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中国古都西安简介古都文化有哪些西安的地域文化特色

  王磊,出生于1968年,全国自强模范

中国古都西安简介古都文化有哪些西安的地域文化特色

  王磊,出生于1968年,全国自强模范。2017年,他和西安市雁塔区残联共同成立了一所专门针对残疾人高端就业的动漫培训学校,带着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们一起做动漫。

  2019年5月19日是第二十九个“全国助残日” ,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结束后,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3位自强模范和1位助残先进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其中一位模范就是《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四集的嘉宾、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单翼天使”残疾人互联网服务平台创始人——王磊。

  王磊出生于1968年,1岁多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他记忆中从未有过自己正常走路的样子。他的父亲是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西安的地域文化特色,教导他要自强、自立,这辈子不靠别人。由于身体上的残疾,小时候的王磊在院子里常受到伙伴嘲笑,但也因此逐渐养成了他倔强、好胜、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

  1986年,王磊18岁高中毕业,但是当时考大学对残疾人来说是很难的。于是,他决定顺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创业。1988年他通过自学医疗知识进入西安市残疾人福利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后来,他在山东、河南洛阳、开封、内蒙古等地多次投资医疗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就在他事业刚起步时,他两岁多的儿子却被诊断为孤独症。从此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可他从未看轻自己,一直以健全人的心态热情面对生活和工作。

  2005年,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打击,他终于独立在汉中建起了一家医疗机构,并获得二级医院资质。与此同时,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拖累,他也一直在带着儿子四处寻找康复治疗,想给他找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他的儿子王泽宇从小就对动画感兴趣,很有动漫天赋,可在找工作时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收他。

  为了圆儿子的动漫梦,王磊一咬牙,2014年在雁塔区创办了一家影视动漫公司,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动漫制作、计算机编程等高端职业技能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产学一体,建立“融合式团队”,由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完成动漫产品制作。

  2017年,王磊在省残联和市残联的帮助下,和雁塔区残联共同成立了一所专门针对残疾人高端就业的动漫培训学校——鸿鹰动漫培训学校,学校从全国各地聘请了计算机图形专家、数学专家、流体力学专家、材料力学专家等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带着更多的残疾朋友一起做动漫。

  目前中国古都西安简介,他的公司及学校已为百余名残疾人提供了高端就业机会,鸿鹰影视更是被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定为“西安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被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陕西省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孵化基地”。而他也早已把许多跟他孩子同龄的学员当做自己的孩子,工作上悉心教导,生活上关怀备至,一起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王磊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他认为自己只是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出现了障碍,而且他也将他的这个理念带入了他的事业和生活。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不完美的生活 。”

  王纬智,出生于1963年,中员。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担任调研员。2018年3月,受组织委派,担任雁塔区派驻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一集,我们走进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认识了雁塔区驻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驻村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纬智。这位在雁塔工作了20年的老兵,从2018年3月开始驻村,见证了雁塔帮扶下老县城村的变化。

  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人口高达7万人,但因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产量一直无法提高,再加上道路险峻、信息封闭,村子一天天没落,现在成为只有48户、178人的秦岭腹地的小山村。老县城村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黑河水源地保护地,受到传统古村落保护和旧城保护“四重保护”,这注定了村子不能发展工业,只能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老县城村是雁塔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也是雁塔帮扶厚畛子镇七个村里最偏远最贫困的一个,这里生活着“离钟楼最远的西安人”。王纬智是雁塔区派驻对口帮扶村的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每个月在村里生活、工作的时间超过20天,从2018年3月到现在,一驻就是一年半。

  他带领村民用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用真情实意帮助村民提升生活水平,充分运用雁塔帮扶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老县城村古村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联系电商平台畅通农产品对外销售渠道……现在的老县城村已大变样,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83人,除了一名因精神二级残疾在周至县养老院集中供养外,现已全部脱贫。

  村民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去年冬天,村民养的猪运不出去,王纬智帮忙联系买家,又自己开着越野车,山里山外跑了三趟帮忙运猪出村、送检、销售;一年只能摇一次的野蜂蜜品质高,却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没有销量,他联系电商,一次性解决了村里十多年的库存,现在老县城村的蜂蜜供不应求;每次出村回村,他的车里都装满了各种物资,村小卖部的日用商品、村卫生室的医药用品……他都装过。

  从初来乍到的各种适应熟悉,到现在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工作,淳朴的村民常常让王纬智感动。隔壁的老奶奶隔几天就给他送些瓜果蔬菜,他不在就放在门口;去年他在村里过年,一大早起来,房门口站满了人,村民排着队都邀请他去自己家吃饭……

