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与肠癌,仅仅只差这5步?若能在第4步“止损”,或许还有救
“息肉”指的就是人体组织表面的新生赘生物,它本质就是“良性肿瘤”!
凡是体内有黏膜覆盖的部位,都有可能会生长出息肉,比如“大肠息肉”就是常见的一种!
大肠息肉在临床上的分类有很多办法,根据息肉的数量可分为单发和多发性两种。
不过,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临床上,大部分都选择了组织分类法作为基础判断,也就是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性和增生性四大类!
之所以这种分类法较为流行,是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大肠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性息肉则统称为息肉。
这种分类能明确区分息肉病理性质,对治疗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而这也侧面的说明,腺瘤性息肉就是所有息肉类型中,癌变率最高的存在!
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也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分别是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等,这三种腺瘤都可能持续发展为癌变,不过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而管状腺瘤的癌变率则为最低,仅仅是5%左右!
从腺瘤性息肉到癌变,并不是跳跃性的,毕竟细胞受损、基因变异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通常情况下,息肉到癌变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这五个阶段一般是需要5-10年的发展时间。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固定的,毕竟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年龄、免疫机能都存在差别,所以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腺瘤息肉越大、肠道内生长越多,癌变率也就更高,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更是有研究已经证实,我国90%以上的大肠癌患者,都是从大肠息肉一步步转变而来的。
而且,由于腺瘤很少有明显症状,所以也不容易被发现,癌变风险也因此增加了!
所以,临床上对肠道腺瘤性息肉,也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来说,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高危者,主要是年龄在40岁以上、常年存在便秘问题、饮食结构不健康(高脂肪、少纤维)、有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等人群。
特别是存在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因为有一种病就是“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果自己遗传了这种基因,在20岁之前就可能会病发,不仅是干预治疗,后期癌变率几乎等于100%!
目前来说,肠镜就是发现肠道息肉的最佳检查方式,分为普通和无痛两个类型。对于息肉的高危者来说,应当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它能直接观测肠道黏膜的健康情况,在发现异常后,还能顺便取组织进行活检,对息肉、肠癌等诊断有重要意义!
在肠镜检查下发现息肉的位置和大小后,在怀疑有癌变可能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
不过,切除也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毕竟息肉存在复发性。所以,进展期的腺瘤性患者,切除后应定期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复查,复查发现无问题后,可适当延长下次复查的时间。
- 标签:孺子帝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预防高血压发作,牢记:吃饭2坚持,晚上3不要,血压或更稳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短期内它对人体伤害不大,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压,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
- 这4个习惯,或是甲状腺癌的“祸根”,保护甲状腺,尽早改掉
- 粽子好吃,你真的会吃吗?吃粽子的5个禁忌,不妨早了解
- 血栓并非善类!医生叮嘱:预防血栓,晚上坚持“两多三不要”!
- 我国每年近10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这4个高危因素,希望你尽量少碰
- 经常吸烟的人,身体出现4个迹象,再不戒烟,肺癌要找上门来了
- 夏天炎热,不妨多吃这6类蔬果,开胃健脾,消暑降火,少生病!
- 血糖失控,睡眠先知?晚上睡觉出现4种异样,糖尿病或已找上门
- 肝癌来袭,脸先知?这2类人,脸上若有3种异常,及时排查肝癌
- 年纪轻轻,血脂却居高不下?医生:做好这4点,让血脂更听话
- 明明看起来很乐观,咋就得了抑郁症?医生道出背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