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历史上被称为魏武帝,然而事实上他真的称帝了吗?
曹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统一中国北方,并抵御北方胡人的入侵知人善用,在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曹操一生最大的特点是纵兴而为。他将他的才智、善恶都挥洒到淋漓尽致。
他爱才容才,很多出身贫寒,或者人品不好的人他不拘一格的重用,一些的罪过他的人,他出于利益考虑也能控制情绪而饶恕。但却又妒贤嫉能,并枉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他感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但同时不妨碍自己和部下又多次屠城等等。所以苏轼说他是:以智欺天下人也。非常有道理。现代人强调个性解放,经济社会一切以个人利益为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思想横行,所以,曹操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和翻案。这与这个社会的道德品质的整体堕落不无关系。
曹操没有称帝,而他的属下也不止一次劝他称帝,可是都被曹操一口拒绝了,说公然称帝导致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像袁术那样,所以,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继了位,追封的曹操。
其实曹操不是不想称帝,是不能称帝,时候未到。曹操筑铜雀台,筑成之日,邀请文武百官登高集会,可是在当时能筑高台的人只有皇帝,其忤逆之心人人兼知,结果这次集会,朝中重臣都没有去,连曹操最重视的荀彧荀攸叔侄也没有到,可以证明,当时朝中大部分人还是心向汉帝的,曹操多聪明的一个人,这个时候如果称帝,不仅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还相当于立起一面大旗,招惹刘备孙权来攻就罢了,朝中之人也多半不能为其所用,就像曾经称帝的袁绍袁术一样,只能灰飞烟灭,帝梦叹息了。
那如果不称帝有什么好处,不称帝的话,最起码稳住朝中大局,他身为丞相,朝臣为他做事就是为朝廷做事,对外也可以以天子令诸侯相互攻讨,驱虎吞狼。时间一长,等到大局为他所掌控,再称帝也不迟。对此,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曹操虽有此念,但他审时度势,最终还是决定知难而退,适可而止,把代汉自立的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
建安年间,以陈群、桓阶、夏侯敦为代表的一些人上书进言:大汉朝的统治已经消亡,这天底下的子民与土地已经都不属于汉朝,只是有个虚名挂在那里罢了,为什么不可以取而代之。并叙述曹操就是那个可以为百姓除害众望所归的万民之主。让曹操顺应天命,不要再犹豫。而曹操的回答却是说如果天命确实眷顾我,我就做周文王好了,他是效仿周文王服侍殷商的事迹,取代殷商的是他的儿子周武王。所以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曹操这话的意思是要曹丕去做他想做的事。果然,曹操去世才几个月,曹丕就逼汉禅位了。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矛盾。要说曹操从来就没想过要代汉自立,怕不是事实。说曹操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就更不是事实。但他终其一生确实没有这样做,确是事实。
能在史册留名肯定差不到哪去,但是现在的各种电影电视剧之类的把曹操黑化得很严重,在正宗史书上记载的曹操没有那么差劲的
我也赞同曹操是有称帝之心的,众人皆欲一析曹阿瞒不帝的原因,然而有什么原因呢?没有原因!帝王之志,将相之志,古之人皆不同,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天下第一而追随,而有些人注定就是平定天下的将相,而曹操正是这样一为枭雄,正如项羽一样,天下虽可得,孤却弃之!这是人,是命,是选择,也是一种枭雄的追求吧。
也有人说其实曹操没有必要称帝,因为汉朝的权利已经稳固,以后也可以放心的留给子孙了。还有人认为曹操觉得得天下尚未统一,挟天子以令诸侯依然是政治资本,称帝就没了没有必要 除了名分他和帝王基本一样。一旦称帝了还会背上窜汉的骂名,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允许 一旦称帝 刘备等的诛汉贼借口就坐实了,真正的师出有名。
以曹操的野心和权谋,他不称帝只能说明时候未到,如果一切尽握手中,谁会不想当皇帝呢。最终曹丕称帝,证明了确实是时间未到,可惜,曹丕能力不如曹操,没能建立起曹魏帝国。历代王朝总免不了被另一个强大国家所代替的宿命。
- 标签:初恋这件小事国语版百度影音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