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魅力  美食

【地评线】西安网评:莫把扶贫“业务”当“事务”

原标题:【地评线】西安网评:莫把扶贫“业务”当“事务”


  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收官阶段。眼下,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必须集结最强兵力,鼓足最大干劲,向这些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但在当前的“收官之战”中,一些扶贫干部却将“冲锋之力”多用于给贫困户算收入、替贫困户办理优惠政策、以及反复核对基础信息等工作上。虽然扶贫干部为此忙得筋疲力尽,但这些工作本质上属于扶贫干部自己的“业务性”工作,很大程度上与贫困群众无关,也很难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

  “业务扶贫”是假扶贫,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脱贫收官之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既要保证尽锐出战,又要确保“战力”不虚耗、善战善成。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扶贫干部将大量时间虚耗在填表造册、数据核对、算账回访等“业务性”工作上,其效果无异于“隔空放枪”,用群众的话说就是“脱裤子放屁”,更严重的是,如果在“业务性”工作上虚耗过多时间,那能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生产、就业、教育、医疗等“事务性”问题的精力必然减少,若不加以纠治则必然贻误整个脱贫全局和脱贫成效。

  问题出在下面,根源却在上面。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为了能在最终大考中做到万无一失,一些地方层层加大督查密度和问责力度。如,为了保证省级验收顺利通过,市、县(区)、乡(镇)各级层层进行模拟验收、提前验收、摸底验收,且历次验收都与扶贫干部的考核结果挂钩。在这样的考核压力之下,扶贫干部为了“证明自己做了事”,只好对贫困户反复遍访回访,做完的工作回头看、再回头看,档案资料、帮扶手册及相关台账只好改了又改,相关数据只能核了又核。

  除此之外,个别考核指标设置的非理性也助长了此类形式主义歪风。如,有的地方在督查时,把贫困户能说清家庭收入、脱贫过程、历年享受政策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贫困群众对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等等要能做到对答如流......有这样的考核要求,扶贫干部不得不用大量时间“教”群众记忆上述信息,以免上面验收、检查时群众答不上来或回答不清楚被问责处罚。

  真理再往前一步也会成为谬误。不可否认,地方各级适当的“自加压力”包含了“取法乎上”的考量,但过分对信息数据、档案资料、帮扶过程作出具体考核要求,则不可避免滋生“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虚假式脱贫”等形式主义乱象,扶贫干部的工作重点也会不可避免由“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变成“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上级验收和系统检验”因此,在指责扶贫干部方法错位,把“对群众负责”异化为“对上面负责”、“对验收负责”的同时,地方各级很有必要反思工作导向上的问题。

  要刹住收官之战的做“业务”歪风。母庸置疑,收官之战不能靠做“业务”取胜,而是要落脚在发展产业、改善环境、鼓励创业、扶志扶智等具体“事务”上。只有解决具体“事务”问题,才能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成果,这也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应有之义。当然,要刹住收官之战的做“业务”歪风,不能停留在让扶贫干部提高认识、改正作风的层面,更关键是地方各级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以实绩为依据的考核导向,对扶贫干部既要“压担”,也要适度“松绑”,让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冲锋陷阵。

  须知,高质量脱贫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陈兴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