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宁可称王,为何不敢迈出最后一步称帝?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遭到世人阶层的嘲讽,曹操为堵众人之口做《述志令》,讲述了自己从普通的官宦子弟到丞相的奋斗历程,“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显露了曹操的霸气,也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厦将倾的汉室,如果没有曹操的话,早已分疆裂土。
那么为何把持朝政将天子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曹操,加九锡同天子仪仗却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宁可称王,也不走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呢?
其实在《魏氏春秋》中,夏侯惇曾问过曹操,而曹操自己给出了回答。
《魏氏春秋》曰: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归依,应天顺民,复合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在曹操眼里,自己已与帝王无异,不必在于虚名,如果上天真的让曹氏称帝,他愿意像周文王一样,被儿子追封。曹操毕竟是汉臣,由自己称帝不免要被扣上逆臣贼子的骂名,而他的儿子没有做过汉臣,不必在乎这些。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
一是在古代,礼法尊卑制度森严,名不正则言不顺。
曹操之所以能四处征战而师出有名,便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这是明面上的事,但他确实是汉相,奉的是天子诏书。一旦曹操称帝,他便由汉相变为了汉贼,会被天下声讨。而孙刘联盟会更加坚固,且刘备打着皇叔的旗号,会对曹操带来极大威胁。
二是要笼络世家大族之心。
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子房也”的荀彧,是颍川士族之首。身为曹操的首席谋士,为曹操平定北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荀彧的原因,颍川的人才会源源不断的归顺于曹操,使曹操的集团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而如此奇才的荀彧会看不出曹操的野心?
荀彧初期的政治立场是希望曹操能做将国家带入正轨的辅臣,向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群臣”。因为荀士作为世家大族,世食汉禄,如果自己助人推翻汉朝,会使家族背上千古骂名。所以当曹操封魏王,加九锡同天子仪仗时,立刻让他想到了篡汉的王莽,而自己如果帮助曹操,以自己的身份必然像孔光和刘歆一样遗臭万年,所以在赤壁之战时不为曹操出谋划策,以行动来表示对曹操的不满。最终与曹操决裂,服毒自尽。
而荀彧的离开也给曹操敲响了警钟,明白了士人们之所以投靠自己,除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处于对他们自己的考虑,还有自己是汉相的原因。此后的曹操便停止了向上晋升的名位之路,而是专心于天下大事。
综上所述,曹操身为北方最大的军阀,汉朝丞相,加九锡同天子仪仗其权力以与皇帝无异,篡汉称帝并不能为他带来南方的疆土,只是徒增虚名,招来祸端,失去士子之心。因此,曹操终其一生都是汉臣,把篡位的事留给了儿子。
公元前220年,曹丕完成了曹操的心愿,最终以禅让的方式接管了王朝的帝位。而曹丕登基称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父亲曹操:太祖武皇帝。或许我们猜想,以曹操的头脑,这一切或许早在他的预料当中,生不称帝,死后儿孙自然会为他多增加一个更霸气的帝王称号,但他却忘记了一个最大的隐患,日后那个比他还城府的司马懿,最终颠覆了他打下的江山。
- 标签:huangseluxiang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