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家市属大医院让出生命通道
原标题:北京:20家市属大医院让出生命通道
急诊分级实施两个多月 优先接诊濒危患者0.45万人次
20家市属大医院让出生命通道
看病不讲“先来后到”,急危重症患者优先。今年5月1日,北京市20家市属大医院启动“急诊分级就诊”。这个不讲“顺序”的规定实施了两个多月,效果怎么样?今天上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潘苏彦在向媒体通报情况时介绍,目前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医院中,已经有19家市属大医院建立和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和分级;20家医院通过就诊单和(或)排队候诊叫号系统,区分不同等级、颜色,明确患者的就诊级别,秩序井然。两个多月来,市属医院共接诊急诊患者46.13万人次,其中,1级患者0.45万人次,占0.98%,4级患者约占一半。
数据分析显示,急诊科非急症病人的占比较高,达到30%至50%。大医院急诊科“急诊不急”的状况,有可能耽误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针对这一问题,市医管中心推动市属医院探索“急诊预检分级”,也就是“急诊分级”。急诊分级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至4个级别,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病人。同时,医管中心还要求急诊做到“三重保障”,也就是市属医院要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分诊医务人员、要依据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要有专业人员监测候诊区患者病情,通过这三重保障有效实现科学分级、最大程度保证每位患者生命安全。
潘苏彦告诉记者,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医院,实施急诊分级工作两个半月以来,进展顺利、秩序平稳。朝阳医院通过实施急诊分级,接纳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在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和抢救留观区的危重症患者占比已经达到90%以上。天坛医院实施急诊分级后,急诊预检分诊在流程上为一二级患者生命通道的通畅提供了保障,优化了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急诊分级的理念正在被患者所接受和理解,患者以往“按排队先后就诊”的观念逐渐改变,大量患者挤在诊室的现象越来越少,急诊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患者是否满意,市医管中心也在市属医院做了问卷调查。在6月15日至6月28日进行的调查显示,84.52%的患者赞同急诊就诊按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急诊分级的理念和规则。潘苏彦说,市医管中心已把急诊分级纳入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考核,下一步将再加强明察暗访,保证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潘苏彦呼吁医患共促抢救生命通道畅通,“急诊分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遵守急诊分级候诊秩序,让出生命抢救通道,每个人都会成为急诊分级的受益者,“今天我们为别人让道,明天别人也会为我们让道。”
相关链接
急诊预检分诊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市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试行)》,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至4级分级管理:
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体温>41℃、收缩压<70毫米公主、血糖<3.33毫摩尔/升等。
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
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
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
本报记者 贾晓宏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