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旅游

旅游路线图西安旅游集团西安旅游图片风景西安景点路线图

  作为西汉最早的皇宫和太后们的乐园,长乐宫里是怎样的布局西安旅游集团,主要宫殿有哪些?太后们在这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西安旅游集团,她们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这里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考古发现了哪些隐秘细节?  11月2日,华商报文物报道融媒体传播栏目“陕西文物探探探”实地探访汉长安城遗址系列直播报道第三站走进了长乐宫遗址

旅游路线图西安旅游集团西安旅游图片风景西安景点路线图

  作为西汉最早的皇宫和太后们的乐园,长乐宫里是怎样的布局西安旅游集团,主要宫殿有哪些?太后们在这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西安旅游集团,她们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这里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考古发现了哪些隐秘细节?

  11月2日,华商报文物报道融媒体传播栏目“陕西文物探探探”实地探访汉长安城遗址系列直播报道第三站走进了长乐宫遗址。

  两位重量级主讲嘉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刘振东教授,继续从历史和考古两个角度,为网友们深度解读长乐宫。212.8万人次网友观看了这次直播。

  实地探访从长乐宫东边的霸城门遗址开始。霸城门遗址在西安市未央区丰景路与朱宏路辅路交叉口西460米处。遗址旁立着保护碑,附近城墙夯土还有很高。附近就是汉城湖。

  刘振东教授介绍,霸城门是汉长安城东城墙最南边的城门,和未央宫南面气势雄伟的西安门规模相当,都是面宽52米。因为它对着长乐宫,而长乐宫也曾经被作为皇宫。

  汉长安城遗址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霸城门遗址属于汉长安城遗址的一部分。霸城门也是一门三道形制,如今丰景路通过的位置应是霸城门的北门道,南侧还有中门道和南门道。

  虽然长乐宫刚建好时还没有霸城门,但这条交通线已经存在了。从这里往东可直通灞河。从关东进关中,然后过灞河,这是当时东西方向最主要的交通线西安旅游图片风景。霸城门外是东郊。汉长安城东郊有离宫长门宫、礼制建筑和平民墓葬等。

  霸城门除了规模大,门外还带阙:城门南北两侧的城墙向出,形成了大型阙类建筑。阙看起来很雄伟,具有礼仪性,也有防御性。

  进了霸城门,在长乐宫东宫门外还有著名的东阙。《三辅黄图》记载:“五凤三年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意思是宣帝五凤三年有很多漂亮的凤鸟从远处飞来,落在了长乐宫宫门外东阙附近的树上。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祥瑞,《汉书》把这件事也记下来了。

  王双怀教授介绍,汉长安城东边有三个城门,霸城门是最南边的城门,中间的城门叫清明门,北边的叫宣城门。汉代特别重视门阙类建筑,宫门、城门外面往往建有阙。为什么凤凰栖于东阙这事会载入史册?因为中国古人有龙凤崇拜。商朝的图腾就是凤凰。西周之兴,凤鸣岐山西安景点路线图,周公所倡导的礼乐文明就和凤文化有关。而凤凰在中国历史上最受重视的时期可能要数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则天要改唐为周。武则天当皇后时,凤凰栖于上阳宫,所以她认为凤凰是她的祥瑞。后来武则天在洛阳造明堂,明堂顶上就有一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她的发钗也是凤凰的形象。

  除了两个少帝没有结婚,一个废帝不被承认外,西汉有11位皇帝。按理来说也应当是11位皇后,但实际上西汉有16位皇后。因为景帝、武帝、昭帝、成帝均有两个皇后,而其中一个要么出事要么被废了。

  在被废的皇后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陈阿娇。汉武帝小时候说要“金屋藏娇”,对陈阿娇爱得不得了,当了皇帝后把她立为皇后。但最终陈氏还是被废了,汉武帝另立卫子夫为皇后。陈氏被贬到长门宫后希望能再次得宠,曾花重金请司马相如写了《长门赋》,最终还是长门宫里郁郁而终。

  卫子夫卫皇后当年势力很大,因为弟弟卫青是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大将军,另一个外甥霍光是有名的权臣。但后来因巫蛊之祸导致卫皇后令人唏嘘。

  西汉时期比较有名的皇太后主要是五位:吕后,即后来的吕太后;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窦漪房窦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王娡王皇后,即汉武帝的母亲,后来的王太后;汉成帝的皇后王政君,后来也成了皇太后。

