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彰显西安水文化特色 “西安实践”诠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涵
原标题: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彰显西安水文化特色 “西安实践”诠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涵
渭河两岸的依依垂柳、浐灞湿地的亲水步道、周至水街的秀美风情、体现汉唐文化的汉城湖与大唐芙蓉园漫步在古城西安,处处都是“活力水城”的生动画卷。西安
渭河两岸的依依垂柳、浐灞湿地的亲水步道、周至水街的秀美风情、体现汉唐文化的汉城湖与大唐芙蓉园漫步在古城西安,处处都是“活力水城”的生动画卷。西安经过3年不懈地努力,全面完成7方面29项试点建设任务,25项指标全部达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和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认知度第三方评估,抽样调查评估结果:认知度、满意度、践行度分别达到94.7%、93.3%、93.8%;总体估计评估结果:认知度48.5%,大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L/Z738-2016)20%的I级指标,综合评估结果:优秀。6月25日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8月25日,通过水利部行政验收。
党的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是新时期人民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把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
西安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以水为脉,治水的历史从来都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发展相伴相生。 2012年以来,西安市委、市学习贯彻习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讲话,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开展绿水青山行动,实施“四治一增”,打造美丽西安。柔性治水,以水兴城、以水靓城、以水名城,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安实践,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诠释出具有鲜明“古城特色”的水生态文明新内涵。
2013年7月,西安市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据悉, 国家设立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旨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统筹协调水利与生态建设,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使水资源和水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营造良好城市生态,建立与水资源相匹配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建设发展构架,从而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示范。包括西安在内的45个城市被水利部列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高度重视,成立了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拉大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城市、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以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规划为抓手,从水字破题,深入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精心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水生态景观,着力构建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四大体系,促进了人与水、人与城、水与城相互之间和谐发展,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美丽水生态。
3年期间,试点工作紧紧围绕七大核心任务,积极探索,突出重点,大胆实践,创新,着力在水资源严格管理上找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上做文章,在水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在水文化特色创建上求突破。积极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规划,扎实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水系格局。
实施生态引水。以“引沣进城”、“引大济河湖”工程为依托,先后将秦岭北麓地表水引至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兴庆湖、护城河、汉城湖等,兼具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景观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初步形成。
建设湖池湿地。建成西安湖、仪祉湖、航天湖、堰头湖、桃花潭、护城河示范段等11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建成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13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2.76万亩,形成“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东西南北中相连,八水相济润西安”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初现。
构建生态堤防。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以建设生态护岸和堤防为目标,完成了渭河、灞河等10条主要河流综合治理,新建、加固生态护岸和堤防514.74公里,新建生态护岸比例达到76.53%。以打造集高新科技、旅游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态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功能区为目标,渭河西安城市段建成生态堤防22.2公里,完成沿河200米林带景观绿化工程,为西安城区居民人均增绿3.52平方米,建工湖14个,形成生态水面1000余亩,实现了“水清、堤固、洪畅、岸绿、景美”目标,将陕西母亲河渭河建成西安北城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为构建“南山北水”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先后投资20多亿元对城市排水河(渠)进行综合治理和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排洪问题,使其成为了城市生态景观长廊;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7座,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261万立方米,城九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82.5%,在住建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综合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
深入开展地下水行动。开展封停城市自备水源井和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1999年至今累计封停城市自来水管网到达地区自备井2304眼、压采地下水2.31亿立方米,累计回灌量达到290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西安地标之一的大雁塔“改斜归正”。促进了地下水和修复,受到部、省水利部门高度肯定。
修复水生态系统。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试点,浐灞生态区投资25.9亿元,全面完成水系整治和修复试点任务,成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与修复示范区,为水利部在北方缺水地区开展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成功典范。
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31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挖掘和凸显西安独特的文化内涵,真正让历史、文化因水而“活”起来,“动”起来,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积极开展水文化主题设施建设。打造了体现盛唐风貌的大唐芙蓉园、曲江南湖等景观,不断凸显唐文化元素;实现护城河水上泛舟,不断展示明清文化元素;建成灞渭桥景观工程,汉城湖天汉雄风广场、封禅天下广场、大风阁及丝绸之博物馆等,不断汉文化。把建设与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水景观融入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使源远流长、厚重大气的古都文明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此外,多次举办高规格水文化活动。汉城湖连续四年举办端午龙舟赛、汉服展示、文化庙会等体育赛事及水文化节庆活动。大力培育水文化产业。发展水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推广以汉文化、唐文化、明清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全面展现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不断打造水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水文化产业。
新的征程,新的。未来,西安认真学习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将尊重自然、自然、自然的生态文念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追赶超越”的全过程,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全面打造山水之城、生态之城、绿色之城、人文之城、智慧之城,努力谱写美丽中国的西安新篇章。青山、碧水、蓝天,一幅美丽西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水和谐、水韵古城、八水绕长安,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阔步走来。
- 标签:陕西西安有什么特产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