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旅游

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新疆能源行业建设者群像扫描

原标题: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新疆能源行业建设者群像扫描

70年来,从“两黑一白”(石油、煤炭、棉花)到天然气、新能源等绿色能源,新疆能源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在祖国西北角拔地而起,在无数石油人、电力人的汗水中,保障着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的畅通,创造着新疆美好的明天,守护着国家能源的安全。

钻穿27座“珠峰”寻油气

清晨,伴着几声公鸡晨啼与钻机轰鸣,中国石油西部钻探的钻井工人高维明和队友们头顶隐约可见的星辰,登上钻井平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去年开始,身为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公司50638钻井队队长的“老高”和队友们在中国10亿吨级页岩油藏——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域,开辟了新的钻井“战场”。

“从手拉肩扛的年代,到现在我们钻井人住上了空调房,用上了机械化设备,变化真是太大了。”今昔对比,令“老高”十分感慨。1991年,高中毕业的“老高”在铁人精神感召下,西出玉门,来到吐鲁番、哈密,投身到火热的吐哈石油会战中。从那时起,他就在戈壁滩上扎了根。

钻井队常年在沙漠戈壁钻井,夏天,地表温度往往超过了70摄氏度,不戴手套摸钻机,立刻就会烫掉一层皮;冬天,气温常常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刻一样。户外施工,手掌一不小心就会被冰冻的钻机粘住,生生扯下一层皮。

一年年寒来暑往,“老高”和队友都磨炼出戈壁钻井人特有的双手:反复烫出水泡、反复长出冻疮的双手,布满伤疤和老茧。这些年来,他和队员们累计完成钻井进尺24万多米,相当于钻穿了27座珠穆朗玛峰。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地,曾经油气产量当量只有3.4万吨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已经成为中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1989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在这里打响了石油工业20世纪最后一场会战——塔里木石油会战。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跟着前辈们的足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油田资深油藏工程师肖香姣1992年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了塔里木油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她与其他五湖四海石油人共同的心声。

在塔里木盆地,每向前走一步就会遇到一个困难,塔里木地下地质结构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到处都堪称勘探的禁区。

“在塔里木这么复杂的地方搞油气研究,没有一点狠劲头怎么行? ”肖香姣将这股狠劲用在了自己身上。投身塔里木27载,肖香姣先后直接参与或组织了12个气田、25个气藏的方案编制、产能建设实时跟踪及优化,为保障西气东输、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气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保姆”守护中蒙边境“中国电”

新疆青河县塔克什肯镇是我国边境口岸镇,与蒙古国科布多省接壤,是中蒙重要的贸易通道。2009年,应科布多省的请求,我国援建蒙古国布尔干县35千伏变电站和68千米35千伏中蒙输电线路,科布多省西部三县2.1万户居民从此用上了稳定的“中国电”。从那时起,塔克什肯镇供电所所长王丛新带领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开始了对蒙古国西三县10年的供电服务。

“刚开始通电的时候,蒙古国那边的电网特别薄弱,经常性跳闸停电,他们的技术也非常有限,遇到问题就要找我们去解决。”王丛新说,那个时候,自己一年要过境30多趟,手机号似乎成了蒙古国的供电服务热线。

10年里,王丛新往返中蒙之间50余次,为蒙古国用“中国电”保驾护航,他连续4年获得蒙古国“特别贡献勋章”,还被授予“蒙古国最受欢迎的公民”称号;10年里,所里的人走了一茬又一茬,他选择留下,成为所龄最长的员工,也成了当地百姓信赖的“亲人”……

“魔鬼风区”追风人

今年26岁的吐尔洪·阿不都热依木是华能吐鲁番风电公司白杨河风电场的一名维修工,他被朋友称为“风电人”。工作5年来,陪伴他最多的除了100多台风机就是无尽的风。

白杨河风电场位于新疆吐鲁番三十里风区的茫茫戈壁之上,因为常年刮大风,这里被称为“魔鬼风区”,甚至火车都在这里被吹翻过,当地人都谈“风”色变,吐尔洪的日常工作是为100多台风机“体检”。

在50米高的风机上作业,“风电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大风突然而来,一有大风他们只能快速返回地面,等待着风小了再继续工作。“一天我们检修2到5台风机,修一台风机差不多三四个小时,午饭有时候只能靠吊装。”吐尔洪·阿不都热依木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强度,“刚来时根本不敢上,风太大了,但有风的地方才有电。”

2018年,“疆电外送”电量达到50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预计2019年,“疆电外送”电量将达到700亿千瓦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