  也有人是没当过皇后,但后来直接成为皇太后的,比如薄太后。她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后来因儿子刘恒当了皇帝,成了皇太后。

  在西汉历史上从皇后做起,做到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有三位:一位是窦漪房,另一位是王政君。她们两人的影响都比较大。另一位是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她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曾在向她禀报后废了刘贺的皇位。她五岁就当了皇后,十四岁就当了皇太后、太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西汉最有名的皇后、皇太后是吕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史书明确记载的皇后、皇太后,权势很大。但在西汉皇后、皇太后中,活得年龄最大,对政局影响比较大的是王政君。吕雉只活了61岁,而王政君活了84岁,她在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样的后位上前后共61年,和吕后的寿命一样长。

  长乐宫是汉都长安营建最早的宫城。未央宫在西,又称西宫,为帝后所居;长乐宫在东,又称东宫,汉高祖时用作皇宫,此后一直是太后居住的地方。

  据文献记载,长乐宫里有十四座宫殿。但长乐宫的建筑遗址在如今地面上已全无遗留,其范围大致包括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和汉城两个街道办事处的讲武殿、罗家寨、张家巷、李上壕、唐寨、查寨、雷家寨、樊家寨和阁老门等村。

  上世纪60年代初,勘探发现了宫墙。因为建长乐宫时还没有建城墙,出于防御需要宫墙夯筑得很厚。长乐宫宫墙南北长3000米,东西长2044米,北墙和南墙均有曲折,一周长10000米,面积为6平方公里,比未央宫还大,占了汉长安城面积的六分之一。宫墙四面各设有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东阙和西阙。西宫门外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东宫门外是霸城门,南宫门外是覆盎门。

  1978年,考古人员在长乐宫发掘了一号建筑遗址,开启了长乐宫考古发掘的序幕。但大规模考古还是2000年以后,用了近10年把所有区域做了普遍勘探,重新确定了宫墙位置,并在宫内发现了一条东西向道路、一条南北向道路,这就把长乐宫分成了几个区。

  其中,西北区在罗家寨周围,位于东西主干道以北。西南区在讲武殿村东南、张家巷村西南一带,位于东西主干道以南、南北主干道以西。东南区在樊家寨村南一带,位于东西主干道以南、南北主道紧东边。

  “通过考古探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虽然宫殿遗址在整个长乐宫内都有分布,但它的核心宫殿区位于其西北部。我们在这里试掘了三号遗址,发掘了一号、二号、四号、五号、六号遗址。其中,六号遗址就是文献记载的最大最重要的建筑——前殿遗址;四号遗址是著名的临华殿遗址;五号遗址发掘后根据其建筑特征,我们考证它是用于藏冰的凌室遗址。”

  在长乐宫的东北区域发现了水池遗迹,据文献记载它的名字叫酒池。在这地方发生过一些历史传说,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汉武帝曾在这里宴请一些少数族的首领,或者一些从少数族地方来的人,3000人同时在这里饮酒。

  其他几个区域也都有一些建筑遗址。因为西汉的特点,有可能同时会有几个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在长乐宫内生活,所以每个区域里都有一些宫室建筑供皇太后、太皇太后们居住和生活。

  刘振东教授介绍,六号建筑遗址紧靠罗家寨村北,北距四号建筑遗址约30米,为特大型建筑基址,2005年冬发掘了主殿夯土台基以北附属建筑的一部分。“它东西面宽120米,南北进深应该非常深,因当时南边的罗家寨村未拆迁无法勘探。由于六号建筑遗址位于长乐宫西北部宫殿群的偏南部位,规模巨大,发掘出来的建筑非常讲究,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它就是前殿遗址。”

  前殿遗址是长乐宫作为皇宫时遗留下来的建筑。所谓前殿就是大朝正殿西安旅游集团,是处理政务、接受朝拜、举行大典的场所。长乐宫成了太后的住处后,皇帝、皇后东朝太后时,就在此商议国政大事。

  该遗址南临宫内东西主干道(位置即现在的丰景路),北有包括四号、一号遗址在内的数座大型遗址,西北、西南分布有二号、三号等多座大型建筑遗址,东有五号建筑遗址。据文献记载,前殿“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六号遗址西边约有五座(组)大型遗址,可能就是这些宫殿的旧址。