  国庆节前,王纬智从西安回村时,特意邀请了两年前曾去老县城村采访扶贫故事的彭教学老师,回来看看村里这两年的变化,帮忙再好好推广一下老县城村。

  他带着彭老师走访了不少村民,听大家聊生活、谈变化,记录了许多故事,拍了许多照片。有的村民家里房屋得到了修整,有的村民家里老人生病、子女上学都得到了帮扶、享受到相应的惠民政策,有的人家养了猪和鸡,还有的人家扩大了养蜂规模……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今年是王纬智在老县城村扶贫的第二年,距离2020年全面脱贫还有不到一年。像王纬智这样的扶贫干部,雁塔还有很多。他说:“扶贫路上没有旁观者,我出自农村,当过兵,入党30多年,能作为雁塔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员,很自豪也很光荣!”

  易阳,出生于1994年,中员。2015年,经招录为西安市公安局交通支队雁塔大队大队执勤二中队辅警,先后负责纬二街十字、长安南路沿线交通疏导及巡查工作。

  《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二集的嘉宾是会说四国语言的学霸——易阳。2017年7月,一段“西安用英、法、日、俄四国语言为外国车主指路获得‘国际赞’”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他潇洒的姿势、坚定的眼神、流利的外语,赢得了不少好评,视频中的就是易阳。

  1994年出生的易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专业八级。在上学期间,他还自学了俄语、法语、日语。大三时他开始在培训班带课,3年的教师经历让他的专业水平大幅提高,这也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有了自己独特的方法。

  易阳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他的太爷爷太奶奶都是上过战场的老红军。每次听爷爷讲起太爷爷曾经在战场上受伤肠子都出来了,却硬是撑着一口气坚持战斗的英勇事迹,易阳总是热血沸腾,军人梦也随之深深地扎在他的内心,而家门口的就是他真实感受到的第一个有关军人的形象,小小的他捡到各种东西都会去找,跟他们接触,内心的种子就这样发了芽。

  2015年,为了心中的梦想,易阳毅然辞掉了英语教师的高薪工作,成为了西安雁塔大队的一名辅警。

  易阳的执勤岗位在西安市中轴线长安南路上,周边大学林立,商业繁荣,社区聚集,又是通达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等著名旅游景点以及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交通要道,不仅是雁塔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来雁塔旅游、学习、工作的游客、留学生、创业者们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易阳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除了帮助国际友人指路解决即时需求外,也经常帮助处理国际友人的交通违章。可能是当了三年老师的原因,他看到不规矩的就想说道说道,渐渐地形成他自己的唐僧说教式风格,他幽默的语言、独特的处理方式,让国际友人赞不绝口。

  一次,易阳遇到国外友人违规骑车载人,他又当了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普及课的老师,不仅用英文对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讲解,他还要求当事人写了一份英语版的“检讨书”以加深印象。易阳毫无障碍的外语交流能力,让他也成为大家心中独特的存在,有出租车司机拉到国际友人直接开到易阳身边寻求帮助,也有同事远程电话视频向他“求救”。

  工作辛苦,但无论是抬脚鞋底都能拉出丝的夏天,还是站不到20分钟耳朵就冻得通红的冬天,易阳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穿上这身是他从小的梦想,想到太爷爷太奶奶他们在战场上的经历,自己这点苦根本不是苦……

  自己的专业能够服务于工作,这让易阳觉得十分高兴。他说:“站在雁塔的十字路口,我们代表的是新时代雁塔的形象,面对世界的眼光,如果大家想起我、想起雁塔的时候,能够暖心一笑,也就值了。”

  余新生,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15点,陕西广播电视台退休职工。1972年,他进入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工作,直至退休,他烧过锅炉、修过路,做过灯光师,也曾跟着剧组天南海北拍过戏,在西安雁塔区工作、生活了近50年。

  今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个单元《前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人激动:在黄渤饰演的林致远等人的彻夜奔忙下,1949年10月1日15:00,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之后亲手按下电动升旗按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对于每一个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瞬间,就在同一个时间,西安有一个小生命出生了,父母为其取名“新生”,寓意新的生活开始了。

  在余新生的童年记忆里,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很穷,他的童年一直在“吃不饱穿不暖”中度过,家里兄弟姊妹5个常常缺吃少穿,一件衣服兄妹五个人都轮流穿过,所有人就挤在两间很小的房子里,房檐底下生个炉子就算灶房,生活过得很艰难。小时候,母亲经常教育余新生和他的兄弟姊妹们,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年后,这两句话也成为他坚守的家训。

