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旅游

要文藝“鬧”春 更要全年碩果纍纍

  “如果文學是樹,那麼話劇《主角》就是傾心打造出的傢具。”2月19日下午,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在演出結束後走上臺、與演員交談時這樣説。當天,由陜西演藝集團陜西人民藝術劇院(簡稱“陜西人藝”)創排的話劇《主角》在西安綵排亮相。話劇《主角》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説,是文化和旅遊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也是陜西人藝繼《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後,打造的“茅獎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該劇“未演先火”,2022年度全國巡演已預售97場。2月25日、26日,《主角》即將在陜西大劇院首演,通過聚焦“秦腔皇后”憶秦娥從一個秦嶺深處的放羊娃到一代秦腔名伶的生命歷程,生動描繪秦腔紮根人民的火熱傳承,揭示並展現了複雜世相的宏闊畫卷。

  2021年,雖然受疫情影響,陜西的演出市場一度遭遇“熔斷”,但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因此停步。他們除了通過雲排練、雲研討的方式,在居家隔離期間,加緊2022年重要作品的創排外,還在虎年春節期間,將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呈現給廣大群眾。

  歡歡喜喜鬧新春,開開心心看大戲。虎年春節及元宵節期間,西安易俗社“2022年春節秦腔嘉年華系列活動”通過一幕幕精彩的演出,讓戲曲熱度不減,極大地豐富了古城人民的假期文化生活。

  從2月2日至21日,在易俗社文化街區露天舞臺上,秦腔《三滴血》《慈母淚》《火焰駒》《法門寺》《龍鳳呈祥》等經典劇目接連上演。廣場上,人們或坐或站,叫好聲、掌聲不斷。“連親戚都不走咧!從大年初四我知道後,天天都來,攆著看!”一位戲迷這樣説。國家一級演員、易俗社演出隊主管屈鵬表示:“春節向來是文藝工作者最忙的時候,但對於咱老陜來説,有了秦腔,年味才更濃。”

  同樣,2月9日晚,秦腔《王寶釧》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劇場鳴鑼啟幕,陜西省戲曲研究院“2022年西安天天有秦腔”系列演出啟動。從正月初九到正月二十,由6朵“梅花”領銜主演的12場秦腔經典大戲與廣大秦腔戲迷每晚必見。梅花獎獲得者、秦腔《王寶釧》中王寶釧的扮演者李娟表示:“過年就應該唱大戲。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擔當,為老百姓奉獻文化大餐。”

  為讓孩子們的假期生活豐富多彩,西安兒童藝術劇院(簡稱“西安兒藝”)線上線下聯動,開展了一場屬於少年兒童的“新春戲劇嘉年華”。其中,線上演出有《我們是秦俑》《二十四個奶奶》《火印》等劇目,累計觀看量達43.6萬次。此外,大型兒童舞臺秀《哪吒》、兒童劇《賣火柴的小女孩》《三隻小豬》《老鼠嫁女》等線下演出持續上演,備受追捧。

  春節期間,新城劇場成為不少西安市民歡樂過春節的好去處。比如,2月6日,不少觀眾前來觀看懸疑推理話劇《死無對證》,其中以年輕人居多。為加強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劇場還專門設置了民國風格的拍照區域,讓觀眾更好地融入劇情。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表示,3月18日起該劇將從西安啟程,前往14個省區的34個城市進行巡演。此外,話劇《路遙》將於3月開啟第三輪全國巡演,《柳青》將於4月開啟第五輪全國巡演,《長安第二碗》也將於6月進京參加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許多人都知唐長安城有108坊,卻不知這坊中的細微故事。門,如同一個個生命的開關、一扇扇決定人生走向的翻板。這些天,新版舞劇《門》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該劇將於3月4日至6日在陜西大劇院首度全新亮相,以舞蹈之美盛情相邀廣大觀眾共溫“大唐煙火氣”。

  作為西安歌舞劇院的開年大作,舞劇《門》以“門”為貫穿,以大唐長安為背景,以多個小人物為切入點,通過舞蹈引領觀眾回眸眺望別樣的大唐故事。“在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的西安,做一個唐代題材的舞劇,壓力不小。”該劇總導演易傑表示,新版舞劇《門》試圖用一種極簡風格,展現潤物細無聲的美、雪後初霽之美。

  同樣,由西安兒藝創排,入選2021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財政廳2021年度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的紅色題材兒童劇《遇見星海》,還未正式首演,就已美名遠播。

  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歐陽逸冰在年前看過綵排演出後稱,該劇是近幾年兒童劇領域中的佳作。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編劇李雄輝表示,《遇見星海》是一部將本土音樂元素融合到兒童劇中的全新嘗試,並對西安兒藝敢於挖掘題材的態度給予高度讚賞。

  “仰望繁星的海洋,今晚萬千星光,水波托起星辰,星河就在身邊……”《遇見星海》以詩化的敘事、載歌載舞的舞臺呈現方式,講述在抗戰背景下,來自華北、東北、江南等地並代表著中國苦難兒童縮影的5個孩子,在延安與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相遇和交往,從而完成了雙方的雙向成長的故事。

  “我們目前正在依據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遇見星海》進行打磨和提升。計劃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七屆西安國際兒童戲劇展演上,向全國觀眾推出,以最好的狀態把一代音樂人的信仰與追求動情呈現。”西安兒藝總經理助理趙娟説。

  偉大的時代呼喚優秀的作品。2022年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陜西省文藝工作者將常態化推進“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實踐,抓好主題性文藝創作、演出演播、展示展覽等工作。目前,通過實施陜西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戲曲《郝家橋》、西安話劇院的話劇《春天的列車》、榆林市榆陽區文藝工作團的歌舞劇《沙海春秋》、商洛市地方戲曲研究院的商洛花鼓《若水》等一批展示地域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主題作品正在加緊創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