  六号遗址发掘后进行了回填,并在地面上做了保护性的基址复原展示。目前发掘揭示出的只是主殿台基东缘和北缘的一部分,在主殿台基北侧有铺砖廊道,廊道外置卵石散水。

  东部附属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中心为一庭院,四周为夯土台基,东、西两侧台基外有铺砖廊道,其中东侧台基廊道外置卵石散水。“散水上面就是房檐,下雨后房檐上的水就落在散水上面,所以散水也是建筑最外面的边界。”

  考古发现了两条密道:紧贴东部附属建筑的东侧台基有一条南北向半地下通道;紧贴前殿台基的北侧东部有一条东西向半地下通道。两条密道分别可连接北边与南边、东边与西边的建筑而不影响整体建筑格局。

  两条密道地面均铺着方砖。密道两侧墙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位置相对的壁柱槽。“壁柱就是包在墙壁里的柱子,上面支撑梁架,然后支撑房顶。传统土木建筑的墙只起封闭作用,承重主要靠木构架,所以才会墙倒屋不塌。”

  其中东西向密道入口有安装门的位置,密道尽头折向北拐有个小坡道,坡道铺砖为防滑均花纹朝上,有拐来拐去的曲尺形,也有一圈套一圈的回纹型。

  在靠近前殿台基北边沿、西部附属建筑的南边区域内,发现了一组完整的排水设施:两个沉淀池分别位于西部的两个庭院中,有管道相通。其中和西边沉淀池相接的均为单排陶制管道,和东边沉淀池的东侧相接的则是双排陶制管道。附近建筑和院落的雨水或污水被两个沉淀池先后收集并经过两次沉淀后,最终顺着东西向密道下埋设的双排五角形陶制管道,排到建筑外面去。

  西部附属建筑的夯土台基平面形状不太规则,在台基的南部、东南部、东部和北部各有一个庭院。台基的中部有一组三间半地下房屋,发掘清理了东、中二室以及西室的一部分,西室的西部未能发掘。这些房间里的柱础石都在原位,房屋基址上的壁柱槽也很多。各室四壁多为夯土壁,在中室和西室的北壁上各向北开有一条通气道,在中室的南壁设有空心砖踏道。出土遗物有西汉砖、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铜器和铜钱等。

  关于这组房子的功能,刘振东教授表示,这些房屋作为前殿的附属建筑可能是作为临时休憩之用,也可能是守卫或安保人员的住处。王双怀教授分析说,从排水设施的规模来看旅游路线图,这些建筑和院落应该不仅仅只排雨水,可能还常向外排污水,会不会是为前殿提供餐饮或清洁服务的?也许对沉淀池残留物进行化验分析可以帮助判断。

  刘振东教授讲,总的来说,前殿目前尚未整体发掘,已发掘范围只是前殿大殿最北侧的边界,揭露出来的只是前殿很小一部分建筑的台基。而前殿台基北边的这些附属建筑,应该都是为前殿服务的。“因占压了长乐宫里最重要的宫殿区,罗家寨村在未央宫申遗期间也一并拆迁了,现在拆迁后的建筑垃圾还没有清运,等地方腾出来后我们计划再做些工作。”

  四号遗址就在六号遗址的北边。和六号遗址保护展示方法不同,四号遗址上建了两个考古现场保护大厅。

  刘振东教授介绍,六号建筑、四号建筑实际离得很近,中间有一些通道相连,它们应该是一组建筑。《三辅黄图》记载:“临华殿,在长乐宫前殿后”,而这同六号建筑与四号建筑前后并列的位置关系正好相符。

  四号建筑遗址是2003年冬发掘的,这是一座大型建筑基址。主殿夯土台基大致呈东西长方形,长79.4米,发掘宽度27.4米。台基南部当时因村路占压没有发掘。台基北面和西面有铺砖廊道和散水,散水之外是铺砖庭院。

  “当时地面建筑的柱网都不存在了,就剩下两组半地下建筑,一座在台基的中部,一座在台基的东部。目前两个保护大厅内的建筑遗址,和铺砖展示的范围,都位于同一个大殿的夯土台基上。这座建筑有半地下部分,有地上部分,相互套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座宫殿。”

  刘振东教授介绍,这座半地下式建筑东西长24、南北宽10米。墙壁多为夯土外包砌土坯,土坯外抹草泥皮,最外面粉刷白灰面。墙壁底部均贴砌了一排立砖,类似现在的踢脚线,推测地面原来铺有木地板。

