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性开放但国内更多只是“混乱” 性的中西方差异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包括性观念、性行为、性关系等。而这些变化,一般会被认为是受到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保守思想才慢慢被瓦解。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的中国“保守”、西方“开放”,都只是存在于从文章或视频获取的片段信息中,存在于头脑的想象中。而如果亲身同时感受过两个社会的情况,是否又会有一些改变和新的发现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黄盈盈,主要从事性、身体、艾滋病等的研究,是一名性社会学研究者。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主要讲述了她和她的学生在访谈过程中接触到的六类性/别故事,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女性HIV病毒感染者、加拿大中国移民、变性人、女性情欲身体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在日常中不太容易被看到和听见,隐蔽性都比较强,处于主流认知之外,甚至挑战着身体界限与社会规范。
在里面那项关于跨国视野的身体与性/别研究中,作者的访谈主要在多伦多、温哥华、北京、上海这四个点展开,总共是66位加拿大中国移民,他们有着在加拿大和中国共同生活的经历。
之前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美国人是不谈恋爱的,他们只date》,说的是对美国人来说,从相识到正式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之间,有着很多情况的划分,这个阶段有时会被统一说成date,表述两个人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状态。
比方说他们好像从两个人hang out到going out到date,再到relationship、engagement再到marriage分得很清楚,然后两个人也会不断地确认在哪个stage,如果你不想继续,就分开或者怎么样。中国人好像是一个,至少感情阶段划分得很不一样,我们不会那么清楚地表达,我们就只有两个人在恋爱,不在恋爱,现在好像还有暧昧期之类的……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对于两人关系或许只有“恋爱”与“普通朋友”的划分。如果牵了一下手、发生过关系,这就意味着从朋友到恋人的突变。
而西方社会则对感情 的发展阶段有着清晰的界定:确立恋爱对应的是“relationship”,在此之前,还会有going out(外出)、date(约会),这期间即便发生了身体关系,也不一定算是确立关系,更不会因此感到压力。
对比起中国的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划分,他们的感情观或许更符合发展规律,让人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加强责任感。从对对方有感觉到真正确定要一起走下去,中间一般需要一段相处和磨合期,要是此时就确定了关系,心中可能都还是模糊不清的,于是便导致了迷茫和不合。
到了现代,虽然中国多少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这种约会文化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依然容易背负着传统的包袱,如贞操观、“赚赔逻辑”(发生关系后男性是赚、女性是赔,男性应该要负责任)。
并且,尽管表面上中国甚至比西方更“开放”,但这种“开放”也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开放是建立在对关系和责任的正确认识上,背后有一种秩序,因此他们的婚姻和家庭责任感十分强;但中国人的“开放”本质上只是“混乱”,对关系和界限模糊不清,婚后也容易有“包二奶”等情况。这差别受到了不少访谈者的斥责。
个别人更是批判性地指出中国社会的这种“性开放”不是真正的“开放”,恰恰是“不开放”,是“乱”,是“失败”,因为人们不会处理关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结婚,这种状况与其说是“开放”,还不如说是“处于低级的阶段”。如果说林子对于中国性开放的表述还偏向中性的话,不少被访者,尤其是移民加拿大时间比较久、年龄偏大的被访者,则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在表达自己对现今中国社会的认识。
换句话说,西方的“开放”只是结果,原因是一整套界限明确的感情阶段,但中国的西化,却只学到了别人的“果”,而没有学习别人的“因”。
当然,这也是社会传统文化造就的。费孝通在《乡土社会》中说,中国是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人与人间的关系界限不明确,讲究交情,是“熟人社会”;西方是团体格局,注重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于是在关系上也就会有更加明确的界限。
同样是“性开放”,中西方的差异除了体现在关系的界定,还体现在安全套的使用上:西方由于受到更好的性教育,安全意识更强,但中国所谓的“开放”却没有建立在良好的性教育上,这就导致风险更大。
例如受访者文兰,她是一位在温哥华生活的女性,目前在与一位加拿大白人男往。她说到自己之前在国内时并没有这个意识,觉得用套是对对方的不信任;但这名外国男友在xsh时十分注重用套,并且多次“教育”她要使用,甚至纠正她对于的理解,表明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而不是不信任。
“后来我就意识到如果他不提的话,我根本想不到要保护自己,缺一种保护意识,所以我就觉得外国人有这个意识。后来我就问他他怎么会有的?他说他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老师教他们一定要有这个保护的。”
看到这里不得不有点震惊:想起国内很多男性千方百计使出各种借口来逃避戴套,并且很多女性也没有相关意识,这差距确实明显。
访谈对象杜伦,是一名30多岁的男同,在加拿大有着一位白人男朋友。他就说到中西方交往文化的不同:在找朋友或是伴侣时,中国会把收入、地位等考虑进去,但国外更多是注重身体本身的吸引力,至于工作、家庭背景,则很少考虑。
另一位访谈对象董强,一位30多岁的已婚男性,就谈到身体层面的差异。他说到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在大城市长大的女性中,会更喜欢白人的身材,感觉“女士胸特别大,腿特别长”,而“白人男人皮肤哪哪都修理得特干净,男性特征都很明显”。并且这些女性会觉得白人更关心女性、更注重性技巧和双方的体验,也更贴心更浪漫,因此也会很愿意交白人男朋友——即便他们可能不买房子也不存钱。
当然,即便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于东方男性和女性本身,在交朋友和性方面与西方还是存在差距的。如董强就说到即便是一些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女性朋友,还是喜欢对方在性上能主动点;而男性们则还是喜欢找亚洲女性朋友,原因是“不喜欢那个像动物那样凶猛”的本土白人姑娘。所以总的来说,亚洲男性与白人女往的情况远远少于白人男性与亚洲女性的交往。
当然,单纯以这些例子并不足以反映到整个文化的情况,并且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从这些日常小事的不同中,还是可以大致窥见一些差异的。比较明显的便是上面提到的:同样是开放,西方建立在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安全意识和性教育之上,中国则更多只是“混乱”。
总的来说,这部分访谈可谓让人开拓了视野,从这些差异,再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也激发了很多的思考,例如是否可以参照他们的感情划分阶段,去对现有的关系模式作调整呢?
这也是睁眼看世界的意义所在:意识到事情并非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从狭隘渐渐变得包容、开放和接纳。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同样是性开放但国内更多只是“混乱” 性的中西方差异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包括性观念、性行为、性关系等…
- 关注!河南一高校宿舍安排引发争议学生质疑男女不平等!
- 婚恋观调查报告:对婚前性行为男女看法大不同
- 男女不平等历史性一刻:40年禁令被打破伊朗女球迷被允许入场观赏国际赛事
- 人口普查公报 性别构成:男性占5124%女性占4876%
- 男女体能差异原因
- 冠母姓持续引热议法律虽已明确男女平等但复杂的关系仍须厘清
- 2020年男女新生儿爆款名字公布:分别为奕辰和一诺
- 孩子成长身高标准计算公式
- 2022年中国男女比例是多少 2022年中国男女人口数量
- 男女比例就是要从幼儿园看起网友:我们班44人女生13男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