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勉励我们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习与大学生朋友们
2020年4月22日,习总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他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看望了14位西迁老教授,与青年学生亲切交谈,对“西迁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他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勉励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采访对象:张迈曾,男,1954年11月生,河北沧县人,时任西安交通大学。潘季,男,1934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全国会委员。史维祥,男,1928年1月生,江苏溧阳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苏翔,男,1988年9月生,江苏宜兴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团委。韩豫,男,1993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7004班研究生。于嘉宁,女,2000年3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法复81班学生,时任交大解说团团长。
采访组:张迈曾,您好!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总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您当时陪同总参观了交大西迁博物馆,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迈曾:当天下午,我和王树国校长在西迁博物馆门口等候习总的到来。总乘坐的汽车缓缓停下后,我们疾步上前,兴奋地说:“总好,终于把您盼来了!感谢您来西安交大视察指导!”总下车后,亲切地跟我们握手,并对大家微笑致意。
西迁博物馆总共四层,一至三层是展区,四层是办公区。博物馆主要由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展馆组成,其中一层展区展示的是交大从1896年建校到1956年西迁之间的历史变迁,二层展区展示的是学校西迁时期以及迁校后的建设发展历程,三层展区主要展示改革开放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总十分关注学校的发展,几乎在每张图片和每件实物前都驻足观看。
在一层溯源主题展厅,我向总介绍道,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是1896年在上海成立的。总回应道:“交大历史非常悠久,底蕴也十分雄厚。”“交通大学的工科特色确实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也为现在学校以工科见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二层西迁主题展厅,总在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前仔细观看。当看到西迁专列乘车证、随校西迁的卧式铣床、“草棚大礼堂”、彭康校长“办公室”和交通大学校牌等实物展品时,总感慨地说:“交大西迁实在不易!”
在三层致远主题展厅,我和校长向总汇报了学校的整体工作,谈到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重要着力点,交大迁校至今总共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其中近5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创造了约三万项科研成果,贡献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总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肯定。他说,西安交大做得很好,为西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总参观完三层展厅后,来到一楼大厅,与给他写信的14位西迁老教授亲切交谈(当年写信的15位教授,已有一位去世)。
采访组:潘季教授,您好!作为亲历者,您能否回忆一下习总会见西迁老教授们的场景?还记得总都向大家说了些什么吗?
潘季:我是1952年进入交大读书的,迁校的时候只有23岁,给总写信的时候是84岁。这次总来看望,我们真是激动不已。见到总后,他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本来是站着鼓掌的,但总反复说了几次“你们坐下吧”,而且不断地用手示意请我们坐下,让我们内心特别感动。
总说,他很惦念我们这些给他写信的老教授,所以特地来交大,来看望我们。他说,他在陕西插队的时候,就听说有一所从上海搬到西安的交通大学。总在讲话中肯定了“西迁精神”的重要意义,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就是知识分子要爱国,要听党的话,党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总还谈到当年迁校时陈毅副总理曾说:“交通大学西迁成功不成功,要十年以后看。”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迁校的意义是很深远和宏大的。
总对“西迁精神”的肯定、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关怀,让我们感到荣幸之至。我们只是做了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总的鼓励让我们觉得再平凡也可以成就伟大。
采访组:史维祥教授,您好!作为给习总写信的老教授之一,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有写信的想法?听了总的重要讲话,您有怎样的感受?
史维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这些当年参与西迁的老同志就商量着给总写封信,汇报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我们有两个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信寄给总没多久,总就作出重要批示,并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当时省领导还来到学校传达了重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光荣。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总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了我们,说我们的故事令他深受感动。这是总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厚爱。这一次,总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真的感到无上光荣。
其实,西迁时我们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助教,当时的老教授们现在都已经长眠在黄土地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讲好当年的西迁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交大西迁的点点滴滴。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即使放到现在,要迁一所大学也是难以想象的大工程。但是,交大师生就是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这一迁,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命运,更是全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现在还时常会有人问我:“你们当时西迁太亏了,后悔吗?”吃亏不吃亏,要看用什么尺子量!我们为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一所重点大学,不后悔!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习总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党中央的嘱托,以青春热血参与书写了这段难忘的历史,成为交大这棵大树的一部分,在祖国的西部扎根、开花、结果!
采访组:史教授,您的介绍令人感动,刚才您谈到要给年轻人讲好西迁故事,能否也给我们讲述几个西迁的故事?