  “它规模很大,尤其是柱网都保存下来了,柱础石排列整整齐齐,壁柱槽和这些柱础石也都位置相对,这对研究汉代建筑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这么完整的柱网。它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当时建筑内部的柱间距,基本上就两米左右。”

  为何会这么密集?这跟秦汉时期建筑技术密切相关。因为当时还没减柱技术,把一个柱子拿掉了上面的梁架就不好撑起来了。另外宫室建筑房顶上有大量的瓦,瓦的规格都很大,板瓦、筒瓦都很厚,瓦当也很大,一下雨尤其一下雪,房顶上承受的重量就更大了,所以需要有坚固的支撑,这么多立柱就是最基础的支撑。有柱子焚毁后在础石上留下了印痕,测量发现当时的柱子直径约20公分。

  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就是因为当时的宫殿里有很多柱子,他在柱子之间来回绕着跑,荆轲才没把他刺中。要是没这些柱子,估计秦王当时命就休矣。另外刘邦取天下登基后武将争功,都想要个分封。听到要封萧何为侯,有些人不服气,以剑击柱,这也说明当时的宫殿里是柱子林立,这就是当时的建筑形制。

  那么这座半地下大殿,人是咋进来的?在它的南侧有东、西两条通道,跟前殿连起来了。北侧也发现了一条进殿通道,这条通道尤其讲究。

  在这座半地下大殿北边的通道入口,可以看到从当时的庭院进通道有东、西两组空心砖踏阶。从踏阶下去,通道地面铺的都是素面方砖,一切都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原状。进入通道后首先要经过一个类似警卫室的房间,当时肯定有守卫人员在这里办公,凡是进殿的人都要核验身份。

  “从建筑布局和形制特征看,我认为它不是皇帝或皇太后的居住空间,而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处理政务的大殿。”

  刘振东教授说,四号建筑在使用中曾遭受过火灾,现存建筑遗迹是火灾后在烧毁的原址上重建而成的。发掘时在这座半地下式大殿的地面之下普遍叠压了一层经火烧过的建筑垃圾,其中包含有西汉晚期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说明原建筑遭受火灾是在西汉晚期。《汉书》记载,汉成帝永始四年“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这些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正好相符。“据此我们判断,四号建筑遗址就是临华殿旧址。如果联系汉长安城建城史,当时这个半地下大殿很可能是刘邦使用过的。惠帝以后把未央宫作为皇宫,就是皇太后在使用这个地方了。”

  这组半地下建筑位于台基的东部,布局特殊,单间房子规模虽小,但柱子少,室内空间大。从北向南由附室、北通道、楼梯间、主室和侧室组成。主室、侧室、附室均为南北两间,主室与侧室之间由过道连通。

  主室的南边房间平面为方形,边长约6.8米,是最大的一个房间。房内没有立柱,有效利用面积很大,而且地面是浆泥涂朱。“我们对地面局部做了清理,发现是红地面,这就是文献记载的丹墀,而丹墀是皇家建筑的特色。不仅主室地面是红色的,连楼梯间的台阶也是草泥皮外涂朱的。”

  此外在这间房和楼梯间还出土了大量壁画残块,内容以几何形花纹为主,五颜六色,异常鲜艳。“这些壁画残块是室内顶画,房子倒塌后从顶上塌落下来。宫室壁画保存下来的非常少,这个发现在汉长安城里还是第一例。”

  这组房子一共是六间,从特殊的布局来看,应是重要人物日常生活的场所。说不定刘邦和吕后就曾在这里住过。

  此外,在遗址西部的庭院中还发现了一眼水井和一条圆形排水管道。出土遗物主要是西汉砖、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铜器、铜钱和一枚“荆州牧印章”封泥等。可能是当时的荆州最高长官给皇家送来了书信或进奉了一些东西,在这地方拆封,封泥才留在了这里。

  长乐宫里发生过哪些事件?皇太后、太皇太后是如何左右政局,进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在临华殿遗址,王双怀教授讲述了长乐宫里发生的历史故事。

  刘邦当皇帝时,长乐宫是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楚汉战争时为消灭项羽,他想尽办法跟人许愿甚至封王。而建立汉朝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当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其中七个都是他在世时基本就杀完了。

