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刘备而投曹操的徐庶,是真孝还是愚孝?
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里,孝道一直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是从古到今高唱的主题,儒家修身的内容之一就是孝,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时候的那些孝子所做的事情可能现在我们都做不到了,但是事情不论大小,那一颗孝心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继续传承并发扬的光大的。
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中有一个叫徐庶的谋士,此人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很多人也都是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他因母亲被奸雄曹操扣押当做人质,无奈之下含泪弃刘投曹的故事认识并记住了他的名字,也正是受到这个表面感人的故事影响,徐庶被称为三国第一孝子。
但在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图》中却找不到徐庶这个孝子的名字,是他的故事不够感人还是这个孝字另有隐情呢?由此看来徐庶这个所谓的孝子是需要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走之前将父母安排好,必须告诉父母去什么地方。不要让他们在家中担心。
这一点徐庶显然是没有做到的。据说徐庶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舞刀弄棒的,习武之人自然有一种天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情怀。自然年轻的徐庶也不例外。他做梦都想成为乱世之中的侠客。
在《三国志》中就有关于徐庶为朋友与人发生争斗,结果杀了人,摊上了人命官司,经朋友帮助,才保住性命的记载。
父母健在之时,便四处远游,并摊上了人命官司。这样的徐庶非但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更让自己的父母为他担心焦虑。这样的徐庶能称的上是孝子吗?虽然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情断言他就不是孝子,但至少可以证明的是年轻时候的他算不上什么孝子了吧《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意思就是父母的命令或者是意愿,作为儿女应该恭敬的聆听。
这一点也是徐庶没有做到的方面。
经历了牢狱之灾的徐庶,大改英雄气节,从此弃武从文,一心求学,徐庶是个很聪明的人,经过一番学习,在刘备居新野时投奔了刘备,做起了刘备的谋士。
曹操一直都喜欢收拢天下贤才之人为他所用。徐庶就是其中一人,为了能让徐庶为他所用,曹操将徐庶的母亲扣押做了人质,并命人代他的母亲写了一封假的家书,唤徐庶弃刘投曹。结果,大家都知道,徐庶轻信了书信,因为担心母亲的安危,投奔了曹操。结果母亲因他羞愤自缢而亡。
作为儿子的他,虽然是为了母亲的安危,无奈之下投奔的曹操,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也算的上是一片孝心,但仔细想来并不是真孝,应该算是一种愚孝吧。
当时被扣押在曹营的徐母正以儿子的得遇明主可以一展鸿图大业而感到自豪,就算是赴死也实感无限光荣。可见徐母对儿子寄以极高的期望。她希望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来换取儿子的远大前程,结果见徐庶弃明投暗,非但没有被儿子的孝心所感动反而令徐母感到无限地羞耻和绝望。
作为儿子,他太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他更看不清母亲的为人,没有真正的去理解“母命”,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最终将这位心性高贵的母亲逼上了绝路。应该说徐母是被徐庶误解,羞辱,冤枉死的。尽管后来徐庶自言不为曹操出一计,划一谋,但也于事无补。
若不是徐庶愚孝,也许徐母不至于自寻短见,不至于死的那么绝望和心痛。
所以,透过弃刘投曹的表面,追其根源仅上面的几点就足以说明徐庶算不上是真正的孝了。他违背了母亲的意愿,看低了母亲的高远的品质,就因顾忌母亲一时的安危而投奔曹操的这份孝心,正是愚孝的体现。这份愚孝不但亲手断送了母亲的性命,也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这愚孝的代价对她们母子来说都过于沉重了。
如果徐庶没有投奔曹操,也许徐母会被曹操终身囚禁甚至杀死,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实现了徐母的期望,完成了徐母的心愿。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结果反倒应该算得上是真孝了。
何为真孝?何为愚孝?真的要反复的思量一番了。
- 标签:落难少爷txt下载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