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初期体温升高或有助 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暨南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等单位的学者用计算和实验证据证实:新冠病毒在高烧体温下侵染性大大降低,高烧可能显著改善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瑞典《计算和结构生物技术》杂志上。
论文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教授张其威介绍,新冠病毒依赖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进而入侵细胞。研究发现,在39℃—40℃高温下,新冠病毒S蛋白与ACE2的结合力大大减弱,感染细胞的病毒相对减少。临床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也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温低于38℃者,其体内新冠病毒载量远超体温高于38℃患者。因此,在感染初期,较高的体温可以有效减缓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速度,使得人体有更多的时间调动免疫系统来应对病毒,从而使得症状变轻、死亡率降低。而在晚期,由于新冠病毒已经在体内广泛感染,造成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和并发症,高温只能给人体带来损害。
“这一推论也得到了钟南山院士团队和美国一家医院的临床数据支持:早期(入院)体温是唯一显著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入院体温高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后期体温高则不会降低死亡率。”同为论文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弓说。
张其威表示,发烧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常见反应。但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病毒,在高温下与ACE2的结合力并不会变弱,其在高温下的感染性不会减弱。原因在于这两种冠状病毒S蛋白的某一结构域的结构不同。高温时,SARS病毒的这一结构域较为紧密,保持良好的结合能;而新冠病毒的这一结构域则相对松散,结合能较低,不利于病毒感染。
临床数据分析表明,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方式截然不同:新冠病毒在感染早期对免疫系统刺激较弱,相对不易立即引起高烧,从而使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与传播性。而SARS病毒在感染早期强烈刺激免疫系统,引发高烧,在结合力不减弱的前提下,高温有利于病毒在体内的扩散,使病毒尽快侵染更多的细胞。
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在早期就给新冠肺炎患者采取降低体温的做法可能助长了病毒的侵染,从而加重病情;而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一过性的高烧可能有助于治疗并降低死亡率。
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
- 标签:日元汇率人民币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吃顶级小龙虾除了盱眙,还有这个淮安小县城!
说说这趟小龙虾之旅的感受吧,留言里吃虾行家们高票安利的蒜泥口味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好吃。 在门…
- 武汉地铁红色专列上线 “移动红色博物馆”穿越全城
- 中国哪里的早餐最最最好吃?你的家乡上榜了没
- 勇挑重担攻克疫苗难关
- 只争朝夕建设科技强国
- 党领导科技事业走向辉煌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科技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 来广西旅游不吃这20道桂菜,等于白来!
- 一座有点冷门的宁波小城,6月抓把空气都能酿酒!
- 独库公路即将解封!一年封闭7个月!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
- 年年被嘲“旅游荒漠”,今年明星扎堆去,珠海终于出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