  在西汉前期所有将领中,最能打仗且指挥有方的就是齐王韩信,垓下之围在中事史上也是一个传奇。当年刘邦曾给韩信许愿赦他不死,但最终杀韩信的主谋表面是萧何,其实还是刘邦,而冲在前面充当刽子手的则是吕后。

  吕后把已被废为淮阴侯并监视居住的韩信请到宫里,韩信还不知道要干什么。韩信没有,吕后却对他说:你谋反了,皇帝不忍心杀你。但我认为你谋反是事实,所以你就该死。韩信说,皇帝赦我不死。但据说他抬头一看,感觉情况不对,因为他进了密室。关于他的死法,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史记》的记载是“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除了杀韩信,吕后还参与诛杀了异姓王彭越。

  吕雉是与刘邦共患难的糟糠之妻,跟着刘邦受了不少苦。刘邦、项羽参加反秦战争时,都曾在楚王麾下,二人还拜过兄弟。后来二人之间的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其中鸿沟对峙阶段非常危险。当时,刘邦的父亲和老婆被项羽抓住了。项羽在鸿沟东边抬了一个很大的杀猪案,把两人绑在案子上,拿起了屠刀说:你赶快退兵,否则我把你老爸、你老婆杀了旅游路线图。刘邦在鸿沟对面喊:咱俩是兄弟,我爸不就是嘛,你要是把咱爸要杀了,请赐我一杯羹。刘邦这么一说,项羽反而不好意思了。项羽手下有个射手,一箭射中了刘邦肩膀,但刘邦把腰一弯摸着脚,说,哎呀这小子不错啊,射中了我的脚。项羽远远看着没把刘邦怎么样,就宣布说:那咱们就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我,鸿沟以西归你。后来把刘太公和吕雉都放回来了。

  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戚夫人。刘邦本已立了她儿子刘盈为太子,却想改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吕雉逼张良献计,张良建议吕雉把刘邦非常看重却无法请出的“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吕雉竟然把四位高士全请来了。一次朝宴时刘邦发现太子身边竟有商山四皓辅佐,便打消了改立太子念头。

  吕雉心狠手辣。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当了皇太后的吕雉把戚夫人害得非常惨,把手脚砍掉,挖掉眼睛,用火熏烧耳朵,给吃了哑药,扔在厕所里,称为“人彘”,还叫刘盈来看。刘盈看后痛哭失声,认为母亲惨无人道,由此得了病西安景点路线图,一年多不能起来,不愿处理政事。吕雉辅佐惠帝刘盈期间,一方面大力培植外戚,使吕氏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推行黄老,使西汉王朝得以安定。

  吕雉是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皇太后。当了七年皇后、十五年皇太后,权势非常大。但她死了以后,吕氏家族势力被彻底清除。

  第二位皇太后是薄姬。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据说人品和性格都很好。她不受刘邦重视,儿子封了代王,她就和儿子到封地山西大同去了。当时她儿子还很小,她一心一意教育出了一个好儿子,有很好的名声。后来吕氏势力被诛灭后,大臣们认为吕雉所立的后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的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并在刘姓皇族中选择皇位继承人。考虑的重点就是其母亲不能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娘家。大臣们想来想去,想到了薄姬。一了解薄姬有个好儿子,最终决定让她的儿子刘恒到长安城当皇帝。薄姬在刘恒当了皇帝后就成了皇太后,她也是西汉历史上第二位皇太后。据说薄姬当皇太后时实行仁政,总是劝善,希望汉文帝能好好治国理政,所以名声不错。到了汉景帝时,她就成了太皇太后。薄姬去世比汉文帝晚两年,埋在了儿子的霸陵旁。

  第三位皇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窦皇后。民间说她叫窦漪房,但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她出身比较贫贱,是良家子西安景点路线图,被送入宫中伺候吕后,吕后把她赐给了文帝,后来她生了景帝刘启。到了景帝时,她就成了皇太后,特别强势。她一心一意地要推行黄老,对儒家学说比较反感。景帝死后武帝继位,窦漪房成了太皇太后。武帝继位初年就想改革,想提倡儒学,但迫于太皇太后压力不能实行,直到太皇太后死了之后才得以实行。窦漪房后来就葬在霸陵,和汉文帝同处一个陵园。