史维祥:当时,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带头西迁,而他们面对的实际困难恰恰是最大的。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选择了克服困难,坚决西迁,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至今在交大校园中仍广为流传。
走进西安交大,在校园东北角的一处花园内,“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教授的塑像矗立在那里。1957年,如果你走在交大校园,不时会听到有师生在“议论”钟兆琳先生。这位从交通大学的附属中学读到大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后又回到母校任教的国家一级教授,当时已有20年教龄,教过钱学森、王安、等上千名学生。他是中国电机工业创始人之一,始终是教师队伍中拥护迁校的一面旗帜。学校西迁时,钟先生将已瘫痪在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来到西安。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不把西北开发建设起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昌盛,并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支援西北,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先生,是当年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1957年9月,他和夫人带着四个孩子,乘大专业课教师西迁专列由上海来到西安。临行前,他们注销了上海户口,将上海的两处房产交给主管部门。他说:“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黄土地,就不要再为房子而有所牵挂。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在西迁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两个孩子每天都要坐着农民拉粪的马车进城去上学。
采访组:苏翔老师,您好!听说习总在交大西迁博物馆门口,被在校的青年师生热情地“包围”了,欢呼声经久不息。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苏翔:得知习总来学校后,在校的青年师生自发地来到西迁博物馆前,在路边站成了圆弧形,有七八圈的样子。总从博物馆走出来后,立即被在场的青年师生“包围”了。“总好!”“习主席好!”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他接过话筒笑着说:“我听说还没到复学的时间,但是你们都来了。”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总在现场发表了约五分钟的重要讲话。他说:“在博物馆里,我听了和校长的介绍,了解了学校的全面情况,特别是西迁的情况。我虽然有所了解,但还是感触很深,感慨万千。”总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在场的师生动容。
总充分肯定了交大西迁的重要意义,他神情凝重地说:“我们的新中国多不容易,现在强大了,现在富裕了,但是,看看当年,也看到当年党中央的良苦用心啊!把这样一所最好的学校,从上海迁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的发展,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的发展,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战略部署。而在这个战略部署下,我们的交大现出来的‘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啊!”
总勉励交大学子:“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把现在的西安交大办好,就是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两个一百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都需要老师们、同学们再接再厉!”
韩豫:当时我是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留在学校做科研,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印象最深的是,习总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请总放心”“总,我们爱您”等欢呼声持续不断,师生们自发地唱起了《歌唱祖国》。我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自豪的泪水。总在乘车离开前仍多次环顾四周,向在场的师生微笑挥手,我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总的重要讲话是对“西迁精神”的高度概括,既是西安交大人的巨耀,也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既是对学校迁校、建校发展历程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西安交大的深情嘱托。如今,交大师生已经形成了从“711”到“奋不顾身”再到“干疯了”、“一天当作两天用、两天工作一天完”的精气神,上下同心,必须把学校发展好,必须把“西迁精神”传承好,必须把总的嘱托实践好。
于嘉宁:我们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个时代“西迁精神”的“宣传员”。习总来校考察后,我们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筹备和布置总莅校视察展。在布展的过程中,每一处展陈设计都让我进一步感悟到总的关怀与嘱托,也激励我更好地完成讲解任务。总对“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已经深深烙刻在我的心里,既是我讲解时的开场白,更是引领我学习成长的旗帜。
过去的一年中,交大西迁博物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观众近十五万人次,我承担了近五十场次的讲解任务。每讲解一次,我对总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就加深一分。作为交大解说团成员,我和团里的其他几十名小伙伴一起向社会各界来宾讲述西迁故事,在平凡的工作中传播“西迁精神”,不负总的期许和嘱托。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习总勉励我们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习与大学生朋友们
2020年4月22日,习总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他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看望了14位西迁老教授,与…
- 全国24小时交通预报
- 26个数据诠释陕西文化旅业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
- 看相:如何从耳朵形状看出福气财气
- 后来除夕来临之际全家上下都开心,多吃3种吉吉果,寓意事事如意
- 贵州包车3日游线路怎么规划?
- 1588【贵州双飞5日游】7月1012日 北京直飞 全程商务四星
- 2020-2026年中国西安旅业深度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官方回应西安女子被赶出乌镇酒店 旅游酒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2022-2028年中国西安旅游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三维西安”在地图上能找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