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女性:关爱自身健康,从“大姨妈”开始!5个疾病信号要留意
“例假”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机能,在医疗界一直都有“例假是健康晴雨表”的说法。
自女性青春期月经初潮之后,除了孕期会稍作停歇外,其余每个月大姨妈都会准时到来,直到彻底绝经之后,才会和大姨妈彻底告别。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每个女性一生中约有就400多次月经来潮,伴随女性走过约40个春夏秋冬!
这“大姨妈”每个月都“关照自己”,到底是何因素?
女性之所以会有月经,主要和体内特殊的器官“子宫”有关,它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当女生进入青春期之后,体内激素就开始周期性波动,刺激机体向成熟方向发展。子宫内膜在感知到雌孕激素增长时,就会开始不断增厚,为受精卵着床打下基础;
但是,当周期性增厚并没有等到受精卵着床时,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也会不断下降,失去了支持的子宫内膜只能脱落,从而出现新鲜的创面和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又随着血液排出,就形成了月经。
通过月经的异常症状,就能初步判断体内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以下五种情况出现,当心是疾病来报道的信号:
1、月经周期有异常
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为21-35天,每次月经来潮持续3-7天左右。女性在除此来潮时,由于激素原因波动,可能会出现周期过长或过短,但随着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月经周期也会趋于稳定。有时可能由于情绪、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出现偶尔的月经推迟或提前。
但是,如果月经周期出现了紊乱,且持续了两个月以上,那就应该提高警惕:
周期过长:两次月经周期间隔超过了35天,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月经稀发,一般都是出现在更年期即将绝经的女性身上。但是,对于育龄期女性而言,突然出现了月经周期延长,首先应排除怀孕因素,接下来则要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疾病、甲减等因素;
周期过短:如果两侧月经之间的间隔不足21天,这种情况不符合子宫内膜正常的代谢功率,往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功能异常、甲亢等因素有关。
2、经期间隔中的异常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又发生了出血情况,往往和雌激素波动有关系。但是,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能和妇科疾病有关。
比如阴道炎症、肌瘤、息肉等因素,都可造成阴道异常出血。除此外,发生在生殖道内的恶性肿瘤,比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导致该症状发生。
3、月经量过多或过少
如果一次月经周期量小于20ml、1-2天就已经结束了,这种情况就属于月经量过少,其诱发原因有三个。
第一就是女性过度减肥、挑食,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减少、闭经等问题出现。
第二则是内分泌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减等疾病。而第三则是子宫内膜受损,比如人流手术、子宫内膜炎等,也可造成月经量减少;
而如果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至的7天以上,经历超过了60ml,这背后可能就和妇科疾病有关,比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生殖道癌症等,都会有月经增多表现。
4、月经颜色有异常
经血主要就来自于脱落的子宫内膜,并混合了动脉血和静脉血,正常情况下的经血颜色而应该是红中发暗的状态,在经血中还可能看到细碎的血片,并伴随血液独有的腥味;
如果经血颜色呈现出了浅红色,可能和贫血疾病有关。而如果经血表现出了棕色、黑色,并有特殊的臭味,则可能是妇科疾病发出的信号,比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5、异常的痛经
痛经在临床上分为生理和病理性两个种类,有近90%的痛经都是原发性的,往往和前列腺素分泌量多少有关。
当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刺激子宫平滑肌异常收缩、血管痉挛,从而诱发原发性痛经,这种情况对身体并不会造成过大影响,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可按照医生建议服用止痛药物缓解;
通常情况下,原发性痛经都是出现在月经初潮后的1-2年,在结婚并生育后,轻易不会有痛经症状。
而如果已经有了性爱或生育史,痛经仍然反复发作,就应当警惕病理性痛经,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腔粘连等,都可造成痛经出现。
由此可见,月经的确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不过,毕竟每一位女性的身体素质、健康情况都不相同,偶尔一次出现的月经异常,也不需要过度担心。
但是,如果近期反复发作,并出现了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多个表现,就医检查还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高三工作总结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预防高血压发作,牢记:吃饭2坚持,晚上3不要,血压或更稳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短期内它对人体伤害不大,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压,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
- 这4个习惯,或是甲状腺癌的“祸根”,保护甲状腺,尽早改掉
- 粽子好吃,你真的会吃吗?吃粽子的5个禁忌,不妨早了解
- 血栓并非善类!医生叮嘱:预防血栓,晚上坚持“两多三不要”!
- 我国每年近10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这4个高危因素,希望你尽量少碰
- 经常吸烟的人,身体出现4个迹象,再不戒烟,肺癌要找上门来了
- 夏天炎热,不妨多吃这6类蔬果,开胃健脾,消暑降火,少生病!
- 血糖失控,睡眠先知?晚上睡觉出现4种异样,糖尿病或已找上门
- 肝癌来袭,脸先知?这2类人,脸上若有3种异常,及时排查肝癌
- 年纪轻轻,血脂却居高不下?医生:做好这4点,让血脂更听话
- 明明看起来很乐观,咋就得了抑郁症?医生道出背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