  第四位有名的皇太后叫王娡,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出身也不太好,最初嫁给金王孙,还生了个孩子。她母亲很势利,觉得嫁给这个人有啥用,最好嫁给皇帝西安旅游图片风景,就逼着她女儿离婚并送入宫中。没想到王娡因此真地改变了命运西安景点路线图。改变命运的关键,就是她生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刘彻。而刘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除了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出于联姻的助力,也少不了王娡的谋划配合和见机行事。最终栗姬失宠,其子刘荣皇太子之位被废,刘彻继承了皇位。王娡在汉武帝继位后成为皇太后,她性格柔和宽厚、思维缜密,对汉武帝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反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等,应该都有良性影响。

  再下来比较有名的皇太后就是王政君了。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在汉成帝时候成为皇太后。她的家族势力本来就比较大,她当了皇后又培植王氏家族,外戚势力慢慢崛起。汉成帝时因她的地位比较高,王氏家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她特别欣赏王氏家族中比较贫寒的王莽,王莽能从普通官吏成为手握大权的当政者,再到后来能夺取西汉政权,和王政君的扶持有密切关系。后来当她知道王莽要篡汉时非常生气。王莽向她要玉玺西安景点路线图,她把玉玺扔在地上,把一个角都摔坏了。

  汉代皇帝之所以比较重视皇太后,是因为汉朝主张以孝治天下。从惠帝开始,皇帝的谥号中都要加一个“孝”字,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因为要以孝治天下,皇帝就要表现出对皇太后的尊敬,经常让皇太后拿着国玺,皇帝在未央宫有什么事,还得经常到长乐宫来请示汇报。皇太后在自己势力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会提升外戚的实力,所以从西汉时期就形成了外戚干政的传统。到了东汉后期又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格局。

  刘振东教授介绍,未央宫片区为申遗拆了9个村子,对遗址整体做了保护。长乐宫这边目前还是点状保护形式,发掘以后的四号、五号、六号等几个遗址单独做了保护,还没有连成片。

  六号遗址以东的五号遗址,根据其建筑特征结合文献记载,推定为长乐宫中一处藏冰的凌室遗址。凌室内的藏冰可能是就近提供给以前殿、临华殿为主的宫殿使用。

  这个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东约30米,2004年冬发掘,考古发掘以后也做了原址保护展示。它由一间大房子和五间小房子组成,房子周围为铺砖庭院。大房子就是藏冰的凌室,小房子应该是管理凌室的人员办公居住用的。

  大房子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房内长27米、宽6.7米。房子四周围以夯土墙,墙厚3.6-5.6米。房内地面铺砖,沿墙一周平铺条砖,形成回廊。中部用条砖的长侧面立起南北向铺砌,铺砖分别由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在房子中部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小水沟。水沟底部东西向平铺条砖,西高东低。南北两侧的铺砖面也有意形成若干条南北向的小沟,与东西向小沟相接。在东墙下埋设有五角形陶质管道,管道口正好与东西向水沟的东端相对应。

  第一是墙体非常厚。其中向阳的南墙最厚,西墙也很厚。即便最薄的北墙看起来也比一般房屋的墙壁厚很多。之所以这么建,跟太阳照射角度有关,非常科学。因为凌室是用来藏冰的,这样做是主要为了保温。

  第二是有排水系统。冰在储藏过程中受外界气温影响会产生融水,融水经过南北向铺砖有意形成的小沟,汇聚到房子中间的东西向主排水沟,然后从东墙下边的排水管道排到室外。

  另外密闭性很强。除了四面厚墙,肯定还有很厚的顶。一般建筑都有门道,但这个建筑的门道可能是因为开设得太小,在考古发掘时没有找到。

  “这个建筑发掘出来后大家都在讨论,室内为什么会有排水道呢?其实在春秋时期的雍城就发现过藏冰的凌阴遗址,但规模比这小得多。参考文献记载和以前的考古发现,我们最后认为它是一个凌室遗址,学术界目前没有提出异议。”

  五间小房子位于大房子的西北部,房内面积为12-30平方米。房内地面有的铺砖,有的为夯土,多低于庭院地面。出土遗物多为西汉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和铜钱。

