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编规划 为未来十五年科技布局献“智”
原标题:开门编规划 为未来十五年科技布局献“智”
9月27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高层次专家座谈会在科技部召开,来自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擘画未来15年中国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确立未来中国科技的战略方位和实现路径,是做好规划编制的重要命题。
王志刚强调,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站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要从历史、当前、未来等多个维度,重点分析未来国际科技创新的竞争格局。做好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影响深远,关系到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性部署,关系到未来国家发展全局。他希望科技界、社会各界都关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共同谋划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大计。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介绍了国际物理学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希望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能引起关注。
“许多科学家已有共识,交叉科学将成为今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说,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以及其所带动的科技创新,正是交叉科学崛起的显著例子之一。在国外顶尖高校中,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已逐渐成为常态,但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如美、德所具备的条件,我们要建立从本科生、研究生再到领军人才的完整人才培养链,为国所用。”谈及10年来在清华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经验,姚期智深有感触地说,要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与合作,技术要垂直一体,成果要落地转化。
直面当前科技进步大方向和全球产业变革的趋势,姚期智建议,我国有必要聚焦与计算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进一步提升国家科研水平,增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与支撑能力。
“国际上最前沿的一些科技方向,中国都在同步研究,或者能够快速跟上,现在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方向,敢于在战略价值巨大的方向上领先。”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一些前沿课题上基本与国际同步了,具备了在某些重点领域领先的可能性。
国家实验室也是此次座谈会上专家们热议的焦点。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认为,要把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内容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来抓,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智力,以当年建设深圳特区的力度来建设国家实验室这个新时代科技特区,力争在5年内形成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格局,形成关键领域的国家战略力量部署。
在薛其坤看来,国家实验室一定要有相对明确的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重大任务。根据任务的不同,可以考虑涵盖关键核心材料、关键实验设备与工业仪器、战略必争前沿等板块。同时,他建议,设立国家实验室学术指导委员会,把有政治担当、家国情怀、卓越战略思维能力和真才实学的专家吸收到委员会中,专门负责拟建国家实验室的领域的科学甄别和准确研判,保证决策的准确度。
“要保障新一轮规划落地,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考量,在科研组织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中科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举例说,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探索建设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对此,可以依托高水平大学,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高松看来,依托大学建设各类研究院之类的新型研发组织,不仅能充分利用大学相对稳定的学术人力资源,使得研究院的研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学科的丰富多样性,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等。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