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诸葛亮和​姜维​不断的北伐,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先后六次出祁山,而后诸葛亮死后,姜维也兴师北伐不过讨伐活动成效甚微,屡次讨伐不仅并未影响到魏国根基,反而导致自己国库空虚,使蜀国成为三国中军事经济最差的一方。

三国鼎立

所以在中期即可预见其结果的情况下,精明的诸葛亮为何无休止的继续讨伐活动,是为稳定本国政治,安内必骧其外么?

首先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他们的战略是不一样的。蜀汉北伐从225年开始筹备,至262年为止,总共37年。诸葛亮当初分析北伐成功最基础的一个条件是待天下有变,历史的局势则每一年都在变化,不能把数十年的战略一概而论。而且国防策略是否正确还需要根据敌国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某个时期策略正确不等于一直正确。

诸葛亮为长期作战,在汉中实施屯田,又设立督农运粮。蜀军极盛时兵力十数万,郭冲认为诸葛亮在祁山时兵力八万,裴松之认同这个说法。合汉中驻防军,在诸葛亮时期蜀汉前线部队就已经超过十万,诸葛亮并无兵力上的劣势。特别是228年曹休于石亭大败,东线非常吃力。234年,孙权领十万攻合肥新城,陆逊、诸葛瑾令万余入江夏。说到综合国力消耗,曹魏并不亚于蜀汉,况且多线作战的曹魏会比较被动。

诸葛亮北伐

虽然国力悬殊,可是让敌人的主力部队找不到决战的地点和时间,一直进攻敌人薄弱的地方就变成了以强凌弱之势,空有蛮力而无处用就等于没用。单纯的罗列国力和人口,忽略全局战略才会认为蜀汉、孙吴无可胜之机。

认为诸葛亮为了情怀作战或转移内部矛盾,什么以一州之力伐九州或认为诸葛亮自不量力,这些人都是太小看诸葛亮的谋略了。诸葛亮从政治到军事都是一名实干家,怎么可能为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而盲目进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割据陇西、凉州的战略拥有实现可能性。

姜维北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53年,费祎被刺。姜维开始掌控蜀汉兵权,他同年响应诸葛恪出兵北伐,当时司马师刚刚掌权,政权不稳,是非常有利的时期。隆中对所指天下有变,正是此时。结果司马师取虞松之计,行周亚夫故智,对诸葛恪避而不战,别遣关中主力进攻姜维,姜维因准备不足,兵粮用尽而撤退。这一次孙吴、蜀汉趁东关大胜北伐,从诸葛恪、姜维主观看来合情合理,然而尽管孙吴上下反对,蜀汉的张嶷、诸葛瞻也不支持。再从结果看来,这一次进攻都是过于冒进了,徒劳损耗国力。

姜维北伐

总结蜀汉37年军事动向能够得知,在诸葛亮时期北伐最为有利,光是令曹魏增援雍州就已经能令其国力疲惫,令曹魏在雍州投入大量兵力,没精力对付公孙渊、轲比能也是好事。诸葛亮夺取三郡以割据凉州也是最妥当最具有可能性的战略。蒋琬执政时期对国力有恢复之功,但并不是高明的战略家。司马懿北攻辽东时,蒋琬没能筹划大规模军事行动,错过一次机会,又企图从涪走水路进攻,行险计。费祎时期,国力仍旧平稳增长,姜维轻兵入羌也获得许多战果,还有重创曹魏的兴势之战,但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费祎没能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目光有限。

可无论如何,诸葛亮、蒋琬、费祎时期对蜀汉国力都没有明显的损耗,并不存在此三人令蜀汉国库空虚的说法。而自姜维起蜀汉才连年兴兵,且把战线全面由汉中移到武都、陇西,补给尤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能在祁山屯兵八万,姜维只能出兵四五万的原因,战线拉的太远。考其根本,姜维虽与陈衹关系不错,但手握重兵的姜维政治危机感比蒋琬、费祎都沉重,必须要通过军功来树立自己威信。其次姜维本是雍、凉之人,对当地人心、地形熟悉,若能在此地获得根据地,能有效建立起防线,好割据凉州。朝中因为陈衹病死,黄皓秉政,局势相当紧张,姜维在这局势上还有了段谷之战的劣迹,遭到谯周等本土势力不满,新上台的诸葛瞻亦对姜维反感,蜀汉面临着内部分裂,综合因素下才导致蜀汉国力大幅度下降,百姓面有菜色,其罪当在刘禅昏庸、黄皓奸恶、姜维好战、诸葛瞻无为身上。当时诸葛亮已死二十年,与他并无直接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胡彦斌 湖畔大学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