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曹爽手下的一位人才,本可对抗司马懿,可惜被他弃之不用!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从而共同辅佐太子,也即之后的皇帝曹芳。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互相配合,相处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走向对立,最终于公元249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而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本人可谓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钓誉之辈,没有匹敌司马懿一方的能力。

最终,曹爽被杀,司马懿家族篡夺了曹魏的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实际上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一定程度上,此人文武兼备,将来完全可以对抗司马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爽对这位人才弃之不用,甚至还刻意打压,从而让自己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

《三国志》中记载:(曹叡)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

魏明帝临死之时,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认为还应该有良将来辅佐,又让曹爽在病床边接受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授散骑常侍。那么,问题来了,孙礼到底有什么能力,促使曹叡死前将其特别留给曹爽呢?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孙礼早年被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不久孙礼升任河间郡丞,再迁任荥阳都尉。因为在治理上地方上颇有成绩,孙礼获得曹操、曹丕等君主的重用,历任山阳、平原、平昌、琅琊各地太守之职。除了治理一方,孙礼还可以随军出征。

太和二年(228年),曹魏大司马发动了石亭之战。此战,曹休率领曹魏大军来到夹石一带,孙礼向曹休进谏表示不可深入重地,可是曹休不听谏言坚持进军,果然遭到了东吴的埋伏。因为石亭之战的失败,曹休在不久之后病逝。石亭之战后,孙礼回到曹魏朝廷,担任尚书一职,并受到了魏明帝曹叡的器重。有一次,魏明帝曹叡在狩猎的时候,有一只虎跑到他的马车旁,孙礼便扔掉鞭子下马,想挥剑斩杀老虎,魏明帝担心孙礼会有闪失,便立即下令孙礼重新上马。

而这,无疑凸显出孙礼勇猛的一面,也即孙礼文武兼备,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到了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让曹爽在病床边接受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授散骑常侍。彼时,曹爽的官职为大将军,而孙礼担任的大将军长史,相当于大将军的参谋和副手,比如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就以杨仪为丞相长史。

在笔者看来,魏明帝曹叡死前的这一安排,很可能就是考虑到曹爽能力有限,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选择一位良才担任他的副手,以此抗衡司马懿,避免曹魏朝廷出现失衡的结果。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叡的用心良苦,曹爽却没有心领神会。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大将军曹爽认为孙礼为人诚信磊落,刚直不阿,他来辅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让孙礼改任扬州刺史,加授伏波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

换而言之,曹爽也知道孙礼是一位人才,但是,他担心孙礼会限制自己,干脆把他外放到扬州担任刺史一职。担任扬州刺史后,孙礼率军于芍陂抵御东吴将领全琮,力战破敌,显示出自己在领军作战的能力。因为立下战功,孙礼被征召任命为少府,出任荆州刺史,转任冀州牧。

最后,不久之后,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得罪曹爽,遭罢官,其后被起用为城门校尉。就孙礼来说,刚直不阿的性格促使其得罪曹爽,而后者选择将其罢官,但是,在朝廷其他大臣的压力,曹爽又启用他为城门校尉。不过,曹爽还是没有将孙礼调回到自己身边,也即依然对其弃之不用。后来,曹魏边境遭到鲜卑的进攻,朝廷又遣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在此背景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孙礼远在并州,根本无法进行干涉。

进一步来说,因为曹爽的打压,孙礼也很难会全心支持他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懿则对孙礼这位人才非常欣赏,于公元249年将其调回朝廷,晋升为司隶校尉,其后,孙礼又被司马懿迁任司空,封大利亭侯,获邑一百户。到了嘉平二年(250年),孙礼逝世,谥为景侯。总的来说,魏明帝曹叡死前为曹爽留下孙礼这位人才,如果曹爽可以知人善用,显然不会在高平陵之变爆发时不知所措。但是,曹爽因为骄横跋扈,导致其身边没有什么良才,这是其最终败给司马懿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