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就地过年”或为“宅经济”再添一把火
春节消费热点前瞻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而我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这其中消费拉动功不可没。据日前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最终消费率54.3%,可见,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近 期,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为减少大规模流动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多个省区市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并用发红包、给补贴、派发消费券、送流量、送零食、送旅游等奖励办法把人留住。这些措施和办法的出台,将给国内消费带来哪些影响?人员不流动是否影响春节黄金假期消费热度,使一些服务业出现冰点?下一步,如何利用消费增长刺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请看中国经济时报今日推出的假日消费热点预测。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念
胡畔
春节将近,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近期多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群众“就地过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落细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
“就地过年”会让今年的春节消费热点发生哪些变化?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当地政府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保障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安心过节?为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
“宅经济”消费需求将保持旺盛
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的春节是我们在防疫中度过的第二个春节。相较2020年的春节,预计今年春节的消费热点将有何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为做好疫情防控,多地政府采取了发放红包、消费券、景点门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外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这些举措将会如何影响春节的消费走势?
王念:由于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各地纷纷倡导春节减少出行、减少聚集、就地过年等应对策略,多地发布通知取消庙会、年会等大型活动举办,这将对春节假期居民传统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造成冲击,影响居民家庭团聚消费、走亲访友消费、外出就餐消费、本地娱乐休闲消费和短途旅行消费,并再次降低消费信心和消费倾向。
不过,也应看到,一些地方政府采取鼓励“就地过年”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为了对冲疫情防控趋严可能给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能完全抵消疫情防控新形势对消费的抑制。从居民消费支出来看,今年春节居民消费规模或不及过去正常年份,但考虑到2020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今年春节期间消费预计仍将呈现增长态势。另外,从消费市场供需情况来看,由于“就地过年”倡议提出较早,居民预期比较充分,短期内供需错配可能导致价格小幅波动,消费市场价格将维持总体稳定。
城乡之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
中国经济时报:若多数外地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这会给劳动力流出城市和流入城市的消费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王念:人口流动变化带来的消费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交通服务消费将出现同比下滑。从今年1月的数据可以观察到,全国城际活动整体下降约四成,疫情省份下降更加明显。春节期间,外地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跨省和省内人员流动需求同比将显著下降,影响交通运输服务消费,可能仅能达到往年40%左右水平。
二是城乡之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过去劳动力流出的城市主要以超大规模城市和中心城市为主,预计这些城市今年春节期间可能面临消费需求激增,特别是食品饮料、生活用品、市内出行、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消费休闲消费。而过去劳动力流入的中小型城市、城镇和乡村,有可能出现消费需求不及往年的情况,对当地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影响较大。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当地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安心过节?
王念: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场和超市卖场正常运营,做好留在当地农民工、留校师生等群体的服务保障,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等措施。为了让居民过个平安年、健康年、温暖年、欢乐年,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措施,让就地过年更为人性化、更有温度,有些还实惠多多。例如,有的地方真金白银发补贴,有的地方提供加班补助、用餐保障补助、减免房租,还有的地方消费券、手机流量、景点门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齐上阵。
总体来说,今年春节是对城市治理和基层防控水平的又一次考验,相信在经历2020年疫情防控战“疫”后,各地管理水平将大幅提升,满足和鼓励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更加明显。此外,就地过年并非强制,在保障抗疫效果的前提下,也要加强政策精准性和灵活性,只要满足基本的防控要求,便可适当放行,没必要层层加码、设置障碍,把在外人员挡在家门外。
多措并举保障“就地过年”消费新要求
林春霞
近期,由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为减少大规模流动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多个省区市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并用发红包、给补贴、派消费券、送流量、送零食、送旅游、送汽车、免费停车、培训、法律援助等奖励办法把人留住。这些措施和办法的出台,将给国内消费带来哪些积极促进作用?人员不流动会否影响春节黄金假期消费热度?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就地过年给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漆云兰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给全球带来的经济影响不言而喻。国内提出了“双循环”,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中国在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经济刺激政策等方面,在全球也是比较显著的。
漆云兰认为,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大型的人口流动有所降低。这对消费存在结构性影响,例如,对交通、旅游等方面的贡献极大削减。但是,节假日消费总体的贡献并没有削减。
同时,她指出,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也会给消费者提供新选择。像往年节假日,人员大量返乡,付出的成本很大。今年提倡“就地过年”,这对外来务工者来说,可能找到另一条出路,由于没有交通运输的压力和成本,他们可以提高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准和品质了。
据悉,住宿方面受“就地过年”趋势的影响,消费偏好出现一定变化,在本地热门酒店、民宿过新年迅速走俏。“今年除夕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30%,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成为除夕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几个城市。”去哪儿副总裁刘晗对媒体表示。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分析指出,“就地过年”虽然令今年春节机票预订需求有所降温,但在本地知名的民宿、酒店过春节反而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同时,除夕过后,大量出行需求都集中在自驾游和周边游领域,郊区休闲度假酒店客流预计将迎来较高回升。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对如何从供给侧方面更好适应防控调配下的消费也提出了新要求。”漆云兰表示。
