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西安华清宫景区黑茶的历史文化典故西安几个古都

  导读: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统计报告中显示,经过40年的发展,西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

西安华清宫景区黑茶的历史文化典故西安几个古都

  导读: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统计报告中显示,经过40年的发展,西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

  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统计报告中显示,经过40年的发展,西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场经济繁荣活跃,城市面貌今非昔比,对外经济日趋活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稳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经济总量加速扩张。西安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25.35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7471.89亿元,翻了8番多。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于2014年,西安超过哈尔滨和长春,从多年来的14位前移至12位,于2017年,超过沈阳、济南和大连,再次前移至第9位,实现历史性突破西安华清宫景区。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改革开放前,西安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仅为7.6%,1979年-2017年,则以年均12.1%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7%)1.4个百分点。“十三五”前两年平均增长8.1%。从2001年开始,西安GDP增速连续11年保持在13%以上,2014年开始低于10%,但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工业实现较快发展,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西安第三产业占比突破60%,在副省级城市中在广州和杭州之后,位居第3。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速形成。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17年西安市人均GDP 达到78368元,比1978年翻了7番多。从1999年到2005年,7年实现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的跨越;2005年到2008年4年跨过4000美元;2008年到2010年3年又跨过5000美元,之后,用了2010年到2014年4年时间,实现了万亿美元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农村突破发展。农产品供给稳步提升。1978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6.54亿元西安华清宫景区,2017年达到497.39亿元,是1978年的76倍,1979年-2017年年均增长5.4%西安几个古都。在粮食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近20年一直稳定在175万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200斤左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99.7%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线%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

  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我市工业增加值仅有13.87亿元,2017年突破1600亿元,达到1684.02亿元,比1978年增长120.4倍,1979年-2017年年均增长12.1%。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403家,其中,产值过百亿企业达到9家。高新技术产业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4.8%。

  第三产业迅速壮大。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94.25亿元,比1978年翻了9番多,年均增长13.0%。以金融西安几个古都、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长,2017年实现增加值294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4%,比2004年提高20.4个百分点。随着2007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成立,西安文化产业加速发展。2017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587.07亿元,占全市GDP的7.9%。

  发展空间逐渐扩展。1983年,临潼、蓝田、户县、周至、高陵五县划归西安市,2017年1月,省委会决定,明确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整体代管。全市土地面积由2441平方公里增加到10097平方公里,再增至约107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95平方公里增加到683.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617.95万人,增加到961.67万人,年均增长1.9%。

  发展载体不断增加。自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西安又相继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4年打造出中国第一无水港——西安国际港务区。至此,西安最具发展活力的“四区一港两基地”开发区格局形成。2017年“四区一港两基地”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市的33.4%,完成投资占全市的40.9%。随着代管西咸新区,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发展格局和体量。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治污减霾工作,全面实施“煤改洁”,至2016年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544台、削减燃煤230万吨,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0.3万辆,PM10西安几个古都、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28.4和32.4个百分点。大力开展烟头、厕所和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全面推行“路长制”“所长制”,强力推进“四改两拆”。大力开展“五路”两侧增绿美化,使西安更加亮丽。

  商品市场发展壮大。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副食店销售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连锁经营店、专卖店、大型超市所取代,这些又被大型商贸综合体、网上零售等新业态不断冲击。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千亿,2017年达到4249.81亿元,翻了8番多,年均递增16.1%。2017年末,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6个;城市商业综合体71家;全年网上商品零售额 240.30亿元,同比增长54.9%,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5.3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发展活跃。金融市场由起步到发展,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经营效益大幅提高。2017年末,西安地区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132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11.66亿元增加到20047.62亿元,翻了10番多;余额从21.72亿元增加到16954.81亿元,翻了9番多。

  房地产市场成熟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房改全面启动,到2000年初,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直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2017年末,西安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044家,是1990年30家的35倍。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33.34亿元,1990年仅为0.9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509.78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59倍。除了商品住宅外,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序开发保障性住房,逐步实现了全体市民居有其屋。

  非公经济不断壮大。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962.95亿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占GDP比重达到53.0%,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明显增多。2017年末,西安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1.59万个,是第7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副省级城市。拥有法人单位15.39万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1.57万个,翻了近两番。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1987年西安开放口岸时,地区进出口总值仅为1.36亿美元。2010年我市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美元,2014年突破200亿美元。2017年进出口总值达到2545.08亿元,1987年-2017年年均增长21.0%。2017年4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后,西安区域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基本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新模式。

  吸引外资能力增强。随着1983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长安尼龙拉链厂和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西安金花饭店的批准设立,西安迈出引进来步伐。全国最大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成投产并成过百亿企业,英特尔、力成、美光、应用材料、三星、施耐德、高通、GE等174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为、中兴、中软国际、软通动力等众多国内龙头企业落户西安,带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西安华清宫景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的800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53.07亿美元,年均递增21.1%。

  国际知名度提升。欧亚经济论坛、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召开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程序员节等国际性展会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加之有力有效的城市宣传,更使得西安这座古都散发出既有古韵又有现代感的特殊魅力。2017年达1.81亿人次,比1980年翻了12番多;旅游总收入达到1633.3亿元黑茶的历史文化典故,比1980年翻了13番多。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黑茶的历史文化典故,西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3.32亿元,2017年已达7556.47亿元,比1978年翻了11番多。1978年-2017年年均增长21.9%。40年来新增固定资产50639亿元,其中“十一五”以来新增量占到92.2%。

  交通路网逐步形成。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网基本形成。2017年西安几个古都,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399公里,是1978年的9.8倍。公交运营车辆7780辆,是1978年的16.7倍,出租车从无到有,至2017年达到14509辆。2011年9月,西北地区首条地铁线路——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西安迎来了“地铁时代”。2017年全社会车辆数288.56万辆,是1999年的10.3倍。2011年西安北客站建成投用,成为全国重要的高铁枢纽。2017年民航航线条,其中国际航线条。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40年来,西安实施了多项水利工程,加大城市配水管网改造力度,城市供水能力明显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安的水荒难题。2017年黑茶的历史文化典故,西安供水总量8.92亿立方米,是1978年的5.0倍。2017年,西安天然气供气总量23.12亿立方米,是1998年的185倍;燃气普及率为96.07%,集中供热面积达2.91亿平方米。

  就业人员大幅增加。2017年末,西安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596.21万人,比1978年增加362.87万人,年均增加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自2003年以来保持在4.3%以下。2017年西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77774元,是1978年713元的109倍。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从1980年到2017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4元增至2017年的38536元,翻了6番多,年均递增13.0%。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40元增至16522元,翻了近7番,年均递增13.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197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2.57亿元,2017年达到7497.30亿元,年均递增22.7%。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西安几个古都。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汽车、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品成为新宠,城市消费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406元提高到2017年的25374元,翻了近6番,年均递增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72元提高到10966元,翻了近5番,年均递增11.9%。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0年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末,467.3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西安几个古都,630.7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4.9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2.04万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151.16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实现“应保尽保”。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从1978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1995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再到2006年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西安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科技事业蒸蒸日上。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再到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西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引导贯彻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体育设施条件的改善,全民对体育健身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西安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7年西安华清宫景区,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共计260项次,体育社团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306项次。社区全民健身步道14.4公里,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万人。

  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从卫生医疗事业单一依靠政府发展,到逐步形成部门、企业、团体、个体多渠道集资办医,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格局,西安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6376个,是1978年的5.2倍。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 王昕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