其具体措施:
一路由一员大将带领率领赵国的部队前往函谷关之前扣关,拖住秦国都大部分主力让其无暇他顾,当然此一路是偏师。
另一路大军则由云中出发用赵国极其擅长的骑兵绕过函谷关之地以闪电战的方式直取秦国的都城咸阳,就算打不下咸阳其也能给秦国造成很强的威慑。
当然这一个计划随着赵武灵王的逝去而破灭,这个计划究竟能否灭秦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计划一旦实施,秦国将会遭受很重大的打击。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变强,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列国不允许有一个威胁到他国生存的强大邻国,因此便屡屡合纵攻秦。赵国也曾经是其中的参与者,可是为什么合纵攻秦屡屡失败呢?
除了列国人心不齐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秦国握有易守难攻的关中之地。当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也是看中了咸阳的军事价值,外加上关中之地土地肥沃极其适合耕种,也因此秦国能够愈战愈强。
而函谷关之地利更是让列国望关兴叹。秦国只需数万人就能挡住列国数十万大军的轮番攻击,也因此这“一夫莫当,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曾经也被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关”。
赵武灵王的这个灭秦计划是直接绕过函谷关直取关中腹地,从内部对秦国进行瓦解。
其战法可以借鉴后世的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的方法,赵武灵王构想的和他们两人的战法可以说也是如出一辙。运用骑兵对秦国进行经济和有生力量的打击。
当时各国战法还是以战车为主,大规模运用骑兵的唯有赵国一家,因此就算秦国想要反击却也不一定可以追的上骑兵组成的赵国。
当然运用骑兵作战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极其不擅于攻城,秦国一旦坚壁清野那么赵国就会危险了。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这对秦国来说不也是一种损失么?
什么是坚壁清野,就是使敌人攻不下据点又得不到任何东西的措施,是一种对付优势敌人入侵而困死、饿死敌人的作战方法。
但是坚壁清野却也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秦国是在主场作战,坚壁清野消耗的则是秦国的国力,因此无论赵国是否能攻下咸阳,秦国也将损失惨重,这就是所谓的弱秦。
赵武灵王之死让赵国失去了一个弱秦的大好机会,同时赵武灵王的死也意味着之后的山东六国之中再也没有一个能抗衡秦国的雄才大略之君了。
并且赵武灵王在位时期将邦交做的极好,秦国国君秦昭襄王也是赵武灵王的谋划之下才能回国登位,同样的燕国也是如此。
因此赵武灵王这个人对秦国就是一种威慑。
其二:李兑专权,将相不和
沙丘政变带走的不单单是一个令秦国畏惧的强大对手,对赵国内部来说也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李兑的专权引起了赵国内部的恐慌。
在古时为什么权臣做大会引起君王的恐慌?其实权臣本身一个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的那巨大的利益链。
权臣是怎么样形成的?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依附于他,然后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和皇权相抗衡,导致令出多门,没有统一的法度。而君王为了自己的国政的顺利的实行就会和权臣集团作斗争,但是这无疑会加剧国家的内耗。
李兑和公子成在沙丘政变之后饿死了赵武灵王而立下了大功。可惜公子成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了,公子成死后最终由李兑把持朝政。
李兑此人虽然生性贪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治理下的赵国还是井井有条的,并且其在诸侯间很有威望,为赵国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并且李兑此人是主张合纵伐秦的,甚至参与了苏秦策划的五国攻秦之战。
可惜他的专权引起了赵国很多人士的不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和韩徐为之间的斗争。一个主张合纵攻秦,另一个则主张合纵攻齐,两人各不相让,谁也不服谁。
当一个朝堂之上一旦有两股意见相左之时,那么其背后必定有暗涌,而当两股力量势均力敌之时损耗的则就是国家的元气,他们两个在这件事上争执不下,最终导致了将相不和。
而将相不和最终折损的还是赵国的元气,最终李兑被罢相,由此赵国也损失了一个人才。
其三:托孤忠臣的死去
要说沙丘政变最重大的影响则是老臣肥义的去世,肥义对赵国来说可谓是意义深远。
首先他是作为赵武灵王的托孤忠臣辅佐其继位的,当五国陈兵赵国之时,是他帮助赵武灵王解决了危机。
之后赵武灵王欲变法进行胡服骑射之时,首先问的就是老将肥义的意见,当肥义支持赵武灵王改革之时,赵武灵王才继续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
而当变法进行到一半之时,国内反对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变法到了很艰难的地步。此时又是肥义无条件的支持赵武灵王,最终赵国胡服骑射空前的成功,其不单单是影响了赵国也影响了后世。
后来赵武灵王退位由赵惠文王继位,赵武灵王选定的托孤重臣还是肥义,由此可见这位老臣是多么的受人尊重。
他在赵国朝堂威望极高,就算是公子成也不能和他相比,如果肥义不死的话根本没有可能李兑专权的事件,因为李兑当时就是肥义手底下做事。
赵武灵王晚年欲立赵章为代王之时,肥义就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他虽然一手帮助赵武灵王继位,可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国。而立赵章为代王则就是分裂赵国,对于赵国百害而无一利。
最终这位忠勇的老臣最终为了保护赵惠文王在沙丘政变之中惨遭杀害,他的死让赵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何?有他在根本就没有李兑专权的事件,他历经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三朝,是正宗的三朝元老,其所建立的功勋并不是李兑能比拟的。
沙丘政变让赵国又一次陷入了内乱之中,国家整日忙于内斗,也因此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机会,但是朝堂不稳却一直是赵国的通病,这也限制了赵国的发展。
- 标签:给力电影网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