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刘备称帝后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只是借口,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便以替“义弟”关羽报仇为由,挥军东征孙权,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借口,而绝非其本意。那么刘备攻孙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他急吼吼的东下究竟是想要得到哪些成果?

1.战略所需。作为蜀汉政权头号“战略规划师”,诸葛亮为刘备集团谋定天下的全部规划,集中在流传千古的奇文《隆中对》中。其中提到“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占据荆、益二州,与曹魏、孙吴集团首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结好孙吴,乘天下大变之时,由宛洛、秦川分路北伐,灭曹兴汉,完成统一事业,这是诸葛亮为刘备做的战略大规划。要实现这大规划,最重要的一个前提,便是荆、益二州一个都不能丢!

因为丢掉荆州,则北伐事业会完全沦为单线迂回作战,不仅无法从腹心(宛洛)给曹魏以“致命一击”,而且还可能导致蜀汉受阻于秦川一线,导致北伐事业劳而无功。所以,荆州是刘备手中决不可放弃的棋子,重新夺回荆州是刘备不二之选,绝不会因为关羽的生死而改变心意。

2.自认优势。刘备之所以敢于出兵东进,无非是自认有三大优势:地理、军事、敌我。先谈地理优势。益州居于长江上游,四周有山川之阻,易守难攻,只要冲出三峡天险,东进向下游之路则可谓毫无险阻,可直击江东腹心。历史上的西晋、隋两朝在统一江南的过程中,都曾利用过四川这种地理优势,而这种设想的先行者无疑便是刘备。如今三峡天险归于刘备,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其东下?

从军事上来讲,虽然刘备作为统帅的能力值得怀疑,但其麾下的军队,战力却很值得信任。刘备的军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从荆州追随而来的荆州兵,与攻取益州后收服的东州兵,无论是哪一个兵种,都是历经百战,骁勇异常。这些军队是刘备既是建功立业的资本,也是其挑战孙权的筹码。手握优势资源却不放手一搏,刘备于心不甘。

从敌我力量对比分析,其实孙权集团的实力要弱于刘备,加之周瑜、鲁肃、吕蒙等名将相继凋零,陆逊等新生代刚刚崛起,统帅层“青黄不接”的局面给了刘备以可乘之机。刘备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已经考虑到所有方面,他唯一没有想到的,孙权竟会真的提拔、重用稚嫩的陆逊“扛旗”,而陆逊恰恰又是不世出的名将,而非纸上谈兵的赵括!

3.以战练兵。刘备挥师东下,并严拒孙权的求和建议,原因除了战略所需必夺荆州,与自认为有地理、军事和敌我对比三大优势外,肯定还有一个重要的思量:以战练兵,使士兵保持旺盛的战力,提前为北伐事业做准备。之所以有这种考量,还是跟刘备占据的四川大环境有关。

四川这个地方,着实是一个四塞之国、天府之国,久而久之,容易滋生一种自满、懈怠的作风,体现在军事方面,则是典型的军备废弛,对志在北伐的刘备来讲后果实在是太可怕。所以只有走出去,主动发动战争,才能凝聚人心、整顿军备,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达到稳固政权,进而实施北伐大业的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攻强大的曹魏不现实,但打一打实力较弱的孙权未尝不可以一试。这大概就是俚语所谓“捏软柿子”吧?

然而,刘备攻孙之役最终还是以完败告终,不仅彻底断送收复荆州的梦想,还几乎配光全部“家底儿”,致使羞悔难当的刘备最终也郁郁而终。他的失败,有指挥无方、冒进轻敌等方面的过错,也缘于陆逊实在是一位不世出的名将,而非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天意。

战事的结果对蜀汉来讲无疑是重创,虽然数年后重新建立蜀吴联盟,但荆州的永久性丢失使其两路伐魏的战略设计化为泡影,而单线迂回作战的北伐屡屡也是劳而无功。而导致这所有最糟糕局面出现的起因,源自于荆州的丢失,而荆州的丢失缘于倨傲轻敌的关羽出任该地守将,而关羽之所以能出任守将缘于刘备的轻信,兜兜转转,一切还是刘备的错。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刘备攻孙是在为自己当初的错误“埋单”,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足失成千古恨”,对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什么叫4k对齐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