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杀了最喜欢的杨修,而放过了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小编最恨得就是曹操,最喜欢的是刘备,总以为曹操是大反派,刘皇叔是救世主。
随着慢慢的长大,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小编对之前的认识有了较大转变。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是史书对曹操最大的评价,的确曹操是个优秀的HR,看人的眼光很准,并且非常重视人才。无论是出身卑微的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公子,曹操总能选贤任能,人尽其用!就连当时三国的顶尖人才郭嘉、荀彧等都在其麾下效力。
原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三国演义编剧却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这应该是大家对曹操误解最深的症结所在。前一句话是寻求一种杀人后的心里安慰,仅指误杀吕伯奢,后一句话则有点杀人后口出狂言,狂妄自大的意思,得罪的是天下人。
诚然疑心重确实是曹操最让人诟病的,但是倘若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整天磨刀霍霍欲宰之而后快!公司里面派系分支,互相攻击,你能保证不得臆想症?谁也不想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但是既然大环境不能改变,只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郭嘉临死前曾警告曹操,司马懿如不能为曹操效力则杀之!疑心重的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篡位的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杨修和司马懿都是曹操后期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共同辅助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境遇会如此之大?
杨修出身高贵,虽有才干,但恃才傲物,总以为天下人都没有他聪明,司马懿也不是他的对手。曹操曾领众臣参观府邸,在一新建的大门上写了个活字,所有人都不知其意,只有杨修看出了是个阔字,随命人修建围墙。
当然这些小聪明还不足以令曹操起杀心,因为曹操毕竟是惜才的。可是杨修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战争前线,散布谣言霍乱军心。
此处应当是个鸡肋的故事,背景是曹植曹丕两兄弟夺权进入胶着状态,急需一剂猛药助推曹植夺权。恰逢曹军困于前线,进退两难之际,杨修上表曹超迁都洛阳,新建行宫。
曹操也很头痛,两难之际便把晚上的口令定位“鸡肋”。杨修从口令中窥得曹操的心思,认为他会撤军迁都,于是命下人收拾行李。众将士看到军师准备跑路,遂开始自发的收拾装备,准备拔营后撤。曹操在巡视军营的时候发现军士们士气低落,厌战情绪严重,好多部队行装都收时候了,随时准备听令后撤。
杨修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散布谣言,扰乱军心的死罪,所以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命人抓了杨修,当场杀之!
杨修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随意揣摩老板的心思,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散布谣言,这种非常不利于团结和管理,自作聪明的员工,相信没有老板会喜欢!
司马懿同样有个最强大脑,但是他本人很低调,终生都在夹着尾巴做人。起初司马懿为了不入仕,不惜自断双腿,以此来显示自己没有当官争取的野心,只想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好自给自足的平民生活。
即使在曹丕三顾马厩之后,作为曹丕的智囊,依旧躲在曹丕身后,小心的出谋划策,不敢让自己卷入朝堂的争斗。
正是他的胆小甚微,瞒过了曹阿瞒,可是阿瞒没有想到儿子和孙子都是短命鬼,没有一个人活得过司马懿,这才有了司马家的西晋。
如果杨修低调内敛一些,凭着曹操对曹植的偏爱,辅助曹植建立大魏。司马懿作为曹丕智囊,肯定杀之或入狱,那也许就没有司马家什么事了,西晋也不可能代魏,五胡也不敢乱华。因为一个人的小聪明,居然改变了“历史”!实在太恐怖了,小编不敢往下想了,正应了那句话:No zuo no die !
- 标签:苍井空所有电影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