  余新生的母亲是一个拉扯着五个孩子长大的家庭妇女,住在西安城却连西安火车站都未曾去过。爱听戏、听新闻的母亲曾省吃俭用买了一台一百多块钱的收音机,这相当于余新生父亲当时两个月工资,而收音机是清贫生活里她唯一的娱乐,也是她看世界的窗口。

  1972年,他通过招工进入陕西省广播电视局,被分配到陕西广播电视台工作。遗憾的是,几个月后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生命终止在52岁,没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改革开放后,余新生的生活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他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来女儿也出生了。与此同时,他也经历了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再到平板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以及有线电视到数字电视的升级……

  退休之后,他和老伴住在一套108㎡的房子,每月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每天吃完饭就能去家对面的大学操场散步锻炼。孝顺的女儿还时常陪着他们老两口旅游,坐着高铁、飞机,不仅能到达全国各地,甚至去外国游玩也非常方便。

  70年,共和国一起从贫困艰苦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余新生的小家庭也从曾经的缺吃缺穿到如今的小康生活,但他的心中一直有个遗憾,他惦记着母亲曾念叨过自己没能去看看火车,没有看看,没能看到国家更好的样子,没能享受过更好的生活。

  他时常在想,如果母亲还在的话,他一定要带着母亲去看看火车,去坐坐地铁、高铁、飞机,去很多很多地方…… 今年国庆前,他从西安雁塔出发,带着母亲的照片坐了地铁,又乘高铁去了北京,带她看了看雁塔的变化、西安的变化、祖国的变化。

  七十年过去了,国家变了,国富民强、蒸蒸日上;雁塔变了,到处都是林立的高楼、宽敞的公路、便捷丰富的生活……他说:“这七十年是国家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如果母亲能看到这一切,她一定也很开心很自豪。”

  邓景元,出生于1968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在雁塔区工作了26年。自2011年5月28日起,至今八年多的时间里,邓景元带着志愿服务团队坚持每周六到社区义诊古都文化有哪些。201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慈善公益康复志愿服务中心——西安雁塔邓景元社区服务中心。

  2016年10月14日上午,全民终身学习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深圳市委党校大礼堂隆重召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的邓景元副主任医师同时荣获了“百姓学习之星”和“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的光荣称号,也是陕西省医疗界唯一的获奖者。2017年3月,邓景元荣登“中国好人榜”,这就是《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六集的嘉宾。

  2011年5月28日,是个星期六,交大一附院团委在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邓景元带着两名治疗师,在社区开始了第一次义诊。从此与红专南路社区结下不解之缘,与社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中医问诊、针灸、推拿、脊柱矫正枪治疗、康复训练……每个星期六,邓景元和团队的康复治疗师们都在社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临时布置成的“问诊室”、“针灸室”、“功能恢复室”之间来回穿梭。2011年至今,他们每周来社区义诊,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最开始只是对社区残疾人一对一地帮扶,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时间久了,义诊的影响也就大了,周边社区的居民、西安市其他地方的群众,还有一些从国内其他省市慕名而来的,最远的还有从法国、美国回来的患者。

  每周六的社区义诊患者最多时能有15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医生们经常忙得吃饭时间都没有,这些都被患者及患者家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开始有人自发为他们送饭。后来在社区的帮助下,治疗室旁的房间被改造成“简易厨房”,很多恢复的患者及家属在这里为志愿者们做“爱心餐”。

  袁红就是其中的一员。七年前,她曾患大面积脑梗死,导致半身瘫痪,经过邓景元的针灸治疗和精神上的开导,她逐渐恢复,现在外人根本看不出她曾经生过重病,为了表达感恩之心,她加入了志愿者团队,每周六都来社区做志愿服务。

  8年多的时间,红专南路社区康复室从原来的40平米,扩展到现在的800多平米;随着邓景元所在科室的医生古都文化有哪些、治疗师、、医院里实习的学生、进修的大夫、社会爱心人士的陆续加入,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4人已经发展到超过200人。2018年,中国第一家慈善公益康复志愿服务中心——西安雁塔邓景元社区服务中心成立。

  邓景元说:“爱心的传递可能是社区康复义诊最大的一个社会意义,作为一个有医生背景的公民,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这个是我们一直不变的初心。”

  梁钢,出生于1961年,生于雁塔长于雁塔的老雁塔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工作,作为专业摄影师记录了不少雁塔的变化。

  《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三集,我们走进了雁塔区文化馆,认识了摄影师梁钢,他用他的相机记录下雁塔多年的变化,每一张照片里都有故事。