疫情防控下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外地务工人员流动减少,有人担心这可能会影响春节长假的消费,进而影响全年经济增长。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接受采访时认为,产业发展会受政策、消费模式、消费水平、消费理念,包括要素的组合等多种方式的影响。
魏际刚表示,在当前这种情形下,一方面要加强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又要保障生产,促进生活,改善民生。在疫情防控下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兼顾,要把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长期和短期、应急和常态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合作,社会、企业、个体、消费者要有大局意识。
“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为了新发展格局,各个主体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无论是生产侧还是需求侧,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分配,需要达到平衡。在目标的引领下,同时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魏际刚说。
在魏际刚看来,为了防控大局,外地员工留在工作地过年,他们所承受的是思念家人之苦。为满足这些群体在异地过年需求,一些地方物流公司、邮政快递春节期间不休假,通过这些物流和配送公司传递爱心,使得一些服务于民生的行业,其内涵和价值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爱就会兢兢业业,把产品质量把控好,把本职工作做好。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他说。
魏际刚认为,当大家都传递爱的时候,无论是需求、管理,还是供给、改革都会有很大推进,这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春节热门行业应不会冰点再现
林春霞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春节期间,本该红火的餐饮、旅游、住宿、娱乐等受到重挫,几乎处于停业状态,直到去年年中才有所回温。
而在当前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各地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呼吁外地务工者留在工作地过年。那么,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今年春节,餐饮、旅游等行业是否会继续降温?为此,对相关行业零售商进行了采访。
服装、KTV疫情之下惨淡经营
以往每年春节,江浙、广东一带旅游、餐饮、娱乐、住宿都是异常火爆,然而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春节长假临近,这些地方市场仍未呈现出火爆的迹象。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旅游、餐饮、娱乐等服业不会出现冰点,但也达不到过去的高点。
在苏州做服装超市的浙江老板阿军告诉,由于疫情影响,今年销售额比往年减少了1/3,处于亏损状态。往年临近春节生意很红火,忙的时候连饭都没时间吃。今年这个时候生意却很惨,街上也很冷清,几乎没什么人。尽管各地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希望外地务工者留在工作地过年。“但据我所知,很多外地打工者都提前回家,早在1个月前就走了。”
阿军向记者诉苦:“不仅没什么生意,还得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等费用,每天勉强支撑着,要不然关了店门也无别的项目可做。”
与阿军老板一样,在广东做KTV娱乐业的王老板也有同样感慨。“今年春节生意如何,现在还很难预料,为了更好防控,我担心到时候会让关门。我们是品牌连锁店,有好几家几百名员工,若关门不经营亏损就更大。虽然现在开门经营,生意也不怎么样,但总比关门好一些。关了门,没有营业收入,还要支付员工工资和场地租金,那亏损更大。”王老板对记者说。
王老板还告诉记者,去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他的KTV停业了几个月,亏了不少钱。
据王老板预估,相比去年,今年春节情况可能会比去年好一些,一是自己有心理准备,作好了应对计划。二是政府部门防控措施和力度在加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之下惨淡经营的老板,不乏其人。在湖北武汉经营日用品超市的吴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去年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封城期间超市都处于停业状态。现在虽然可以正常营业了,业务还是不如往年。
餐饮老板反其道而行之
衣食住行是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相比之下,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吃也比较讲究,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一些有特色的餐馆几乎爆满。那么,今年春节餐饮业将呈现什么情况?
从事餐饮业多年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去年他去国内多个城市调研,发现餐饮业都赔本赚吆喝。
据他观察,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市场稍微好做一些,一线城市反而不好做,不少位于地段较好的餐饮名店倒闭了。现在很多好的位置都空出来了,房租却没怎么降。外卖这块基本上比较稳定。
尽管目前餐饮业经营不太景气,但是,在河北省廊坊市沈师傅四季烤鸭小馆老板沈彦明看来,越是在特殊情况下越有潜在商机。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在已经拥有两个烤鸭店的基础上,几个月前,他又投资600多万元,新开了一家经营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烤鸭店。
在常人看来,这也许是不明智的做法。可沈彦明认为,这反倒是个商机,因为在生意火爆时很难拿到好地段的门面。而这次他新开的烤鸭店不但地段好,价格也便宜,租金每平方米比原来降低了将近一半。在目前特殊情况下,他只要保本经营就是赚了。
“民以食为天,我们四季烤鸭小馆是连锁品牌,受消费者认可,只要我们店能开着,就有营业收入。”沈彦明表示,“很多人对今年春节不看好,我倒有很大期待。因为今年外地人口不流动,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外地务工人员大多不回去,疫情控制住之后,到时候我们的生意可能会好起来。”
同时他表示,他所看中的是长远发展,他要为自己未雨绸缪。
时报调查丨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 让“就地过年”无后顾之忧
高端访谈丨李伟:加大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数读2020中国经济年报③丨新动能逆势增长 中国经济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数读2020中国经济年报②丨“六稳”“六保”夯实2020经济企稳基础
五方面着力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党组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50页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热点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 短期对居民用气影响有限
张一鸣 作为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两个与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文件集中对外发布。6…
- 时报时评丨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 出游人次将达1亿 端午民俗文化游成新亮点
- 百年纪事(104)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 realme要做5G先锋普及者 让5G成为全世界年轻人带来未来大门的钥匙
- 驱动晚报:雷军再访长城汽车 三星发布超小型5千万像素影像传感器
- 不但解语还识字 618不能错过的科大讯飞OCR识图智能录音笔
- 要做中国第四朵云?字节跳动进军云计算IaaS服务
- 供应面逐渐改善,小尺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回稳
- 华为鸿蒙OS升级用户突破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