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特产

西安城事——叫只鸡必须是西安饭庄的葫芦鸡!

  在西安,说起陕菜就会使人联想到大名鼎鼎的西安饭庄,说到西安饭庄脑洞里就会冒出葫芦鸡、奶汤锅仔鱼、温拌腰丝、三皮丝、贵妃鸡翅

  对于陕西人钟情的西安饭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所经营的陕菜是中国地域菜系之一,细究起来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换言之,没有陕菜就没有中国十大菜系,乖乖!

  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小吃大全”闻名于世,由冯克昌先生及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初名为“西安饭店”。1942年冯克昌形成独资经营,改“西安饭店”为“西安饭庄”。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升为国营,为了保持西安饭庄的经营特点,扩大经营后从钟楼西侧搬迁至东大街298号。

  西安饭庄在八十余年风雨沧桑的发展历程中,因其纯正的陕菜风格从而在餐饮方面代表陕西,也就接待过不少历史名人。

  1933年,中国近现代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回陕西,慕名到西安饭庄,前来品尝。当品尝到温拌腰丝、水盆大肉等菜肴和小吃后高兴地说:“好久都没有吃上这么好的家乡饭菜了!”还鼓励冯克昌说:“要多做咱们陕西老百姓爱吃的品种,特别是要多引进陕西各地的特色小吃品种,这样就不愁饭店没有生意!”

  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为促成和平解决大计,周恩来专门在西安饭庄设下“和平宴”,用特色菜点、黄桂稠酒招待了东北军、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及抗日人士等,最终达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

  1938年,印度援华医疗队经过长途跋涉,冲破派的重重阻拦来到西安,周总理在西安饭庄又一次设宴,招待了援华抗日的柯棣华大夫等国际友人和抗日人士。

  1955年,老舍先生来西安,时任西安市文联主席的戈壁舟为详细记叙在西安饭庄宴请老舍的情景,专门写下了一篇名为《食鱼记》文章。甚至自幼不喜欢吃鱼的柳青,也对西安饭庄的“奶汤锅仔鱼”情有独钟。

  1956年,宋庆龄、郭沫若来西安考察,当品尝了西安饭庄热腾腾的黄桂稠酒后,郭老高兴异常,诗兴勃发,连声称赞此物“不似酒,胜似酒”,对西安饭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安饭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的壮大发展,先后于1963年和1977年,两次调集了大批的陕菜名厨充实技术力量,特别是敬爱的周总理多次来到西安饭庄招待国际友人和人士,并嘱咐要扩大西安饭庄的规模。在周总理的关怀过问下,陕西省、西安市领导决定对西安饭庄拆除重建,经过各界人士三年多的努力,1977年下半年新西安饭庄大楼在繁华闹市东大街中段竣工。郭沫若先生手书“西安饭庄”四字是新址营业几年后换上去的,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说起来你不一定相信,悬挂了30余年的字号当时竟出自一个社办小企业——当时的东五路公社,如今的中山门街办,也是新城人的自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人们的消费意识也渐渐发生变化,“下馆子”由少到多、最后形成常态。西安饭庄的温拌腰丝、葫芦鸡、乳酿鱼等虽为西安饭庄的看家菜,但市民们还是喜欢在敞亮的一楼吃肉夹馍、米面皮、水晶柿饼、锅贴、馄饨等小吃,如果再喝上一碗浓郁的黄桂稠酒,那就堪比吃了一顿大餐。当然,吃大餐的机会基本在老人寿宴和新人的婚礼上。一次,搪瓷厂的一位工友兄长结婚宴请就在饭庄,那顿饭在今天看来非常简朴,但在我的印象中却依然难忘。那时的西安饭庄对市民来说既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精神慰藉,提起它就特别满足、温暖。

  最近,西安饭庄已经搬空并开始拆迁,这栋有着40年历史、充满简约的东欧建筑风格的“老”建筑就要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笔者心里有一种落寞。饭庄成立至今已经历80多个春秋,让几代老西安人念念不忘,不仅是它的美食,更是那牢记于心且已久远的味道。

  曾几何时、东大街老字号、老建筑比比皆是:新华书店、大华饭店、华侨商店、五一饭店、妇幼医院……然而,经过多年拆迁已不复存在。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一段城市记忆,保留有一定年限、历史背景、特色的建筑,可以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历久弥新得传承,酸甜苦辣方有味。近日,西安饭庄已被围墙包裹起来,有时间,去和饭庄告个别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