  梁钢出生于1961年,他的父亲是一名摄影师,四岁就玩照相机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摄影有种特别的情愫。童年时代他一直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四处拍摄,后来他考大学也奔着摄影,通过了严格的专业招生要求,去北京学了图片摄影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进入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工作,距今已经拍摄了37年。

  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他在工作期间参与了《西安百科全书》、《雁塔区志》等照片拍摄,留存了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西安城市以及雁塔街区的老照片。在这个过程中,梁钢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变化,很多东西也逐渐消失了,只有照片能够证明它曾经的存在。

  长时间的拍摄教会了他认真地观察世界,也用照片留住回忆。从此以后,梁钢在拍摄时镜头便会着重在这一点上,用相机作为自己的另一双眼睛,认真地拍摄着每一张关于雁塔的照片。

  在近40年的一线工作中,梁钢始终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他与家里收藏的20多部宝贝相机,7个硬盘的老照片,共同见证了相机设备由胶卷转为数码的历史变革,他说:“曾经,每次拍摄都要申请胶卷格数,后期全在暗房进行,每按动一次快门都要精准无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现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拍的不好就能立马删除。”

  每一张照片都来之不易,当年他曾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雁塔的大街小巷,不顾危险爬遍了所有制高点进行拍摄。有一次,他为了拍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没用任何护具徒手爬上了20米多的烟囱。

  与此同时,梁钢也见证了小寨十字从只有一栋小楼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普通的十字路口成为著名的繁华商业街区;见证了东八里村的拆迁,高楼平地起,居民生活发生了大变化;见证了大雁塔从周边土堆荒凉一片,到种苗圃、建小吃一条街、玄奘像的设立,再到如今重现了大唐盛景的辉煌一片,成为西安的标志性景点……他不断更新的相机替他留存了大量雁塔城市变迁的照片中国古都西安简介。

  梁钢90岁的母亲曾经在大雁塔小学工作。虽然现在她因为年岁已大,记忆力产生了偏差,但她一看到梁钢最近拍摄的大雁塔学校照片眼睛都亮了,老人对学校各种情景依然印象深刻,这让梁钢更加坚定了自己多年来坚持的这份记录雁塔变化的事业。

  梁钢想要把照片拍成文物,他说:“我还想再拍个十年二十年,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后人也留下一些东西,也留下母亲对雁塔的牵挂。”他的未来,也还在雁塔。

  高宇,出生于1979年,是国家统计局雁塔调查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国家统计局雁塔调查队用一个一个数字,一笔一笔收支,记录着一个个小家庭的收入支出账本,同时记录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大账本。

  让我们跟随《雁塔微光——壮丽七十年 红雁奋向前》系列纪录片第七集的嘉宾高宇,一起走近这支用数字记录时代变迁的团队。

  调查队的工作中,住户调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安排布置、在全国进行开展的一项调查工作。如果是出去买菜古都文化有哪些、买米、买油的公斤数、公升数,数量跟金额都要记得清清楚楚,简单来说就是记日常收支的流水账。调查队通过住户调查,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最后就能形成相应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它是从中央到各级政府进行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健康社区主任黄亚军,从小生在雁塔,长在雁塔,亲眼见证了雁塔区的发展变化。至今,他还收藏着他结婚时的老物件:收音机、小电视机......应有尽有。可是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全小区只有一台电视机,大家围在一起看电视的经历。

  高宇说,改革开放后雁塔区每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曾达到125.8台,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西安的地域文化特色、家用电脑的普及,居民生活习惯逐渐发生转变,到2018年中国古都西安简介,每一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数量下降到97.1台。住户调查的数据反映居民的真实生活,一年又一年,雁塔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2008年,王远在雁塔区上的大学,毕业后他去南方打工数月后又回到这里创业,他和朋友共同经营了一所围棋学校,两个校区的学生多达500人,创业成功的同时他也在雁塔区买了房子、组建了家庭。在他眼里,雁塔区宜居宜住,教育、医疗、生活都十分便捷,市场容量很大更适宜创业。尤其对于围棋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产品,雁塔区高校和企业比较多,也聚集了很多对素质教育非常重视的家长,这使得他的事业在雁塔区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中国古都西安简介。

  高宇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街串巷,真实地记录着雁塔居民生活里的每一个数据,用心倾听着学习、工作、生活在雁塔的人们的故事,感受着70年来雁塔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一同发展进步的点滴变化。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雁塔区的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2014年突破千亿元,2017年突破1500亿元,跃居西部第一强区,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更是同步提高。

  高宇说:“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整整12年,每年公布的数据做得扎实、做得细致,每一笔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