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缸好,但车企为什么又换回四缸?
前两天与朋友闲聊,提起奔驰的1.3T发动机,他斩钉截铁地说那是一款三缸机,而我也非常坚决地指出那是四缸的,因为之前试驾奔驰GLB的时候,大家的评论都在抨击那是三缸的,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由此可见,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对于三缸发动机是有多大的意见,甚至1.3T的四缸机只是因为排量上有个数字3也没有“幸免”。
前不久,全新福克斯传出消息,“受够了三缸“的这款车,将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以全新车型的方式回归到四缸动力。没错,我用的是”受够了”这个词,这是从福克斯销量的变化得出的。还有最后的半年时间,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选择三缸的现款呢?
其实选择弃用三缸,重新启用四缸的不止一家,曾经在轿车销量榜前三位叱咤风云的别克英朗,现在也得益于四缸动力的回归,重新“支棱”了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带各位认识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下“三缸发动机”的前世今生。
为节省而来
三缸机诞生自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三缸机非常简单、容易生产,但是也因为这样,先天性的问题和缺陷一时间难以解决,发展和普及都无法进行,被弃用了。
而最早在中国使用三缸发动机的是一汽夏利,这可能是部分国民消费者对于三缸贴上了“不好”标签的源头。不过当时我们的车企是存在历史局限性的,低至2000块造价的三缸发动机,你用还是不用?不仅是车企,当时渴望拥有汽车的中国人,面对铃木两厢、奇瑞QQ这些廉价的三缸车,不也照样买了不少,QQ销量甚至过百万级,倒逼外国品牌车型降价,也算是神车了。后来大家把车买回去,才知道自己的车带有抖动按摩功能。
为节能而来
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三缸机在最近几年开始躁动起来。从BBA豪华品牌再到以耐用皮实为口碑的两田,还有美系品牌、自主品牌,纷纷研究三缸发动机,也推出了不少三缸车型。为什么它会“死灰复燃”呢?原因就在于全球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还尤其严格。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发动机明明是同样排量,三缸却要比四缸省油呢?其实原因在于重量和摩擦损耗。三缸发动机相比起四缸发动机,重量上大约可以减少60斤,而摩擦损耗也要少将近20%,所以相对节油是天生的属性,当前工艺水平下的四缸,是很难跨越这一点的。
另一个重启三缸机原因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不够成熟,包括技术和市场接受度,各大车企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转型。但减排政策摆在眼前,于是他们想起了相对省油的三缸机,纷纷铆足了劲儿去研发“平衡轴技术”,而这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接受三缸机,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2025年之前塞进去一台电动机,用混合动力实现百公里4L平均油耗的要求。
摘不掉的标签
尽管现在三缸发动机的抖动平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甚至研发制造一台三缸发动机要比四缸贵得多,我们也可以把三缸发动机的研发制造水平,约等于目前车企发动机的科技水平,但三缸身上的标签,依旧摘不掉。
这是一个消费惯性的问题,就比如餐饮行业的卫生问题,哪怕整改完毕重新开业,再让我们去吃,也会想起之前的问题。几十、几百的饮食消费问题尚且让我们如此介意,又何况是以万或者十万为单位的汽车消费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大三缸发动机在汽车届频频获奖,市场上依旧不买账的根本原因。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目前做得好的三缸发动机,真的不存在抖动问题,甚至比许多四缸发动机在怠速情况下抖动还要更小,但我自己也依旧担心三缸发动机的在未来使用时长久了之后,能不能一如既往的稳定?
茶哥之言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并不反感这些新技术,甚至我非常希望越来越多的先进发动机技术出现,因为只有这样,在这场全球化的碳中和的博弈中,燃油车才有与纯电车去比拼的资本,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人还能见识到燃油车的魅力。至于三缸车能不能买的问题,其实取决于各位,说到底这也只是一个消费,有些人觉得品牌更重要,所以三缸的大空间宝马X1生存得很好,但如果放在其他普通品牌和车型上,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更愿意选择四缸的,不是吗?
新浪nba录像 http://www.xinzhiliao.com/sj/xiaji/24048.html- 标签:挂靠合同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都说三缸好,但车企为什么又换回四缸?
前两天与朋友闲聊,提起奔驰的1.3T发动机,他斩钉截铁地说那是一款三缸机,而我也非常坚决地指出那是…
- 不止于轿车,东风雪铁龙凡尔赛C5 X 14.37万起预售
- 蔚来ET7开始路试!尺寸超奔驰E级,提供三种续航,最低45万起
- 领克全新高性能SUV来了!2.0T 265马力配大尾翼,年内上市
- iQOO 8系列即将发布:骁龙888 Plus+最好屏幕!
- 长城又出新车型,外观酷似坦克300,会不会一车难求?
- 旗舰级秒杀需要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快了!一加8系列ColorOS稳定版已内部确认时间
- 扩大Beta版测试者范围,iOS15正式版发布在即
- 日媒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超越美国
- 腾讯微视的落寞和微信视频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