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遗传播搭一座舞台
原标题:为非遗传播搭一座舞台
原标题:为非遗传播搭一座舞台这几天,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门口鼓声震天,千人民族鼓舞表演,渲染着热烈的文化氛围,红色巨幅显示屏滚动播放“2019创意云南”字样,使人们强烈感受到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云南文博会)的文化熏陶。云南文博会以“文化融合发展 创意提升价值”为主题,7大主场馆、7个分会场、20多项系列表演活动轮番上阵。
民歌悠扬 工艺荟萃
“拉祜、阿佤、阿坎等民族一起欢歌载舞,每个人的面孔都流露得十分真诚,这是多么好的民族团结……”拉祜族歌手李娜倮和几位村民在普洱展区演唱《快乐拉祜人》《敬酒歌》,欢快的歌声充满激情,手中吉他流淌优美的旋律。2013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李娜倮带领村民成立了演艺公司,截至去年在村里演出570余场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演出收入407余万元。李娜倮团队每年都到文博会表演,展示销售拉祜族服装和工艺品。她开心地说:“这两年常到北京、上海等省市演出,每年外出演出80多场,收入更多了,最近还要到重庆电视台录制节目呢。”
文博会是云南各地民族工艺的荟萃之地,琳琅满目。保山的永子、黄龙玉、南红玛瑙、皮影、刺绣、藤编、彩陶等民间传统工艺产品美不胜收,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色;许多人排队去体验的临沧芒团傣家古法造纸、独有临沧风味的佤族织锦、独具大理风情的白族刺绣、巧夺天工的大理剑川木雕、纳西东巴文化艺术和彝族民族刺绣服饰等;除了这些涵盖金、木、土、石、布等原生态的传统手工艺品外,还有运用全息投影、VR、3D等技术打造现代文旅体验的翠湖博物馆群、00后们钟爱的动漫、游戏展览馆……这些都是文博会给予的文化大餐。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舞台
卡通网红“小猪佩奇”的皮影戏正在保山展区上演,许多市民带着小孩一起等着去幕后参与体验皮影表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技艺,腾冲皮影戏用可爱的卡通人物拉近了与观展人员的距离。
“皮影戏一直在面临着外界的冲击,我们保留的算是十分完整的。我们青年一代在努力改变,通过声光电组合的升级改编传统剧目,引入动漫、超级英雄等人物,尝试制作新的皮影戏。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能看见这个手工的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刘家寨第四代传人刘朝侃说。
“来,喝一口贡茶。”正在普洱展区表演茶艺的七旬老人李兴昌给记者递来一杯普洱茶,迎面一股清香。李兴昌是国家级非遗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其贡茶制作技艺已祖传8代,7年前他在宁洱县职业中学创办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用贡茶技艺制作普洱茶,每年培养600多人。
文博会各州市展区,成为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作品的殿堂,成为许多长期沉默在乡村的非遗技艺生动演示的舞台。
感受古老的东巴文字
打出你的名字,并把发音告诉他,你就能收获一份东巴祝福。这是在丽江展区的新鲜事。面对着应接不暇的游客,东巴法师和华强依然认真地写着东巴文字。作为东巴文化传承人,和华强介绍:“东巴文是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在早,这个誊写东巴文字的东巴纸也是我们东巴文化的一部分。”
“我常在一些学校进行东巴文字的教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东巴文化。”和华强说,他正致力于传承与传播东巴文化,一方面借助旅游业优势,开发有关东巴文化的文创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东巴文字;另一方面他想要继续传承东巴文字,以师徒制方式传承东巴文字。现在丽江的很多小学、职高等学校都开设了传承点。
在丽江展区一角,一排排褚红色的木雕作品别具一格,雕刻的人像和民族图腾古朴粗犷,雕刻者木欣荣是从金沙江畔石鼓镇走出的农民艺术家,从父亲那继承的木匠技艺使他走上了雕刻艺术之路,多次参加国内外雕刻艺术展览。他摸着大胡子自信地告诉记者:“我雕刻使用的红色是火塘色,还专门申请了专利。”
“让文化热起来,让非遗活起来。”文博会彰显的价值不仅仅是交易额和人流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尤其对于拥有26个世居民族的云岭高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需要文博会这样展示交流的舞台,更需要打造升级成为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点。(张勇 涂乔珍)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