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特产

开局首季报·智说丨市场主体:固稳蓄力 进一步激发活力

胡敏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集中亮相,“开局良好”“经济稳定恢复”成为描述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的关键词。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超常规的18.3%的同比增长中,各类市场主体的贡献功不可没。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经历疫情冲击短期下滑之后均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须看到,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我国各类市场主体要强化内力和发展后劲的任务依然艰巨。

各类市场主体稳步恢复态势支撑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的稳定恢复和财富的不断增加归根结底要靠企业的贡献。在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冲击最严重的时刻,中央政治局提出“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结合前期提出的“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成为这一年多来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其中,保市场主体无疑是落实规模性救助政策、应对经济快速下行的关键所在。

随着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和助力市场主体“留得青山在”的政策施救,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开始逐步恢复上行,到2021年一季度大部分产销态势都回归到正常轨迹。

从一季度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0%。不同所有制经济类型的企业主体也都保持稳步回升态势: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9.2%;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9.7%。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2%,比上年同期上升9.9个百分点,基本与2018年、2019年产能利用率水平持平。而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9%,连续13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5%。这也预示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恢复向好态势。

国务院国资委4月16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生产运行平稳有序,经营效益再创新高。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实现净利润4152.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1.1%,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与2019年同期相比,一季度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31.1%和26.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5%和12.5%。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快、趋势好、质量优、后劲足的鲜明特点,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商务部4月15日发布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263家,较2019年同期增长6.7%。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1.5%。高技术产业增长32.1%。另外,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扩大了690%。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42.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7%,比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这充分说明,我国强大市场具有内在活力和吸引力,也因此没有使外商企业发展势头因疫情和贸易摩擦影响而衰减。

从前不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2021年一季度报告暨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来看,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中最广大的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呈现缓慢恢复状态,信心出现明显上涨。这份报告以2019年同期作为比较基准,发现2021年一季度小微经营者的营收恢复比例达到44%,高于2020年三、四季度35%左右的水平。小微经营者对2021年二季度的经营信心指数明显提振。比如,受年初局部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既要看到结构性矛盾也要关注发展中的新问题

在看到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受强力政策驱动实现恢复性上行态势的同时,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运行,叠加逆全球化思潮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或受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各类市场主体。

为应对2020年一季度各项企业经营指标同步大幅下滑的局面,我们实施各项保市场主体为先的政策措施,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这既是为了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循环,也客观上成为检验我国企业经济韧性和应对外部冲击抗压能力的一个契机,以此检视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短板弱项和在经济循环中的堵点、淤点。

2015年以来我们实施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化解总量性、周期性矛盾的同时,着眼点主要放在解决结构性矛盾上面。就各类市场主体来说,对国有控股企业,是通过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对外资企业,是通过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便捷、更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开放实现内外资共赢发展;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各种壁垒、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激发发展活力、扩展就业吸纳容量。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政策支持,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迈向一个新水平。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代表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产业发展方向的市场主体应对外部冲击恢复最快、韧性最强,也日益成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力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就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需求侧管理相协同,那么,各类市场主体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各类市场主体在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负债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高质量的结构性改革依然是不变的主题,需要施以更大力度、下更大功夫,同时也要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看,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恢复强劲增长的后力还不足,又面对一季度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行的压力,不少中小微企业还面对技术型工人短缺的“用工荒”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1.8%。不少制造业企业已出现成本上升、市场过剩的“两头挤”窘境。北大的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小微经营者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尤其对从事制造业的小微经营者,有59.7%的人认为包括原材料成本、水电成本和用工成本等成本上升是当下最大的挑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须综合施策。

优化政策支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企业活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指出: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但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为此,要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

一是宏观政策依然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分析经济形势要全面客观,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经济数据又看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既看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强调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持续有针对性实施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做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措施,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生机、增强后劲。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法治保障。比如,以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中指出的如何解决企业“注销难”这样的老大难问题为例,就暴露出行政执法程序还存在多个堵点和障碍,政府工作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事不避难、责不避嫌,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是要保护好企业产权和企业家精神。“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年青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等。对此,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只有让各类企业主体始终充满活力,才能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开局首季报①丨经济表现超预期用好政策工具应对不确定性

开局首季报②丨劲增18.3%!19位专家带你读懂中国首季经济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丨登记入法: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经济地理丨同题共答 中部地区演绎高质量发展竞合之道

焦点丨2021新型城镇化路线图出炉 租售同权再受关注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车前子的药效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