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刘禅主动投降,保住了臣子们的安危,为何唯独姜维结局悲惨?

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和定位比较准确,忠诚、勤勉、心思缜密,综合他的所有条件来看,比其他人强上不少。既“心存汉室”,又“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忠心有能力,这样的人可堪重用,而这样的话,诸葛亮没少对蒋琬一干人说。所以姜维才得以在蒋琬、费祎执政期间倍受重用,主持兵事。

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一心北进,但他的这种行动并不被费祎支持,因为在费祎看来,姜维+费祎都比不上一个诸葛亮“吾等不及丞相亦已远矣”,丞相尚且不行,咱们就别再折腾了吧,把以攻为守改为修养生息,安守社稷也就是了。

费祎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他对自己和姜维的评价并不是妄自菲薄,内政方面,费祎确实无法与诸葛亮相比,而姜维也不可能拥有丞相般的凝聚力,威望就更不用提了。他俩加在一起的综合能力确实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是以当时蜀国国力、政事每况愈下来看,他们并不能安稳的和平发展下去,不出兵,尤其不趁着敌方内乱适时出兵的话,早晚会失去最后一线生机。

蜀汉政权的生存基础就是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如果谁都不在乎,或者这口号根本不具号召力,那诸葛亮还提这口号干啥呢,正是因为这个口号,这个目标,诸葛亮才频频出击,借以增强号召力、凝聚力,两方的态势诸葛亮真的看不懂么?

曹魏的实力愈发雄厚,无论人力、物力、财力皆是如此,屯田也搞得有声有色,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其中自然包括军事方面,兵强马壮。反观蜀汉偏“安”一隅,各个方面都受地缘因素制约,文臣武将渐渐凋零殆尽,那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打呢: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丧失了陇右之机,司马懿出尔反尔夷灭曹爽三族,平叛王凌,正是大好时机,如果诸葛亮还在,这机会肯定是把握住了,但是姜维不行,他受费祎掣肘,本来以姜维对陇右的熟悉程度和少数民族的支持,这仗有的打,可惜最终功败垂成,丧失了最为珍贵的机会,等司马懿大权在握,内乱安定,陇右良机已经错过,这么重要的区域,曹魏政权不会坐视。

这个机会真的能被姜维把握么?

能。在费祎死后的转年,不再受钳制的姜维直接出击陇西,连拔三县大战王经,曹魏大败,兵士阵亡数万余。

再打就不行了,虽然费祎已死,但是某些人厌战情绪严重,其实就是遭到了王廷和同僚的忌惮和嫉妒,令姜维惜败邓艾,自此,姜维在蜀汉好似成了异类,根本不受待见。

邓艾出奇兵,直接抵达成都,刘禅投降,并令与钟会交战于剑阁的姜维投降,不是必死之局,却演亡国之事。

姜维虽然投降,但是还是没有放弃恢复蜀汉,利用钟会的野心和与邓艾的矛盾,姜维成功的挑起了双方的冲突,虽然钟会有些军事才能,但是对军队的控制力偏低,他想造反下边人可不干,于是谣言四起,兵士们作乱,局面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钟会和姜维死在乱军之中,其中也包括姜维的妻儿等亲属,全部殒难,还让庞德之子庞会抓住机会将关羽一脉灭门。

所以姜维死于突发事件,而非自上而下的指令,他的死亡无法控制,属于随机事件,并不是谁要专门和他过不去,姜维挑起内乱,兵士们也未必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任达华的电影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