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算,尽心培养两个错误的人,葬送了蜀汉江山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可以说几乎是一个接近十全十美的人物了,但是越是完美的人物,就越有很多人的眼睛在盯着,《三国演义》出世,这么多人总结起来,如果说诸葛亮硬是要吹毛求疵挑出一个不足,那么就是他的用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蜀汉后期几乎没有什么能人可以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依然还是用的过去老将班底,马超赵云这些人死了,却后继无人,依然让王平张翼这些过去的将佐顶在前面,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但也不突出,没有了过去能够力敌万人的五虎上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用人上面的无奈,而在诸葛亮死后,蜀国用人更加捉襟见肘,而诸葛亮死前尽心培养的两个错误的人,可以说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失算。正是这两个人的决定,结果葬送了整个蜀汉江山。
第一个便是姜维,姜维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武将,在人才凋零的蜀国市场更是十分显眼,因此受到了诸葛亮的全力培养,企图在自己死后,让他成为蜀国军政大权接班人。
姜维也十分忠心,他继承了诸葛亮光复中原的遗志,坚定的要进行北伐,只不过姜维虽然在军事上颇有才能,却并不会治国,他连年率领大军出征,以蜀国一州之地,对抗统一整个中国北方的曹魏,这样做反而耗空蜀国的国力,加快了灭亡的脚步。
有网友认为,如果姜维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按照魏国的底蕴,吞并蜀国和东吴是早晚的事情,那不就是坐以待毙吗?反而是吴蜀势力率军进攻,先发制人。还有那么一丝胜利的可能。
但是姜维用兵实在是太勤快了,诸葛亮在公元228年至234年总共五次兵出汉中,极大的消耗了蜀国的国力,而姜维在238年到262年,24年时间里面也进行了十一次的北伐,也就是说每次隔不到两年时间就要发动一次战争,蜀国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受得了?
在蒋琬费祎死后,更加没有人能够在国内牵制住姜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廖化曾经苦劝:“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但是姜维依然无动于衷,屡次的出兵并没有给蜀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反倒是263年,魏国开始入侵蜀国,虽然有邓艾奇谋之功,但是跟蜀人厌战也有很大关系,只用了3个月,蜀国就投降了,吴国甚至连救兵都没来得及发出。
诸葛亮用错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自己儿子诸葛瞻,虽然作为丞相之子,诸葛瞻的气节并不输给父亲,在魏灭蜀之战当中悲壮战死,但是作为镇守蜀国要道锦竹的主将,他却十分不称职。
诸葛亮作为信任,才将自己的儿子放在了这个要道,可是战争期间,诸葛瞻并没有听从黄崇占领险要的建议,白白错过了阻止邓艾偷袭的兵机,最终兵败被杀,如果诸葛瞻拖住邓艾的奇袭部队,就能够等到姜维大军和东吴部队的救援。蜀国江山也就可以保存。
诸葛亮所培养的这两个人,虽然平日无可挑剔,却都在关键决策上犯下大错,葬送了蜀国江山,与此类似的还有马谡,不由得让人感到叹息。
- 标签:我的qq个人中心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