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美食

唐朝之后西安逐渐沦为废都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水陆交通不够发达

  西安面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特有的自信风采,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尽现了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底蕴,秦始皇陵兵马俑为这座城市铸就了厚重的文化高地。

  西安地处陕西关中的渭河平原,由于它东西跨度约360公里。而且古时候这里农业发达且物产丰富,号称“八百里秦川”。

  当时由渭河与关中平原为西安提供充足的水源与物资,使之成为历朝最著名的古都。西安地势险要,是三面环山且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自秦朝以来,长安一直都是都城,可北宋之后都城便开始迁移,由洛阳→开封→北京直到10世纪初期,西安的全国中心地位逐步弱化。

  一度沦为地区性城市,而且西安的历史地位一直处于这种衰落状态,为什么西安会逐步退出中国的中心再难成为首都?

  关中平原历经多次战争过后整体经济地位下降,经济中心在唐末历史大中逐步转移到东、南地区,西安早已被摧残到不再适合成为一国都城,西安也因此丧失了全国中心地位。

  史念海先生曾在《中国古都和文化》一书中提到中国古都的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可将西安再难成为首都这一历史现象,纳入西安自身的演变过程中。

  从周、秦时代全国中心的形成,到汉、唐时代都城的稳健发展,再到唐末走向衰落,看成是西安城的必然发展规律。

  如此,便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探讨西安衰落的原因,避免因主观感情造成不必要的疏误。在唐朝安史之乱沉痛打击下,西安经济地位急转直下。随着京杭运河漕运兴起,洛阳、开封等地的交通枢纽及经济中心得到深层次的巩固。

  于是唐末以后,西安的地位便不复曾经的显赫,逐步让位于洛阳、开封及北京等城市,而且从此逝去往日之盛景,怎能不令人思之伤怀?

  从南北差异的视角来看,西安的地理劣势在唐朝以后暴露得愈发明显。任何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都会在不同时代彰显自身的相对劣势,无法保持永恒的优势。

  西安便是如此,人们常会赞美西安有“有高屋建瓴之势”,其军事战略意义非凡,正如人们说的“进可攻退可守”。

  也许你会问:西安在东西水陆沟通方面的意义如何?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沟通便利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根据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太过封闭,军事战略上的优势明显,使其在与其他地区的沟通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

  作为政权统一的帝都,帝国在发展过程中越发强大时,军事战略方面的全副装备,无疑会使都城统一调度全国资源的部分职能受到一定局限。

  对于秦汉、隋唐这类大帝国,应该匹配一个开放型的大都市,所以西安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西安深居内陆,周边全是崇山峻岭环绕,极具封闭性。

  秦岭阻断了西安与南方的有效沟通。水运方面,西安虽被冠以“八水绕长安”,但河流不仅非常小,而且黄河在三门峡之险的影响下,根本无法通过黄河完美实现东西水路沟通功能,这是历朝历代无法排解之难题。

  因此,西安虽是唐代的国际大都市,但交通却仅局限于陆路,不利于全面发展水路交通。唐朝之后,西安的全国中心则逐渐被洛阳、 开封、南京及北京所取代,而这些城市的水陆交通都很发达。

  开封的交通以大运河为中心,因为开封靠近汴河,任何必要的物资都能通过船运直接到达这个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开封距离黄河也近,一旦黄河泛滥,便会殃及开封一带的百姓生活。

  除此之外,开封是个缺乏防御战略的城市,作为都城极易遭到敌人攻击。所以明朝,朱元璋称帝后定都南京。

  南京以南不能考虑国防问题,军队只能在明朝长城周围设防,避免少数民族入侵,同时在南京周边安排军队,维护皇室安全。

  西安原是首都选址的最佳之地,国防资质极为优越,奈何一个国家想要高效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这正是三面皆山的西安所不具备的。

  所以,西安古城虽有魅力,但却因为无法发展当地经济而沦为废都。虽然西安在战争的洗礼之下,失去往日繁华,但我们仍可去当地体会古代帝都的亘古魅力及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