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男女平等
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她们是家的基石,没有她们的经营与操持,一个个家庭就没有温馨与和谐;她们又是光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没有她们的智慧和汗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男女平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正确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政府对关于妇女权利和妇女发展的国际公约做出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树立男女平等的科学观,促进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是各级党政领导应予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男女平等观具有丰富的内涵。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核心,其主要观点包括:妇女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妇女与男性在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追求两性之间发展结果的平等。当今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女性改变社会,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妇女解放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因此,树立男女平等的科学观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价值观的形成都不可能完全割裂与旧的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在中国,男女平等价值观是随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化逐步形成的。尽管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有利于平等思想形成的文化因素。如儒家文化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家和万事兴”的信条、“巾帼不让须眉”等;佛教文化中众生平等的理念,道教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也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倡导男女平等价值观,夯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价值观基础,目的就是要使男女平等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具体的社会实践,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能够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男女平等价值观只有为人们真正认同和普遍接受,才能实现从观念形态向现实形态的转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为此,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途径。
总之,男女两性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平等参与、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转变历史遗留的不平等观念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男女平等价值观,既关系到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中国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因此,应把男女平等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从性别平等角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