  根据文献记载,凌室附属于太官,太官就是御厨房。凌室收藏的冰块一般从冬天要保存到夏天。诗经《豳风·七月》里就记述了古人采冰的时间和情形:“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当时就有凌阴,汉代叫凌室。春秋有,西汉有,东汉洛阳城里也发现有冰井,一直到明清北京城里还有好多大冰窖,也是冬天采冰藏在里面。现在在新疆一些地方还有人冬天到湖泊里去采冰,然后埋在自家院子里挖个大坑一埋,到夏天拿出来做刨冰卖。

  “凌室建筑不仅可以研究古代藏冰用冰的历史,对于考古人员确定长乐宫的中心宫殿区也意义重大。正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凌室遗址,我们才确定这一片确实是长乐宫的核心宫殿区,因为凌室肯定要离宫殿近一点用起来才方便。”

  王双怀教授介绍,冰块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时没有其他的冷冻技术,所以宫廷里每年取冰藏冰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冰块在古代有几种用途:首先是食品保鲜,宫廷御厨很多食品需要保鲜。其次夏天有时还要做冰饮。另外冰块还可以放在大冰鉴里用来给室内降温。再就是帝王、皇太后、皇室成员死了,在停丧期间要用大量的冰快来保存遗体。

  刘振东教授介绍,长乐宫是利用秦的兴乐宫建成的。“我们在发掘六号建筑的时候,发现汉代建筑下面还有早期的地层,就应该是秦代兴乐宫的遗存。”

  双怀教授讲,十二金人是秦汉时期最大的青铜铸造物,关于其来历,《史记》《汉书》都有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发现民间散落着1500多万件兵器,成了不安定因素,于是决定全部收缴,统一运到咸阳来销毁。这时忽然甘肃临洮地方官汇报了一个消息,说是国家统一了,来了十二个巨人,他们身高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都来表示祝贺。秦始皇认为这是很好的祥瑞,就决定把收缴的兵器融化后铸成十二个金人,做为钟鐻使用。

  钟鐻就是挂钟的架子。关乎做钟鐻的金人重量,《史记》中记载是“重各千石,置廷宫中”。而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是:“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不论是“重各千石”还是“各重二十四万斤”,金量应该都是非常巨大的。究竟是如何铸成的?现在看来还是个谜。

  《长安志》引《三辅旧事》说:“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西安旅游集团西安旅游图片风景,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可见秦朝灭亡时这些金人还是存在的,汉代的时候也还在。王莽当皇帝后有一次做梦,梦见铜人哭泣,他觉得不祥,就让人把金人身上的刻字给凿掉了。

  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移都长安。据《水经注》记载:“董卓毁其九为钱旅游路线图,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灞水西停之。”今天的洪庆原又被称为铜人原,应该就与此事有关。

  到了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把三个金人运到了邺城(今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一带)的宫殿。再往后据《水经注》记载,“苻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意思是前秦君王符坚后来又把三个金人运回长安,将其中两个毁了铸钱,另一个还没运回长安城,前秦统治就瓦解了,老百姓把这个金人推到了现在的三门峡市北边的黄河中。这事是真是假无从判断,有待将来的考古发现。

  刘振东教授介绍,长乐宫的命运始终与汉长安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长乐宫自公元前200年高祖刘邦时建成,一直到新莽灭亡前都是汉长安城中心区域之一。公元23年新莽灭亡,长乐宫毁于战火。经过这次毁灭性破坏后西安旅游集团,东汉时的长安城已尽失往昔繁华。东汉末年(公元190-195年),董卓挟汉献帝移都长安,当时城内只有未央宫、京兆府舍、高庙等建筑。

  西晋时期,张方劫持惠帝到长安(公元304-306年),晋末愍帝也曾都居长安(公元313-316年),这时的长安城已破败不堪,据文献记载“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

  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长安城,随着宫城移到了城的东北一隅,未央宫弃而不用,长乐宫考古发现很多当时的陶窑,变成了一个作坊区。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一些佛教造像,北朝时期这地方可能还有一些寺院。

  “也就是说,秦代的兴乐宫,到了汉代成了长乐宫。东汉、魏晋时期的长安城,未央宫可能曾被修葺使用,而长乐宫则可能已遭废弃。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长乐宫被废弃后这里有作坊遗址,有佛寺,而原来的长乐宫宫内道路被拓宽后变成了一条城内大街,霸城门跟城内大街打通了。”

  华商报记者 李明 马虎振/文 马虎振 赵彬/图(考古照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提供,实地探访部分现场照片由汉长安城集团提供,剧照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