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川作战,为何只带副军师庞统,却不带诸葛亮?
夺取益州是刘备的一场关键战役,也是诸葛亮隆中的重要步骤,为何这么重要的战役,刘备只带了还没有证明自己的庞统,却没有带正牌军事诸葛亮?
这场战争中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就是凤雏庞统为了建功,贸然率兵攻城,导致自己被敌箭射中丢了性命。这让人不禁惋惜,若诸葛亮和刘备一同入川,或许能劝阻庞统,使他不会轻易丢了性命。有了庞统,刘备兴复汉室的几率也会增加不少,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但将一切退到开头,其实刘备这样的人事安排没有错。
他只带庞统不带诸葛亮,主要基于这四点考虑。
一是庞统投奔刘备后,尺功未建,他有急于建功的愿望。庞统投奔刘备后,刘备只给了他一个县令,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但庞统不是普通人,而且他内心也没将自己当普通人。心怀不满的他在任上整天浑浑噩噩,不理县务,直到莽汉张飞去责问他,他才用几个小时将积压数月的事务处理完了。
庞统处理事务的能力震撼了张飞,这才使庞统得到了刘备的重视,刘备开始重视起了庞统,让他做了自己的副军师。但庞统做到了高位,却没有相应的军功,所以刘备既想趁这次机会,检验一下庞统的成色,又想让庞统建些功劳,好增加他的威望,以便庞统能在蜀汉更好的立足下去。庞统本人也想通过这次机会,建些功劳证明自己。
二是夺取益州的计策,是庞统为刘备献上的。庞统为刘备献了上中下三计。上计是举办一个鸿门宴,在宴席上杀了刘璋,从而夺取益州。中计是利用刘璋手下的杨怀、高沛对刘备的不满心理,诱捉他们,然后利用他们的兵马夺取成都。下计是退守白帝城,然后等待机会伺机夺取益州。
上计是收益大和风险大,能帮刘备快速夺取益州,但是却会损害刘备的贤德仁义之名,下计又需耗费时间太多,已经年过五旬的刘备等不起了,所以刘备选择了中计,既既可以将脏水泼在杨怀、高沛身上,使刘备的好名声不受污,还能够在短期内拿下益州。正因为夺取益州的计策是庞统献的,所以于情于理,刘备都应该带庞统来夺取益州。
三是荆州需要一人镇守,刘备此去夺益州,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就需要他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做保障,以便他能够安心的夺取益州。若他入川后,曹魏或孙权乘机夺取荆州,到时刘备将首尾不能相顾,可能会坏了刘备的大事。所以他需要留一个重要人物替他镇守后方,筹备粮草等。
这个人无疑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有很好的治政才能,他镇守荆州时,可以帮助刘备治理荆州事务,替刘备筹措粮草、保障后勤供应等。还有诸葛亮为人忠诚谨慎,将他留下来,荆州不会后院失火,孙权、曹操等人也会忌惮诸葛亮,贸然不敢发起战争。将诸葛亮留在荆州,也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信任。
四是诸葛亮的才能在治政上,军事才能不及庞统。诸葛亮的特长是治政,庞统的才能在于军事,若带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稳重谨慎的做事策略,很可能使刘备短时间内难以拿下益州,而让庞统镇守后方,他处理事务的能力没有问题,但缺少威望,没办法镇压住关羽等重臣,所以安排庞统做军事,诸葛亮镇守后方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
还有,将两人同时带上也是一种不妥的做法,虽然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但二人的做事风格有很大差异,诸葛亮做事谨慎稳重,喜欢步步为营,庞统做事喜欢快刀斩乱麻,兵行险着,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两种策略都没有错,但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刘备的决策和内部团结。
可惜的是,庞统死在了入川之战中,失去一臂的刘备急忙让诸葛亮率兵支援。诸葛亮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到荆州,后来关羽因大意轻敌丢失了荆州,也使得蜀汉兴复汉室的愿望再也难以实现。
- 标签:装修设计软件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亲兄弟为何反目成仇,终让曹操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东十八路诸侯,其中,实力最强、地位最高、最有号召力…
- 诸葛亮将死,刘禅问他一问题,诸葛亮才知:阿斗不傻,隐藏太深!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两人却失败?你不看后一句是啥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 吕布死后赤兔马生龙活虎,关羽死后赤兔马却绝食而亡,什么原因?
- 败走麦城的关羽,在临沮被杀,马超为何冷血不救?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何孟获不助蜀汉北伐?
- 如果少年赵云大战颜良文丑两人,结局如何?看看这一战就知道了
- 投奔蜀汉后,姜维做了3件错事,注定他一辈子都被别人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