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曹操打败了袁绍吗?即使没有曹操,袁绍集团也支撑不了多久
因为历史上有著名的官渡之战,所以在大家的普遍印象里,强大的袁绍集团是被后起之秀曹操给击垮,然后才灭亡的。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倘若我们把目光缩小再缩小,单单放在袁绍集团的内部结构上,你就会发现,袁绍集团的垮台其实并非成王败寇那么简单。而曹操也不过是恰逢其会,正好是袁绍的对手罢了。换句话说,不管这个对手是曹操,张操还是王操,最终失败的一定会是袁绍。为啥我敢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把袁绍集团比喻成一个市面上的大公司,从董事长袁绍创业到企业走向辉煌只用了短短二十年,看上去很励志对吧?
没错,确实励志,和腾讯,阿里巴巴几乎是一样的崛起速度。但不要忘了,仅仅二十年,一个集团从刚开始的几个人迅速变成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这个过程聚集在袁绍身边,怀着各种各样不同目的的人都来了,袁绍的应对策略自然是要不断的调整再调整,即使如此,他也无法完美的应对集团扩大之后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各种权谋策划形成了一张复杂的网,因此袁绍需要一个庞大的谋士集团来决绝这个复杂网络之中的问题。
于是袁绍身边的这个智囊团就相当于集团的董事会,用来决策这个集团的重大事件。这没毛病,但还是牵扯到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这些谋士来自四面八方,各怀目的,有忠于袁绍本人的,有效忠袁绍长子袁谭的,有效忠袁绍次子袁尚的,还有拼命想要显摆自己聪明才智的……总之,把这样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带在身边,看似很强大,其实不然。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军营里面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袁绍问众谋士某地该不该出兵,一个谋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这个看法从军事战略上看没有丝毫毛病,可以下令实施。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另外袁谭一位谋士看了一下,突然发现这位献策的谋士居然是袁尚阵营的,马上就不顾计策本身好坏,出言反驳,并且各种鸡蛋里挑骨头,总要否决那位袁尚阵营谋士的计策。表面上看上去他们都是在给主人献策,实际上他们在干啥呢?他们在为未来接替袁绍继位的两位公子争夺储君之位。偏偏袁绍又是一个“少谋而无断” 的人,每次面临这样的情况,他都犹豫不决,谋士们的争吵甚至会让他连正常的判断力都失去,所以,袁绍的谋士系统实际上是官渡战场上的一大拖累,不但没能给袁绍献上有用的计策,还坏了不少大事。
你以为许攸仅仅是因为袁绍不采纳他的计策才去投奔曹操?非也,许攸长期遭到谋士团的排挤,本就不满,后来唯一信任他的袁绍也不采纳他的意见,他失去了一切可以留在袁绍阵营的理由,这才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乌巢被烧之后,关于到底是发兵去救乌巢还是发兵去偷袭曹操大本营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谋士还在袁绍面前吵来吵去,甚至开展了辩论赛,逼得袁绍最后没办法了,分兵五千去了乌巢,分兵一万去了曹操大本营,结果两边都是因为人太少才不敌有准备的曹兵,最后都失败了。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谁和袁绍打仗,袁绍的谋士都会自动搞垮整个袁绍集团的系统,袁绍集团是没有胜算的。这也就是为啥现在市面上一些小公司可以迅速崛起,迅速打败大公司,原因可能不是小公司太厉害,而是大公司太臃肿,太复杂,牵扯到的利益太多,稍微一遇到挑战,马上就瘫痪了。而如同曹操这样的小公司虽然自身不厉害,但胜在结构简单明了,谋士之间没啥利益争端,因此好的决策马上得到了青睐和实施,效率极快。大家也可以看看,后面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就是因为顾忌各方利益的牵扯,才被孙刘联盟牵着鼻子耍了好几道,最后失败也和曹操当时庞大的集团内部争端有关系。
所以,对于大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导致内部问题的复杂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袁绍集团没有过了这个坎,故而失败!
- 标签:欧美欲妇乱图图片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